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没有什么印度古文明,只有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古文明
【国人对于古印度文明的误解】
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建立大印度殖民地以前,南亚半岛从来没有统一过。正如古代没有希腊帝国,古代也没有存在过什么印度帝国。
我曾经论证过,历史中存在过两个希腊地区、两个罗马帝国,因而造成中国无知文人的百年误会和混淆。
有趣的是历史中也存在过两个印度。一个是南亚印度半岛的印度,一个是印度大沙漠以西及以北的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印度。这两个印度在古代并不属于同一个国家,也不属于同一个种族、没有共同的语言和古代文明。
由于对地理上南、北两个印度地区发生认知混淆,无知且无脑的中国文人一直把缺乏古文明传统的南亚印度当做一个文明古国,却不知道真正的印度文明之根是在今日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尼泊尔以及克什米尔区域,而不在南亚半岛上的今日印度的主体地区。
印度与印度河流域在地球上的位置
绿色为南亚半岛,即通常所说的印度,顶部的浅绿色为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乃南亚之大河。此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两山脉之间,流向西南而贯穿喜马拉雅山,右岸交会喀布尔河,左岸汇流旁遮普(梵语五河之意)地方之四大支流,经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五河之地乃古印度文化之起源地;也是佛教的起源地和兴盛之地。
无知的中国文人念念在口所谓的印度古文明——却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印度古文明并不在印度半岛上,而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的印度河——五河流域。
印度河——五河流域
【克什米尔高原】
围绕着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地区依托于一个高山和高原——克什米尔高原。
克什米尔高原,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克什米尔高原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的青藏高原交界,与尼泊尔相邻,西面是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古印度),东南面是恒河平原以及位于南亚半岛中部和南部的今日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与中国青藏高原交界的山脉最高峰为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属于中国】
克什米尔地区的北部地区史称拉达克,晚清以前其主权属于中国。
这个地区历史上全称叫做“巴尔蒂斯坦和拉达克”,简称拉达克地区。(巴尔蒂斯坦可能就是今日巴基斯坦国名的来源。)
克什米尔——拉达克
自隋唐以来巴尔蒂斯坦和拉达克属于吐蕃。而吐蕃的宗主国是大唐帝国。
历史上拉达克有“小西藏”或者“外西藏”之称。该地区的人种属于西藏人,所使用的语言也是藏语,风俗、宗教也都与西藏相同,信仰藏传佛教,无论地理、民族与文化皆接近西藏。
[附注:克什米尔——拉达克(藏文:,印地语:英语:Ladakh)是藏人的传统居住区,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现大部分地区由印度实际控制。
拉达克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曾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重镇,传统首府列城(Leh)。主要语言为拉达克语(藏语的分支方言)和乌尔都语。此地居世界屋脊之上,位于喜马拉雅山南沿与克什米尔山谷的东北面。
拉达克历史上属于西藏的管辖区。是西藏同中亚和南亚、东南亚交通、贸易的门户。拉达克有“小西藏”之称,无论地理、民族,宗教与文化皆接近西藏。拉达克历史上属于中国,是西藏领土的一部分,到清朝时受驻藏大臣节制。1834年,得到英国人支持的锡克帝国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从此落入外国之手。]
克什米尔地区的古代文明历史极为悠久。是古印度文明与思想(与今日的南亚那个印度关系不大)的起源地和交汇场所。佛教和古代的印度教也都在这个地域起源。
13世纪时拉达克属于元朝。据西藏历史,从1683年开始,拉达克就年年向西藏进贡。清以后,拉达克隶属驻藏大臣管辖。
[附注:8世纪,拉达克东部的吐蕃扩张,拉达克北部以及中亚地区被中国唐朝控制。唐蕃冲突时代,拉达克宗主权在唐帝国和吐蕃之间几经易手。842年吐蕃王室成员尼马唝(Nyima-Gon)由于王室内乱,逃往吐蕃西部,脱离吐蕃王国,控制拉达克,建立了独立的拉达克王朝。这个时期拉达克涌入了大量藏人,完全藏化。拉达克王朝信仰藏传佛教。]
在中国地图出版社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中,有1820年的全中国地图,该图把拉达克划为中国西藏的一部分。
【英属印度侵吞克什米尔】
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尔部分地区。
1339年旁遮普王黑兹尔汗在印度河流域包括克什米尔地区南部建立赛义德王朝,居民改信伊斯兰教。
19世纪印度河流域和克什米尔南部一度在锡克帝国的统治之下。锡克帝国的统治区域大致覆盖今日的巴基斯坦全部地区、北印度部分地区,以及克什米尔地区。
[附注:锡克帝国,为南亚地区由锡克教徒建立的一个国家,存在时间为1799年至1849年。帝国曾经得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扶持,领土最大时,曾包含今天的巴基斯坦地区主体,阿富汗部分地区、印度西北部地区以及克什米尔高原。首都位于古吉兰瓦拉。锡克帝国首任君主为锡克酋长兰季德·辛格(RanjitSingh),他于1801年4月12日加冕。锡克帝国后为英属印度所吞并。]
