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05|回复: 0

一禾:80后、90后父母已成熟,我们的教育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4 13: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0后、90后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是怎样的?有机构做了一项调查。值得一提的是,对孩子未来的规划,多数父母希望孩子平凡快乐,不再过分望子成龙,有49.5%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当普通人,只有20.1%的父母希望小孩长大后成为马云一样富有的企业家,15.8%的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像爱因斯坦一样聪明的科学家。(6.1 南方日报)

  看到这个报告中的一些数据和结论,让人很欣慰。一直以来,社会普遍担心00后、10后将来会不会太任性、娇气,会不会在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甚至有人担心会不会是“垮掉”的一代。这样的担心缘自201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大都是在“4+2+1”(四位老人、父母、一个娃)的家庭模式里长大的,过分的溺爱和不当的家教往往影响孩子的未来成长。但,这个报告起码打消了笔者的一些顾虑。

  孩子未来的“模样”,决定于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规划和期待。不一样的期待,不同的规划,便带来不同的家教行为和教育行动,并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长势”。报告显示,多数80后、90后父母希望孩子平凡快乐,不再过分期盼孩子成龙成凤,数字显示这已经成为主流。父母盼望孩子像马云一样富有、像爱因斯坦一样成为大家,不再是最大人群。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是一种教育子女的新趋势,是一种更为健康、科学的育人观、成才观。

  从社会学和人的成长规律看,“成人”远比“成才”更重要,更根本。做一个“三观”科学、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普通人,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和追求。因为普通人永远是社会的主体,是绝大多数,是社会的基本底色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与基础。而“成才”,成为“大人物”,固然是好事,但却永远是少数人的事,这是社会的基本规律,而且恐怕还是铁的规律。如果仅仅用财富、地位和学术成就来判定是不是“人才”,那就容易产生不当的人才观,造成孩子不能健康快乐成长的现象,进而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从我们教育自身看,这些年来之所以一直在应试主义的泥淖里艰难行进,就是弄错了“育人”和“育才”的关系。学校教育理应“育人”远比“育才”更根本,也更重要。但由于社会不当的人才观和类似“非985、211不招聘”的用人观,使得学校教育忽视了做人教育,“立德树人”仍然只是口号和理想,学校于是就深陷应试主义的沼泽难以自拔,而且这样的育才做法,似乎是“精英”教育,实质是淘汰式教育,我们不惜淘汰绝大多数孩子来造就极少数的“精英”,岂不是得不偿失!从教师的角度看,今天的学校教育只重视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这和我们教师的职责不匹配。我们常常责备今天的青少年包括学生在道德、文明、礼仪、法制和综合素养等诸多面有不少问题,但反思我们的教育,学校充分地教给孩子们“如何做人”了吗?

  可喜的是,今天的80后、90后的年轻父母大都不再痴迷于孩子“成才”,希望孩子未来是快乐平凡的人。这说明这些年轻的父母思想开放度大,接受了多元化的思想,包括孩子成长的多样性价值取向。在此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及时调整育人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真正地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80后、90后的年轻父母已逐渐成熟,我们的教育也理当更加完善科学、渐向成熟了吧?我们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2015-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18:42 , Processed in 0.0781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