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26|回复: 2

占豪:雷洋事件,政府、舆论在哪里失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4 11: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雷洋意外死亡事件发展到现在,其实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和舆论治理的非常有价值的案例,很值得研究和推敲。个人从这一事件开始就在关注此事,并且在尽最大努力不带任何情绪、不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去分析看这一事件的演化和变迁,并且在5月11日写了《雷洋意外死亡事件,折射出了中国这些变化和问题》、在5月12日写了《雷洋意外死亡事件该质疑什么?该追问什么?》。写这样的文章非常不讨好,就像写《住房、医疗、教育压力山大,都是市场化惹得祸?》这篇文章一样,可以说基本不能完全符合任何一方利益的胃口(现实的理性思考者除外),为此表示失望的有之、破口大骂的有之,更幽默的是,有人直接说你不是五毛,你是八毛,搞得我在屏幕前都绷不住笑出声了。但笑完之后,也非常感慨,占豪的粉丝群体在整个互联网领域个人相信是综合素养最好的一个群体,理性成分应该说是没有地方比这个群体更高了,但哪怕如此,依然有不少人无法做到在理性去看待问题。

  可能有人会问,什么叫理性呢?就雷洋事件本身而言,在信息不完整的时候多收集信息,不要让自我意识和情绪先入为主(有的话尽量把自己从情绪里抽出来),然后再根据不断出现的信息去做对比,最后再进行多方验证,去确认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哪些信息是无效的,最终形成一个逻辑链。

  这种分析方法其实有点像侦探分析案情,在最初的时候不去做任何假设,而是尽量多地得到信息,只有到了破案的关键时刻才需要通过假设去探寻每一个证据,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完整证据链。如果不是抱着这种态度去看问题,人就很容易被情绪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终自己把自己搞糊涂了,也就谁都不信了。

  昨天摘录了一篇梁启超先生的家书《做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完整的人!》分享给战友们,其实就是想让有些被热血冲昏头脑的战友冷静一下,估计不少人是没读的。在这篇文章里,梁启超先生说,什么是惑?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贪嘴?这就是惑啊。那么,如何不惑呢?就要养成判断力,如何养成判断力?要三步走:

  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第二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第三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如何养成智慧?启超先生认为应该做好两件事:

  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才能很从容很莹澈地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那么,具体到雷洋这一事件,哪些又是常识?哪些又是专门的智识?哪些又是需要我们自己来判断的呢?

  我们不妨拿雷洋这一热点来做个案例,把这一案子作为一个案例分析一下,看看政府在哪里出了问题,舆论在哪里出了问题,两者又该如何彼此改进,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咱也知道该怎么做、怎样去判断了。

  我们知道,雷洋事件是发生在5月7日晚,进入舆论是在5月9日到10日在朋友圈和有的网站,5月10日昌平警方对这一事件发布了比较简单的回应。我们先抛开具体的细节不谈,就这一事件本身来说,无论是家属及死者的同学将事件公布在网上,还是在警方的回应,好似都没什么问题。对家属来说,雷洋一个青春年华、大好前程、从底层一点点拼到这一步且刚刚当了父亲的家里顶梁柱,突然就这么意外死亡了,换位思考,这是任谁都无法接受的。很显然,从5月8日凌晨雷洋家属知道事件并到派出所,到凌晨3点家属见到雷洋遗体,再到5月9日事件公开这一天多时间里,警方显然与雷洋家属的沟通不够,一些关键证据未能让家属看到,这当然无法让家属信服。所以,这是公安部门的第一次处理上存在的问题。手机摔坏了,但内存卡肯定没摔坏,何况警方也说,后来还有另外的警务人员录像,这些摄像哪怕不能对外公布,但对家属应该是可以公开的。警方没有这么做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考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早晚都需要公布的视频因为与家属沟通不到位使得事件最终上了网。在这个环节上,作为雷洋的家属和同学做得没什么不对,而从警方第一次的公告上可以看出,公告是非常简略的,简略到大家看得一头雾水,这大概是准备不足匆忙应对所致。从这些信息上,一方面可以看出执法部门比以前已经好很多了,可以第一时间反应,比长时间闷头不吭声算是进步。但是,过于简略的回应又制造了更多的疑点,这体现的是应付互联网时代的舆论能力的不足。

