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31|回复: 0

陈思进:新老移民起争议 华人内部需团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 11: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的来说,不管是新移民还是本土亚裔,不管是留在美国工作还是选择成为“海归”,其实都在为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通向世界做出贡献。正因如此,华人内部也更需团结。

新老移民起争议华人内部需团结
文/陈思进

  近来,在互联网上,由于吴华扬教授在《赫芬顿邮报》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关于新移民——给美国亚裔活动家的一封私信》,引发了一场代表各自立场的争辩。

  吴先生认为,新移民在许多问题上,与本土亚裔美国人的理念截然不同:“从高等教育多元化,到‘非法’移民、同性恋权利、警察暴力、体罚、死刑等问题……即使在环境问题上,他们也担心对鱼翅或某种濒危物种的保护,会影响到自己对山珍海味的热爱……他们冥顽不化,对民主毫不在意,还觉得自己比别的肤色的人更优越……”

  其实,中国人移民来到海外,尤其是移民至欧美的中国人,无论是新移民还是老移民,都是建立东西方文化互通的桥梁,而绝非由外界所诟病的只是图挣钱而已。因为在欧美的中产观里,赚钱是最低级的需求,而时代的使命感并不会因为坐标的变化而位移,这与中国儒家士大夫的中产观何其相似。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中国留美学生与其他国家的移民一样,大多都是为寻求所谓的“美国梦”踏上了美国的土地。那个时期的中国自费留学生,一旦来到北美,多半想在这儿落地生根,非得实现“美国梦”不可。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当“新经济”泡沫爆破时,中国则“风景这边独好”,经济几经考验蒸蒸日上,在史无前例的经济起飞大发展后,一直保持很高的经济增长率,国力迅速增强,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于是又出现了“海归热”。

  在这种情况下,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显然越来越高,早期从零开始,历尽坎坷奋斗了几十年至今的老留学生,与没有出国的同学朋友相比较,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的高低,只是各有千秋而已。在中国也一样可以“五子登科”,实现“中国梦”。

  比如,中国的新留学生刚走出国门的时候,生活就像“北漂”一族。而“北漂”一旦拿到北京户口,就能成为“新北京人”;可在北美,中国新移民无论“留”多久,即使成为美国公民融入所谓的“主流社会”,可能仍然只能是“边缘人”。

  笔者的同事吉姆是山东的高考状元,北大的物理学学士和硕士,中科院的天体物理学博士,美国哈佛的博士。吉姆曾在华盛顿国家级试验室做过两年博士后,工作能力超强,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然而他的职务级别却至少比同等资历的美国人相差三级。虽然几经推荐,可他的升迁之路一次又一次被堵在公司高层。有一次在公司大会上,他终于忍不住大胆地质问高层人物:“我们公司升迁根据什么标准?是根据能力呢?还是根据姓氏?”这就是所谓的“玻璃天花板”,华人在美工作的种种心酸可见一斑。

  而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海归”潮起。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透露,返回中国的留学人员每3年增长2倍多。与此同时,留在美国的朋友每次聚会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归与不归,何时归去。

  也许,倒回去十年或十五年,对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回去还是留下,并不是个问题,只要有可能,谁都会想办法留在美国,哪怕“博士洗碗、教授做保姆”也要出来。

  然而现在情形不同了,中国和美国有了可比性,在不违反法律、不损害他人的情况下,人们有了选择的余地。出国不见得不爱国,回国也不见得只为爱国。

  许多留学生没有回到母国,但一样在为美中交流的发展做贡献,他们大多毕业于中国一流大学,既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又吸取了西方的先进理念和精华,积聚了珍贵的中西方“杂交优势”,最大价值在于为东西方搭建桥梁。

  总的来说,不管是新移民还是本土亚裔,不管是留在美国工作还是选择成为“海归”,其实都在为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通向世界做出贡献。正因如此,华人内部也更需团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10:27 , Processed in 0.2971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