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83|回复: 1

曹声明:谁点燃了文景之治的火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4 21: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点燃了文景之治的火种?
曹声明

  文景之治是历史公认的第一个盛世,其时的文治武功是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永久话题。假如有人说是民主的一丝星火点燃了文景之治的火种,肯定会被人嘲笑为信口开河的瞎掰,但是,当我们打开《史记》认真读一读汉文帝登基的前因后果之后,你不得不承认,一个本与帝位无缘的诸侯王却意外的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这还真同民主扯上了一点关系呢!

  吕后辅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又立刻为刘邦出力献策诛杀功臣名将,替刘邦打江山立下盖世奇功的韩信、彭越等人结果被灭三族。刘邦和吕后二人为了坐江山的共同利益,同心协力铲除了所有潜在的对手后,同床的夫妻开始做起异梦来:刘邦做的美梦是永葆刘家江山千秋万代不变姓,吕后做的好梦是我吕家也要过把皇帝瘾。新光棍最怕老邻居,当年的小混混刘季哪一桩臭事能瞒过吕后的眼睛,至于刘邦是赤帝的儿子,刘邦头上有云雾缭绕等哄骗天下的神话,本来就出自吕后的造梦工厂。吕后的脑袋不能不蹦出这样的联想:你一个无赖小混混能当皇帝,我一个大家闺秀为何不能?吕后想取而代之,既有她政治野心膨胀的必然性,也有她看破刘邦老底的现实基础。刘邦坐稳江山后,二人争夺最高权力的暗战就悄悄展开了。刘邦本是贪财好色之徒,当上皇帝后,迷恋上了美姬戚夫人,他几次想让戚夫人的儿子替代太子,只是由于大臣们的力争,再加上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被废掉。《史记》记载刘邦想废掉太子是因为戚夫人日夜在他面前哭泣,把刘邦的心哭软了,刘邦也认为太子仁厚柔弱,性格不像他,但是,这一切只是表象,刘邦内心深处担忧的是吕后的政治野心,刘邦比谁都清楚有能力威胁刘家江山的只有强大的吕氏外戚势力,刘邦换太子的努力失败后,加紧了构筑围堵吕后的防火墙,刘邦当年和诸将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针对吕后的意图十分明显,刘邦临死前,又把朝中的军政大权移交给了自己几个心腹重臣,最后留下了安刘家天下的一定是周勃的遗言,这很明显又是预防将来吕后篡位,江山变姓的重大决策。事后的历史进程证明,老谋深算的刘邦早就为自己的老婆挖好了一个大坑,狂妄而又浅薄的吕后正一步步走向自己家族的殉葬坑。

  刘邦腿一伸,吕后立即迫不及待的把屠刀砍向了自己情敌戚夫人。吕后先是毒死了戚夫人的儿子,随后又残忍地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足,挖去了她的双眼,熏聋耳朵,灌下哑药,把她丢在猪圈里,称作人猪,并召唤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去看,汉惠帝看后大哭道:“这种事不是人能干出来的,我是太后的儿子,最终不能治理天下了。”因而病倒,不理政事,没几年就散手人寰,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令他伤心失望的社会。吕后残害的是对手戚夫人母子,没想到的是断送的却是自己仁厚的儿子,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报应吧!汉惠帝死时,吕太后只是干哭,看破吕后心思的大臣请求拜任吕家子弟统领军队后,吕太后才高兴起来。从此,朝廷所有的号令一概出自吕太后,吕太后成了事实上的女皇。野心家的野心是从来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不久,吕太后又想封吕家子弟为王,朝中重臣除了王陵表示反对外,陈平,周勃等都附合吕太后的意见,于是,吕家子弟不但封了王,还掌握了军队,一切都看似顺风顺水,江山易姓似乎只是早晚的事,但是,无限膨胀的野心常让人滋生无限膨胀的自负,人处在无限风光的顶峰时,最容易出现发昏失足的危险。吕后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她早已把吕家子弟带到了家族的殉葬坑前,只待众人最后发力的那一脚了!

  吕太后眼一闭,刘家和吕家就展开了一场夺权的大火拼,朝廷中的文臣武将积蓄已久的怨恨瞬间就爆发了,以陈平、周勃为首的重臣迅速地就把吕氏集团一网打尽,随后又毫不留情地诛灭了吕氏家族,灭人族者终被灭族,又一场因果报应的大戏落幕了!在权力的角逐场上,不存在丝毫的亲情和宽容,为了防止吕太后所立的少帝长大报复,大臣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小皇帝和他的几个弟弟也杀掉了,此时,皇位空缺,出现了权力真空,这时历史上罕见的一幕出现了,真正决定皇帝人选的权力完全掌握在朝中大臣们的手里。此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选有三个:一个是齐王刘襄,一个是淮南王刘长,一个是代王刘恒。齐王的条件最优越,根据皇家立长不立幼的接班传统,齐王是高祖的长孙,他又是首先举起反吕大旗的诸侯王,为击溃吕氏集团立下了大功,他当皇帝实属名正言顺,但是,齐王的母家有个强势的恶人,为了防止外戚再次干政,大多数大臣以此为由否决了齐王和淮南王二个人选。众大臣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最终确立代王刘恒为皇帝,理由是代王为人仁孝宽厚,代王母家严谨善良。就这样,原本对皇位毫无奢望的代王,稀里糊涂的被大臣们抬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就是开启了文景之治大门的一代明君汉文帝!

  由大臣自由地讨论选举皇帝,这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一次尝试,虽然候选人只有三人,选举人只是朝中百十个大臣,圈子太窄,范围太小,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下家天下择帝游戏规则,但是,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怕秋后算账,这已经初步具有了民主自由的气氛,这难道不比老皇帝一人拍脑袋瓜子做决定进步得多!当然,这同现代民主制度相差十万八千里,充其量只能说这同民主沾了一点边,但是,我们可别小瞧了这一点,正是这一点民主的星火点燃了文景之治的烈焰,打下了大汉四百年的根基。回首历史,我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历史即使跨出了这一小步,随后又立即缩了回去。此后,新皇帝只能产生在老皇帝的脑袋里,他想是谁就是谁,因此,白痴、流氓、恶棍皇帝屡见不鲜,天下老百姓也只好自认倒霉,任凭这些垃圾皇帝胡倒腾而遭殃受罪,这或许就是中华民族始终走不出治乱不已的历史怪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22: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的视角
        可以作为一种思路来选择
        但是相对弱势的皇权成就了正确的国家政策?
        多了一种选择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3 17:00 , Processed in 0.0938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