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86|回复: 0

叶之秋:明末大将袁崇焕为何会被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9 09: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大明崇祯三年八月,明朝皇帝下令斩杀前蓟辽督师袁崇焕。罪名是袁崇焕通敌叛逆。满城百姓听闻,人人气愤填膺。一些人还主动掏一钱银子购买袁崇焕身上一块肉,手指般大的一条,当场吃下去。人人一边吃,还一边骂。片刻工夫,袁崇焕就被千刀万剐,被吃得只剩下骨架。

  袁崇焕作为明末抗金头号大将,建立了赫赫战功,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凄惨的地步?

  原因有很多,我们分别从后金、明朝君臣、袁崇焕自身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先说后金方面。后金想要扩张,势必要进入山海关。可是,锦州、宁远、山海关一线有袁崇焕把守,后金进攻多次,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也无法从这条线路前进一步。

  后金国主即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后去世。有人说努尔哈赤是生了痈疽而亡,也有人说是在宁愿大战中被炮轰以至于伤口感染。总之,在后金与袁崇焕之间多次发生大战,彼此结下了死仇。

  为此,无论是为了给努尔哈赤报仇,还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扩张,后金方面都会想尽办法把袁崇焕除掉。

  只是,袁崇焕善能用兵,若单纯靠着打仗,很难击杀袁崇焕,于是用计策除掉袁崇焕,就成了后金的最佳选择。

  在崇祯二年的九月,后金方面饶过袁崇焕所在的锦州、宁远、山海关一线,从蓟辽总理刘策负责的龙井关、大安口成功破关,大军直逼京城。

  眼见后金大军忽然兵临城下,京城内的崇祯皇帝和满朝大臣人人惊恐。京城内的官兵数量其实够多,可是,那些兵马欺负百姓可以,对付骁勇善战的后金大军根本不行。

  崇祯帝急忙命令各路大军回防勤王,袁崇焕也立刻带兵在十一月份赶到了蓟州。

  满朝文武一旦面临危险,第一个反应不是如何抗敌,而是给自己开脱。

  满朝文武不说自己如何废物,被后金打得节节败退,反倒都嚷嚷,是袁崇焕守卫不利,放了后金大军入关。

  甚至还有人说,几年前,袁崇焕私自和后金方面定下和平协定,明摆着是和后金有勾结——当时袁崇焕刚刚获得大胜,占领了不少地盘,想要尽快在当地设防,巩固阵地,于是提出两军互不侵犯的提议。后金方面因为全力进攻朝鲜的原因,只得放弃一些地盘,就答应了袁崇焕的提议。

  这观点一旦出现,就一发不可收拾。

  此时又出现三件事情,让崇祯皇帝又惊又疑。

  一件事情是袁崇焕提出,让他的大军进入城内休整。当时他麾下的几位大将都血战而亡,可是,他毕竟只是孤军,又是在城外野战,形势很不利。若是能够入城休整,也能够更好的恢复体力,再次战斗。

  可是,崇祯帝却怀疑袁崇焕是意图率军进入京城,进而掌控京城,要让他当傀儡。

  第二件事是守城的明军禀奏,清军射入的许多箭矢上有袁崇焕蓟辽大军的字号。若非是袁崇焕通敌,后金军队怎么会有大明蓟辽大军专用的箭矢呢?(其实,稍稍动点脑子就可以猜出,后金与袁崇焕交战多年,收集一些明军的箭矢实在太容易了)。

  最关键的一件事是有太监禀奏,他亲耳听到清军说袁崇焕与他们有勾结。两家破了北京,平分大明江山。

  崇祯帝本就多疑,加上之前说得三件事,在十二月一日下令召见袁崇焕,并在当天将其拿下。

  在上面三件事中,太监密奏对崇祯帝的影响最大。那太监与朝廷大臣并无往来,与袁崇焕更是没有仇隙。在崇祯帝看来,他们说的话很可信。

  那太监确实听到了后金高层与袁崇焕勾结的消息,只是那消息是后金高层故意放出来的。

  后金高层熟读《三国演义》,能够活学活用,取到了不错的效果。当时他们抓到了几个明朝的太监,他们一边假装说悄悄话,议论军情,一边故意让太监听到。然后他们放松防守,让太监们逃走并把消息传给崇祯皇帝。

  这反间计其实很拙劣。袁崇焕若真有私心,怎么可能在城外和后金大军血战。只是,在人人都说袁崇焕通敌,人人都想要找个替罪羊的情况下,袁崇焕只能一死。

  只是,袁崇焕不是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何崇祯帝不信任袁崇焕,满朝文武都想弄死袁崇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12:24 , Processed in 0.1094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