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76|回复: 0

闹市一博:我国高校生源严重枯竭说明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4 07: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6月3日讯:自2009年起全国高考(课程)报名人数连续5年下降后,2014年报考人数首次回升,比2013年增加27万人,达到939万人,高考报名人数呈现出止跌趋稳的态势。但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并未因此得到缓解,高校招生难已成常态化。

  早在2011年5月,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报告认为,在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而中国教育在线今年6月2日发布的《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再次敲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警钟。

  《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各地高校招生难成为常态化,招生计划已多年未完成,形势不容乐观。高考生源大省广东,2013年二B(本科)批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后,有60余所参加征集志愿的本科院校遭遇零投档;2014年,在二B批次第一次录取结束时,共有1.5万多个招生计划数没有完成。在被誉为中国上大学最难省份的河南,高招计划已连续3年未完成,2014年有近7万个招生计划数未完成,占整个计划的11.36%。北京一直被视为“高等教育聚集地”,按理说在高招中具有相当优势。然而,北京高招计划从2008年的7.67万人,调整到了2014年的5.22万人,减少30%以上。即便如此,北京本科二批次从2010至2013年连续4年未完成招生计划,本科三批次也有4年未完成招生计划。

  2013年在湖北招生的87所二本院校再次征集528个志愿,其中理科399个,文科129个。这是该省二本首次出现再次征集志愿的现象。不仅湖北省,该年北京、广西、安徽、吉林等地的二本高校,也征集了两次志愿。而四川、河南和宁夏早在几年前就出现了这种现象。2014年高考,高考大省山东本科二批次第一次投档后,174所高校出现了“零投档”。有近万的招生计划数需征集,经过两次征集,依然有很多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

  据了解,国际教育界的一个共识是,大学招生难的本质,是质量问题,是特色问题,是就业难的问题。世界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经历过同质化发展的快速扩张阶段,专业设置的盲目趋同导致了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大多数高校发展一味追求大而全,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趋同化现象,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上大学吸引力减弱。在陈志文看来,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需要引导,甚至“亮红灯”。

  笔者以为,我国各地高校生源危机愈演愈烈的现实折射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壮大,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考生和家长的教育选择更加理性化,一些高校的生源危机可能会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三本和专科生,辛辛苦苦读了3年或4年,工作不如高中生,还要交纳高额的学杂费,那上这样的高校有何意义?如今一些城管、清洁工甚至门卫的招聘门槛都是研究生,可笑吗?不可笑,是因为有学历的人太多了,而且一些高校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缺乏,学生又能学到什么呢?究其原因:我国教育产业化的确不尽人意,一方面,面对学生时,以产业化之名大肆收取学费;另一方面,面对自己时,大施行政化,把自己搞成一个个小衙门,不想下海游泳不愿参与竞争。这种单向的产业化,是改革不彻底的产物。教学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社会竞争力也敢恭维。

  事实上,那些面临生源困难、生存危机的高校,自然有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出现拐点的自然原因。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自身存在严重问题,近十多年来,我国高校盲目扩大招生比例,专业设置也不近合理,于是,垃圾论文、混学历、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大量存在,使得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大学毕业等于失业,或者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工种、工资一个起跑线等等弊端,才是一些高校即将倒闭的重要原因。

  总之,我国高校生源严重枯竭,危机已蔓延至二本表明,那些既无法提供精英教育又无法提供平民生存技能的大学,自然缺乏公众口碑,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招生难的窘境。恶性循环在一些高校不断上演,只能说,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出现发展过度的迹象,卖方市场终结,买方市场来临。那些靠卖文凭过日子的高校倒闭不但在所难免,而且理所当然,是高校引入竞争机制的好事。有竞争就会有优胜劣汰,那些该被淘汰的大学被驱逐出局,才会换来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良性发展,更是百姓需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18:38 , Processed in 0.0781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