  在警方第一次发布公告后,舆论表现很理性、很冷静,并没有出现什么混乱,大家质疑的就是警方发布的信息太简略,警方信息与家属信息存在矛盾这些方面。舆论此时的质疑也毫无问题,一个人在抓嫖过程中死了,大家都知道了,人命关天,那么舆论一定会关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随着事态发展,各方的信息也陆续到位了。

  根据各方提供的时间验证,我们可以从媒体上得到如下一个时间表:

  5月7日20时许,昌平警方接到群众举报一家足疗店涉嫌卖淫嫖娼行为(警方说法);

  20时30分至21时,雷洋出门去首都机场接机(雷洋家属说法);

  20时40左右昌平警方到达足疗店,开始布控(警方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提供)。

  21时14分雷洋从足疗店走出(警方公告说法),警方上去盘问,雷洋逃跑,经过反抗、逃跑,被控制后抓如车中,雷洋从小轿车后座跑到前作,将车逼停后跳车逃跑,之后经过二十来分钟雷洋再次被控制,大约21时45分左右警方带着雷洋离开。对于这一信息的另一个消息源验证是凤凰卫视采访了当时的目击者,目击者称他们21时35分打110报警,110到后确认他们是警察放他们走了。那么这个离开的时间21时45分左右是相对准确的。

  根据警方说法,他们是5月7日晚上22时05分到达医院,医院说法是22时09分开始抢救。这就意味着,雷洋出现问题的时间是21时45分到22时05分,这20分钟是雷洋死亡的时间。院方在抢救45分钟后,22时55分宣布临床死亡。

  雷洋家属从5月7日的23时30分左右开始一直打雷洋手机,一直无人接听,直到5月8日凌晨1时左右,警方才接听电话。对于这一情况,警方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的解释是当时雷洋身上没有任何东西,也没有联系方式,后来想着可能落在控制过程中落在了现场,所以又派人到现场查找,在凌晨1时左右才找到了雷洋的手机和钱包,才接了电话。对于这一点,根据媒体报道,目击者称警方曾再次返回足疗店附近小区的警车,到凌晨一时左右才离开。

  上述信息现在不能百分百绝对准确,譬如雷洋离家的时间现在就没有多方信息源的证实,但根据现在街头装监控的情况,应该说能够知道雷洋是什么时候到达足疗店的时间。根据媒体记者的测算,雷洋从小区到足疗店步行大约是5分钟到8分钟的路程(两个说法,5分钟是有媒体记者的实测,8分钟是最初媒体的报道)。

  从这些信息当中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我们应该质疑的就是21时45分到22时5分雷洋进入警方金杯面包车后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警方的说法是他们上车就发现雷洋不对,所以就送到了就近的医院。根据记者测算,从事发现场到雷洋抢救的医院是10分钟的车程,但警方用了20分钟,这个过程是因为交通因素还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个应该用路上的监控也能确认一个大约的时间和路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质疑的点就在这里。那么,要确认这个时间里到底雷洋是怎么死的,就必须从尸检结果里拿,尸检结果是决定性质的最有力的依据。也由此我们可以说,我们需要等尸检结果来给我们答案。

  至于所谓执法权的疑问,在《雷洋意外死亡事件该质疑什么?该追问什么?》中我们已经说清楚了,如果还感觉不清楚,那么我们来看看下图的具体规定。
  现在进入我们今天的核心议题。该事件5月9日开始发酵,5月10日警方回应,直到5月11日占豪写《雷洋意外死亡事件,折射出了中国这些变化和问题》这篇文章时舆论整体都是相对较为理性的,大家的质疑都相对较为理性。但是,到了5月11日晚上一直到5月13日这两天的时间,舆情开始变化,于是这件事不再是简单的探求真相的问题,而是变成了舆论的博弈,整个舆论乱成了一锅粥,很多人不再理性,完全变成了尖锐的两个阵营。