锡克铜币
19世纪初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陆扩张。英国人在过程中,对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日益关注,因为该地区扼住了英国通往西藏和亚洲腹地之路。
1834年,得到英国支持的锡克国查谟土邦总督、道格拉族人(藏文文献中一般称作“森巴人”)古拉伯·辛格,派遣克什瓦尔(今查谟东北)地方长官瓦齐尔佐尔阿弗尔·辛格(藏文史料记载为“倭色尔”),率兵侵入拉达克。
拉达克土司派人至拉萨向清朝驻藏大臣求援,但是驻藏大臣拒绝派兵支援。1835年,道格拉军击溃拉达克军主力,攻抵拉达克首府,拉达克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此后沦为查谟的附属国。
1840年,古拉伯·辛格派兵侵占了拉达克西北的巴尔蒂斯坦(在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内),此前这里也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
【今日克什米尔归属未定】
184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吞灭锡克帝国,克什米尔遂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个邦。
1846年英国人统治南亚半岛之后,将拉达克划为喀什米尔的一部分。这个地区成为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争执不下的克什米尔地区的一部分。之后,英国殖民者多次篡改边界和伪造历史,以期永久占领这块曾经的中国属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属印度殖民地解体,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1947年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发生克什米尔战争,1949年确立停火线,至此克什米尔发生分裂,分别纳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管辖范围。
克什米尔现在人口约1000万人,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克什米尔地区南部现在属印度管辖,北部属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
历史上“克什米尔”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今“克什米尔”地区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蓬奇、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的广大地区。
其中克什米尔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尔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居民主要为穆斯林。查谟的居民主要为印度教徒,拉达克的居民文化习俗仍然接近于中国的藏族。
今日克什米尔地区最大的城市是首府斯利那加。
【梵语不是古印度语】
梵语不是古印度语言。梵语与拉丁语一样是一种死语言,现在只有佛经中的书面语存留着。其它一些所谓的梵语文件,例如什么《奥义书》都是19世纪以后才汇编出现的,来源不明,来历不明。
[据说最早梵语文本是印度教的《梨俱吠陀》,被定位在旁遮普地区(巴基斯坦),时间被估计为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的中后期。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些来历可疑的传说。没有任何早期的文本,目前所见文本是19世纪英国人编撰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文本来自古老的婆罗门口传经文,并且认为这种口头传播是可信的,认为这是对于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传承至关重要的仪式文献。]
梵语和吠陀可能起源于印度河——五河流域。但是历史上这个地区小国和城邦林立,基没有形成过统一的政治王朝或者帝国,所以也并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字。
事实上,没有什么古代印度(南亚印度)文明,只有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尔的北方印度古文明。
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亚历山大率领希腊军对印度的远征,也没有什么“希腊化运动”。印度河流域这个地区的古文明是自生的,原生的,在该地区被伊斯兰化以前,也基本是一脉相承、自成体系的。
[何注:我个人有关揣测,中国四川地区神秘的以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可能与印度河文明有关。]
早期佛教(约公元200一70。年)和早期印度教(公元700一1300年)起源于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及印度河流域。
早期的克什米尔建筑主要是佛塔和僧寺。很早的古代时期的克什米尔即兴建了许多石结构佛教庙宇。它们以结构宏伟、装饰华丽为特点。一度曾闻名遐迩的帕里哈萨普拉寺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遗憾的是,如今只剩下一堆瓦砾和雕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