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76|回复: 3

社会主义经济学及金融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9 10: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剩余价值理论说明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根基,但是它并没有给出一个系统性的金融体系指导建设社会主义,近代中东欧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摸索已经全部失败,中国成为硕果仅存的大国。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虽然经历了数次重大危机,反而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结合中国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借鉴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的代表人类进步的优异成果,是否能给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一个初步的方案或者一些启发呢?
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金融资本主义,它将一切(包括人)的资源都货币化了,通过对货币的控制实现了对生产和折旧的调节和平衡。近现代中国既强调人的政治性也强调人的经济性,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以政治挂帅,强调人多力量大,以低廉的折旧迅速完成了工业化,但十年文革严重的伤害了经济,改革开放的后三十年以经济挂帅,通过节制人口生产,提高人口素质,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折旧是以行政手段或者刚性的措施强制实行,导致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从而导致了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质疑。
既然货币具有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那我们参考西方国家的货币系统,加入货币政治属性的设计,从而分离人的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达到整个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我们先参考凯恩斯方案,凯恩斯将人的需求分成了谨慎型货币需求,交易型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我们对此进行扩展,谨慎型货币需求维系着人的基本生存,生存是政治的;交易型货币需求是人日常生活所需,是物质的折旧;投机性货币需求是人的增值保值需要,是物质的生产。由于效益曲线递减效益及利率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这三种需求边界的变化,导致缺乏流动性,而生产过剩造成经济危机。如果我们能确定谨慎型货币的边界,那么利率就可以调节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从而实现物质生产和折旧的平衡。
考虑到国家税收是折旧,而且收入是比较稳定的。参考怀特方案,将货币信用化,以国家税收为利息,而成为公民福利,构成公民的谨慎型持币需求。
具体的说,就是国家以每个公民的信用提供一定信用额度,央行是管理所有公民信用的机构而释放货币,所得的利息收入用于公民的福利,比如生育,教育,养老,失业等等,对符合国家法律的生育,教育,养老,失业及遵纪守法的公民进行福利倾斜从而引导人口的生产与折旧及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转变。而政府以税收为担保,依靠发行国家公债筹集费用,将国债变成一个金融工具。从而,西方的金融工具都可为我所用。
这样的好处在于,每个公民和国家绑定在一起,公民的收入则分为交易型货币需求和投机型货币需求,通过利率工具则能实现生产和折旧的调节。而后,通过法律强制对物质资料折旧,比如房子等等,降低折旧的成本。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体现在,大宗资源为国家所有,通过在期货市场对冲,以保证大宗资源的稳定生产或者开采,而收益将成为公民福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体制及治理改革
改革是对现有体制的完善,而不是革命。通过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权力主体的权责,同时,增加对社会的横向治理收集每一个个体的道德信用,经济信用,政治信用和军事信用作为分配的依据,从而慢慢的取消刚性的行政指令,改为以分配引导的方式治理社会。简单的说,以横向治理为主,纵向治理为辅.
政协和人大作为立法机关,其中,政协立法是以国家—即整体的立场,站在生存---国家安全的角度,对每一个个体的约束,因此,它是由上而下的;人大立法是以公民—即个体的立场,站在发展—生产积极性的角度,对国家—整体的诉求,它是由下而上的。责任主体的工作就是权衡生存和发展,推动立法,达到国家安全保障的最大化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化。
责任主体是纵向治理社会,同时收集个体的政治信用和军事信用。责任主体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应该聚焦于本身的建设和推动立法,让所有的社会单元各司其职,正常运行即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0: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被人们普遍看做对立的两种社会形态。一般而言,社会主义采用计划经济,资本主义采用市场经济。同样,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也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对立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主张以整体—即国家管理资源,分配产品,从而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公有制为其核心,但其哲学本质聚焦于折旧。通过完全彻底的折旧,让所有的个体能分享成果,完全彻底的折旧即为完全的市场化。所以计划经济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指令性的生产计划。换句话说,社会主义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社会,采用指令性的生产抑制了生产。比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粮票,肉票等等,政府通过分配的粮票,肉票算出需要多少粮食,饲养多少猪,获取多少利润,然后指定公社打多少的粮食,饲养多少的猪,所有的利润平均分配下去,实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社会公平。这种为公平而公平彻底压制了生产,磨灭的人的生产积极性。第一,在供应紧张的情况,这种分配方法是可取的,确实也体现了社会公平,但社会主义不能总停留在供应紧张的形势上,这和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第二,劳动本身确实是平等的,但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不平等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这种做法无视劳动创造的价值,本身就制造了不公平。
