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14|回复: 0

徐明天:40年前,因一篇报道任正非被迫转业下岗和离婚落难深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6 09: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正非最近罕见地接受新华社的采访,发表长篇报道。

  华为做得很成功,但任正非却多年不接受媒体采访,与世隔绝。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前几天,我也写了《中国科技比毛泽东时代倒退了两梯队》,也讲任正非是毛泽东培育出来的科技功臣,现在差不多是中国科技企业的仅存硕果。

  从任正非的人生起落,我们就能找到这40年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40年前,任正非就出了名的科技工作者,不只是上了报纸,受到中央首长接见。

  1978年3月33岁的任正非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6000人的代表中,仅有150多人在35岁以下,同时他也属于军队代表中少有的非党人士。

  1982年9月1~11日,中共十二大召开,刚入党的任正非作为军队代表出席了“十二大”。

  但1983年,任正非转业到了深圳。当时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但部队和国防需要他这样的科技人员,他完全应该被 继续留在部队搞国防科研。即使是转业到地方,以他县团级的级别和12大党代表,可以担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之类职务。但是,任正非转业到了深圳市南油集团下面一个三级公司任职。当时的国有企业也是有级别的,以他的级别应该担任南油集团的领导,可他被 降级使用,最高是科级,可能还要低。由于一笔货款被骗,任正非被 开除公职下岗。他曾乞求保留公职,不被 允许,而身居集团公司领导层的老婆又和他离婚,任正非和父母弟妹等租住天一个小房子里,生活艰难,处境窘迫,这才被 迫创业。

  任正非为什么遭遇此等境遇,因为当时清理“三种人”,任正非在文革中表现突出,有一顶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的帽子,又是年轻干部,被“割韭菜”,没有坐牢就是大幸。

  这是年轻人所不知道的一段 历史。我们这些年令大一点的人,每当遇到填写表格档案,都必填“文哥表现”和另一个历史节点的表现,进行政治审查。

  下面是40年前报道任正非的一篇报道。
  这张发行于1977年10月14日的《文汇报》,时隔四十年,已经变得泛黄色。头版要闻是“华主席会见泰国前总理克立先生”,第四版一则新闻颇为吸人眼球,因为这则新闻事件所报道的人物是当今商界的领袖级大佬——任正非。
  我国第一台空气压力天平

  " 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某部青年技术员任正非在仪表班战士的配合下,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计量杯准仪器--空气压力天平,为我国仪表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经国家有关计量部门鉴定,仪器设计方案正确,精度、灵敏度好。

  空气压力天平是一种用来检验高精度仪表的仪器。过去我国的仪表工厂、仪表使用单位和检验部门检验仪表压力、流量、液面等,使用的是标准双管活塞压力计和充水、充汞单管压力计。空气压力天平与双管活塞压力计和充水、充汞压力计相比,不但精度高,而且体积小,重量轻,用途广泛,操作方便,而且对于消除汞害、改善工作条件也有很大的好处。这种仪表是最近几年刚出现的,目前世界上只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能制造。"

  查阅了当时的资料档案显示:

  1977年10月8日至11月5日基建工程兵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到会的有一千多名领导干部和先进典型,10月24日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本次大会表彰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是曾被誉为“吊装大王”、在建设“辽化”中又创造新成绩的工程师张士刚;兴建毛主席纪念堂先进标兵、工程师程祖明;研制成功空气压力天平的青年技术员任正非;试制成功电子光子比色计等新型仪器的技术员李万山;创造胶体电瓶新工艺的某部修理二中队代表赵宽林等。
(图释:当年任正非)

  关于任正非早年的经历和事迹,后来的有关书籍是这样介绍的:

  任正非19岁考上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入学时,父亲脱下唯一的翻毛皮鞋给他,特别嘱咐:“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这说明,文革前也有人不认真学习。在父亲的叮嘱下,任正非排除干扰,苦修数学、哲学,并自学了三门外语,奠定事业基础的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入门。    

  按学制,任正非本该在1967年大学毕业,然后分配工作。由于“文革”造成的混乱,到1968年6月,67届大学毕业生才开始进行分配。这次分配坚持面向基层的方针,毕业生一般都必须先去当普通农民和普通工人,但任正非毕业之后就直接应征入伍了,成了当时受人羡慕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任正非的好学给他加了不少分,部队需要技术兵,任正非很快成为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一员。   

  任正非所在的基建工程兵成立于1966年,是解放军的一个新兵种,负责担负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和国防施工任务。这支部队后来发展到10个军级单位,总人数近50万人,成为国家基建战线上的一支突击队。   

  入伍不久,任正非所在部队就奉调参加一项代号为“011”的军事工程,这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在西南地区进行三线备战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负责建设战略大后方的军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工程就位于任正非的家乡贵州安顺地区。 

  因为没有荒废自己,在动荡中坚持刻苦学习,任正非在部队中迅速表现出了良好的科技素养,有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两次填补国家空白,得到了领导和战友的一致认可。部队在艰苦的环境里开展工程建设,陆续完成了包括总装厂、飞机洞库、试验场地在内的几十个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贵州至安顺公路两侧的山沟里,绵延400多千米。1970年,“011”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中国航空工业增添了新的成员,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贵州航空工业集团。   

  直到1983年转业,任正非在军队里度过了人生最好的14个年头。军队也给了任正非很多东西,他的性格的形成与这段军旅生活密切相关。在军队里,任正非养成了宠辱不惊的心态,他没有受过任何嘉奖。    

  任正非回忆说:“在我领导的集体中,战士们立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几乎每年都大批涌出,而唯独我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任正非并没有因此失落过。他说:“我习惯了不得奖的平静生活,这也是对我今天不争荣誉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并不是说,在14年的军旅生活中,他没有什么收获。

  任正非的荣誉来自毛泽东去世之后,但改革开放也还没开始。

  1978年3月33岁的任正非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6000人的代表中,仅有150多人在35岁以下,同时他也属于军队代表中少有的非党人士。

  1982年9月1~11日,中共十二大召开,刚入党的任正非作为军队代表出席了“十二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22:02 , Processed in 0.1095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