  那么,为什么本来理性的舆论到了后来就又不理性了呢?这背后发展的逻辑是什么?在5月11日写的文章《雷洋意外死亡事件,折射出了中国这些变化和问题》中占豪已经做了分析,归根结底是两点:一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舆论失去客观,部分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地方政府和检查部门在这一事件的处理当中失位。客观上说,正是地方政府和检查部门在处理这一事件当中的失位,才使得信息在短期内越发不对称,公众不理解办案需要时间,他们迫切需要真相,而此时既没有北京更高公安部门的有组织的回应,也没有检查部门给出处理的进程信息,于是舆论在缺乏进一步信息的情况下急剧发酵,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看到了可以搅混水的契机。至于当事的公安出来现身说法,虽然说得信息已经足够多,能验证的信息也基本无误,但舆论已经不再相信。

  假如,北京警方在事情发生后更早一些成立舆论应急小组,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而不是处置这一事件的直接当事人发布,权威性相对会高很多。如果检方有发言人及时公布相关处理进程信息,相信舆论会理性很多。这就是在处置舆论事件中缺乏机制在现实事件中的体现。

  这件事处置不当,不但会伤害警民之间的信任,更会打击一线民警办案的积极性。昌平警方为何抓嫖,实际上是因为前段时间如家酒店的女住客被拉皮条的当成了竞争对手进行了人身攻击,这件事的舆论指向了北京在治理嫖娼卖淫方面打击不力,于是最近北京展开了相关活动。派出所是在执行这样的任务中出现了意外,中国警力就很不够,如果处理不好,基层民警可能在执行任务时就会懈怠,这显然又会影响社会安全。

  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失位就是在应对舆论方面缺少机制,是短板。至于舆论,被一部分人以一些不客观的言论牵着鼻子走,普遍缺乏用心分辨真假的兴趣,结果就越来越混乱,这也是民智不成熟的表现,也是舆论缺乏理性从而失位的表现。

  从社会视角来说,这一事件是个多方位的悲剧。一方面是雷洋和其家庭的悲剧,另一方面又是增加社会不信任的悲剧。对于雷洋事件,个人看法是,一切都需要等待尸检结果,看看雷洋到底死因是什么。然后,北京警方应该提取包括警察现场手机录的执法视频(派出所参与办案的民警已说,视频没有丢失,在适当的时机会公布)、沿路监控视频等等,确认雷洋到达足疗店的时间以及警察在离开现场到医院的各个时间节点。这些都清楚了,所有真相也就大白了。事实上,这事如果不是派出所一直在回应社会关切(公布这样的案件证据在案件结束前是可以依法不公布,派出所自己恐怕是很想公布,但这种事需要领导签字,谁愿意在事件还没有结论的情况下承担这个责任呢),而是由更高部门和检查部门回应社会关切,那么恐怕大家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疑惑,社会舆论也就不会这么糟。

  至于每个人,占豪还是建议大家遇事冷静、理性,不要过早先入为主,应该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收集、对比、辨别信息,然后再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相应的理性分析并进行推理,然后找到核心矛盾再去诉求。这其实也是我们平时的做事方法,如果你用这种方法做事,你体现出的是能力;相反,如果遇事陷入冲动、恐惧或不知所措,那体现出来的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在一个平台上,一个人体现出什么样的能力就会有什么样的机会,这个世界虽然不是绝对公平,但也是相对公平的。

  最后再强调三遍,理性,理性,理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4 13: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占豪的分析很在理,提出的几个节点,确实是各机构要逐步回应大家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4 14: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整治全国公安系统势在必行,什么叫理性?为什么群众这么大呼声?仅仅几个呆子是无法了解社会的黑暗面!这种事一件接一件的发生,然后还有人出来洗白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6:25 , Processed in 0.1250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