      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以资本持有来管理资源和分配产品的,私有制为其核心,但其哲学本质聚焦于生产。即通过自由市场的竞争,提高生产力,实现按劳分配。即通过市场化竞争,提高生产力,劳动者按照劳动的价值获得分配。所以市场经济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折旧。第一,私有制下折旧必然会导致资源所有者受损,甚至造成政治上的分裂而不能完全彻底的折旧,而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第二,当自由竞争形成垄断时,资本的恶就显露出来,为实现最大利润导致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必然追逐市场,但不能折旧必然导致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因此通过战争实现彻底的折旧,消除相对过剩,就成了必然选项。
这也是上个世纪经济危机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战后比战前更为繁荣的原因。
     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继续折旧的同时,放开了生产,极大的解放提高了生产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每年大规模的投资及日新月异的变化,就是具体体现。不仅供应紧张的局面不复存在,同时也极大体现了劳动的公平。但政治上却一塌糊涂,国家投资关注国家整体的折旧,但个体的折旧(内需)很微弱。通过农业哺育工业造成农民生活困顿,房价高悬,内需无法成为经济发展动力,人民获得感差,在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下,一刀切的下岗,拆迁等,折旧难度加大,道德滑坡,笑贫不笑娼,拜金主义盛行,读书无用论抬头,社会管理也停留在两千年前刚性的行政指令上,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调。
     虽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并不意味着体制没有问题。而且现在的社会乱象都和政治经济体制有莫大的关系。若我们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然会积重难返。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能理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大幅降低内耗,而且能降低成本增强产品优势,同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也是能从经济危机中一跃而起,实现富裕繁荣的中国梦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0: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体制改革
在税收以利息的形式成为个体的福利,与个体的信用挂钩后,成为个体的谨慎型货币需求。个体的货币需求分为交易型货币需求和投机型货币需求,经济行为上的表现就是消费和投资(资产增值保值)。
经济体制改革是理顺消费,投资和政府行为关系,抑制投机风险,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经济的运行就是物流(货物流通)和支付(货币流通)两个通道,个体作为经济的终端节点,一方面通过工作获得货币收入,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物流渠道和支付渠道消费获得生活所需.只要能保证流通货币总量和商品总量的平衡,经济就能稳定,币值也能稳定。
但在有对外贸易的情况下,会造成流通的货币总量和商品总量的波动,换言之,就是币值的波动。当币值升值时,会造成通缩;当币值贬值时,就会造成通膨。影响币值的稳定外部因素有进出口,大宗物质价格/期货,证券交易以及外汇/汇率。当央行控制着货币发行权时,若大宗物质波动,可用国内储备等等对冲;外汇/汇率波动,可用国债逆回购等等金融工具对冲;进出口波动,可以用金融工具以及增强企业实力等方法对冲,只要对风险的入口进行针对性的管控,保证国内正常的流通不受外部影响,国内币值的稳定即可。
中国经济危机的问题在于,美元是国际强势货币,改革开放时,中国为了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货币发行是以美元为锚的,换句话说,中国的央行并没有掌握货币发行权,币值的稳定不受央行控制。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商品极大丰富,权力(经济)主体的所有者(包括政府)的收入都获得大幅的增长和改善,但其余大部分个体的收入并没有和经济发展同步。一旦外汇离开中国,天量的货币进入流通必然造成贬值,从而形成通膨,由于贫富差距必然造成社会危机。虽然以房为锚暂时锁住了这些货币,但造成的不良后果向社会的方方面面传递,有目共睹。
当然危机也是转机,只要进行切切实实的改革,就能让央行重新掌握发行权,经济转回正轨。但我们以供给侧改革和滞涨的方法这些修修补补的方法,不仅是雪上加霜,甚至会使内部天量的资金更为疯狂。夸张的说,币值的贬值不仅使购买力下降,脆弱的内需变得更脆弱,在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下,伤民心;同样会彻底的打击民营的积极性,也无法激活国企的活力。
当然,一直以来,并没有专著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摸着石头过河。但现在融合西方金融的精华,进行适当的改良,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参考下图),我们可以找出第三条路来解决目前的金融危机,并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自主。
中国目前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经济实体负担太重。需求不足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没有购买力,中国目前还有很多的贫困人口。若能够强行撬动这些人口的需求,它们的效应会逐级传导,而且能完成扶贫政治任务,而需求的核心就是房地产。在中东部部房地产已经高悬的情况下,建议在中西部直接以宅基地和个人耕地换商品房并提供补助的激进政策,将贫困人口一步到位迁入就近的中小城市,这种带动效应会逐级放大,从而强行启动内需。再辅之以其他的改革措施比如完善社会保障,实行规模化的农业等等,而且新的金融体系,可以大幅降低经济主体的负担,未来的前景可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7 12:20 , Processed in 0.2500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