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10|回复: 0

"乐不乐意"之考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6 15: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成 于 2017-6-16 15:04 编辑

"乐不乐意"之考证

    最近在坐车的时候反复听到人们谈论孩子不愿意做家务,沉迷于手机与电脑游戏的事情,因为我的孩子也是如此,教他做些正确的事情,他经常会说我不愿意,而对于他做的则尽是我愿意之类的话来搪塞,本来早就有心写一点这方面的心得,这次有感于大家的烦恼,感同身受更加强烈,赶紧收集一些资料来分享给受此折磨的人们。
    先看看字典怎么说?
      乐意:[拼音]:lè yì
    [释义]:①愿意:这件事只要你~办,保险办得好。②满意;高兴 ①:你的话说得太生硬,他听了有些不~。
   
    我们知道乐意、愿意这些词,我们在说话时经常会用到,但我们是否知道乐意、愿意的主体是什么呢?从道德根文化的角度剖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主体是我们的意识,在这个乐意与愿意词汇中意识显然成了乐与愿的主导,这种主导性到底是对还是错呢?让我们来看一下熊老师“内圣外王释道法”中的两张表中关于意识在整个性命中的地位是怎样解释的。


  
从两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先天的真意是属于内圣系统的,是负有管理职能的,而后天的阴意与阳意则是属于外王系统,主要是一种负责执行分配的职能,与眼耳鼻舌身统称为六根,她们都是我们身体各器官组织的管理者,她们在管理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后天这个阴意欲望的主导,形成错误的意识认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神系统才是生命的决策系统,这与《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心,人身之大主,是一致的。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我们通常所说的乐意、愿意怎样怎样,实际上大多时候满足的是意识的欲望,并不是心灵所产生的真实思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传统的思想教育转变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原因吧。
      
360百科: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从内圣外王的角度看,百科中的解释是心意混杂在一体而论的,而意识形态与思想主导地位的转换不论对人对社会都是不可等同而论的。熊老师在“论五德之礼(下)”中有这样一段事例:战国时期七国争霸,秦朝一统六国,但是秦朝不用道德来治世,单凭苛政、暴力、酷刑来治世,结果只传了两代,十五年就衰亡了,短命的秦朝很快就谢幕了,汉朝建立以后,君王和辅佐的大臣们都认识到仅仅以武力、以酷刑来治理社会,是不可能达到长治久安的!汉初有个贾宜写了一部《过秦论》,讨论秦朝暴政,指出它灭亡的原因。这一部书为汉朝道德的复兴、礼乐的绽放光明奠定了基础。在经历战乱以后,汉朝吸取了秦朝败亡的教训,他们就开始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整个道德文化重新稳固地确立起来。再加上西汉初年的惠帝、文帝、景帝都十分崇尚黄老之道,就是用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和思想,用无为的方式来管理和治理天下,所以出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我们的社会因为追求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精神文明的滞后,人们的心灵普遍做不了自我的主人公,思想被意识所屏蔽,意识错误地摄取了生命的主导权,这是非常危险的,看看人们的欲望野心膨胀,与这个意识当家都是关系密切的,大而广之,世界上的霸王治理也同样如此,这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此时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标志着人类的心灵将重新掌握生命的主导权,内圣外王治理模式将重新占据世界经济文化制高点,这是阴阳相搏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的福音,“道传中华,德播世界”必将折断人们意识的欲望之翼,生出真心的正善德之光明,引领人类回归幸福安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 21:58 , Processed in 0.1094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