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54|回复: 1

如松:历史的得失之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4 22: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面说过,魏文王做加法,魏国蒸蒸日上,诸侯胆寒,魏武侯做减法,秦国楚国强盛,齐国本身就是很强大的国家,魏国与各诸侯之间的形势立即逆转。

  公元前368年

  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

  秦国在洛阳击败魏国和韩国军队。

  公元前365年

  秦献公在石门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斩首六万人。周王特地颁赏他绣有黑、白、青花纹的服饰。

  公元前362年

  魏国在浍地击败韩国和赵国军队,这标志魏国在赵魏韩三家之中也彻底失去领导地位。

  秦国、魏国在少梁激战,魏国军队大败而逃,公孙痤被俘。

  秦国秦献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孝公。

  公元前前361年

  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于是西行来到秦国。

  如果说魏国的转折在于人才争夺,魏文王时期,无数贤臣聚集,魏国不断强大,当武侯即位之后,魏国开始内斗,以吴起投楚国作为标志,魏国开始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从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开始,历史进入了全新的时期,秦国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主导者。

  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喜好法家刑名之学。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置?”公叔痤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罢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而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而去。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现在又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到底没有出逃。魏惠王离开公叔痤,果然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公孙鞅到了秦国后,托宠臣景监推荐见到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计划,孝公大喜过望,从此与他共商国家大事。秦国开始强盛起来。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资治通鉴。

  如松对于历史有一个评价,历史上的名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能影响历史的人,只能顺应历史留下自己的足迹,这包括了很多的名将、名相和皇帝,可能我们熟知的很多名人都在此列;第二类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这些人中有于谦、张居正,没有这两位,可能就没有明朝后来的历史;有宋太祖赵匡胤,这是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人,建立宋朝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誓碑遗训:(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之罪,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我们知道,封建时代的皇帝有无限的权力,从宋太祖开始,皇帝的权力有了约束,虽然是以家训的形式,这是中国文明的空前进步,现在我们知道,受到制衡的权力是社会的福音,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宋太祖就是宋朝文明的奠基人;有秦始皇,从他开始,中国又成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曹操,东汉末期的大瘟疫让中原广大地区“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人民争相逃亡江南,曹操成为丞相之后,奠定了中原经济和军事对吴国、蜀国的绝对优势地位,实现了实力逆转。有隋文帝,他创建的科举制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历史。当然也有商鞅和秦孝公,这两位改变了当时各国实力的对比,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根基,或者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没有这两位,历史怎么走,还是很不确定的。

  对于这类人,得一人和失一人,意味着历史的改变。

  或者我们一生都难以听闻这样的一个人,也就是可以影响历史走向的人,如果可以和这样的人交谈哪怕一个小时,都是一生的幸事,受益终身。

  那些可以影响历史的人,脑袋上不会贴着“使用说明书”,需要每个人的见识、缘分和谦虚,才会有机会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22: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知精蝇的“梦回大宋”的意淫一直没有停止!大宋的确是“公知精蝇的天堂,特别是赵宋的”重文抑武“,那是怎么样的一个美妙的社会啊!!特特别滴”刑不上大夫“,想想都会把”公知精蝇爽死啊!!!无赖屁民不给面子要“犯上作乱”;尼玛滴“干爹”的列强也来赶尽杀绝(赵宋做孙子而不可得),实在是讽刺!!!
极速遗梦吧!可伶的公知精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3 07:40 , Processed in 0.2188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