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jnhello

哲学经济理论体系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0: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发展六十年
    建国初期,中国发动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迅速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初步的全面的工业化,使一个饱经战乱,半殖民地半封建,军阀武装割据的国度在短短一二十年后,即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初步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的成就举世罕见。
    这样的成就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低廉的折旧,比如无偿收缴地主土地,在这种政治热情之下,几近全民的无偿的劳动在短短二十年时间迅速完成了工业化,二是有苏联的样板及支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建国的数十年的奋斗历程中,有着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但是经济建设的经验却是一块短板,但是得益于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抗美援朝),我们争取到了苏联的技术援助,基本复制了苏联的经济体系,完成了工业化的同时提升了人口素质。但是在政治挂帅即政治正确的环境下,也有不尊重经济规律导致的重大损失,比如”大跃进”,”赶英超美”等等。而后十年的文革,这种政治化的运动,不经重创了经济,使得不仅经济滑坡,更是浪费了一代人的青春,使得人口素质下降的同时,人口数量却大幅增长,国家重新处于匮乏的边缘。
    文革是建国后全国性的整风运动,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其实有着一定的必要性,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虽然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国度,但却没有一部政治经济专著指导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内部的分歧使得政治上造成了分裂,因而文革的发动则成了必然。单就文革本身来讲,文革脱离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了文革的扩大化,激烈化。假若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文革则可扬长避短。总而言之,文革是一场灾难,它导致了生产和折旧不平衡,是中国在摸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挫折。
    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继续摸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打开国门,放开政策,重新高考,计划生育都是为了协调生产和折旧的平衡,但是建国后的积累成为了包袱,这些积累高昂的折旧严重的拖住了国家发展的步伐。而后通过转卖不良资产,一刀切的下岗等等改革措施,通过低廉的折旧,为中国新世纪以来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而大学的扩招则为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提高生产力水平提供了人力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生产和折旧平衡的三十年,是经济大发展的三十年。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三十年里,腐败,黄赌毒卷土重来以及社会风气日下,国人舍本求末,追逐货币而不尚生产,高昂的拆迁,高房价等等资本主义乱象也在社会主义国度上频频上演。
   中国建国后的六七十年,是持续改革的六七十年,是中国摸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六七十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们强调人的政治属性,动员全国人民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通过政治运动进行低廉的折旧,迅速使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成为工业化国家,但文革却让中国栽了个大跟头,导致了生产和折旧不平衡。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我们强调人的经济属性,仍然通过刚性的制度进行了低廉的折旧,虽然经济腾飞了,但社会风气日下,资本主义国度发生拜金等乱象也在社会主义国度上发生,政治上社会主义道路也被诸多质疑。
   因此,根据中国摸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这六七十年的经验与教训,结合资本主义积极进步的成果,进行总结,不仅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而且能为持续的改革提供指导,从而树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12:00 , Processed in 0.1247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