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27|回复: 0

巨龙:西域地区, 应该树起这三位湖南人的雕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4 2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当时主管工业的王震副总理访问英国,对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了较全面考察,后来说了这样的话:“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英国普通家庭的富裕程度,让这位在中国级别很高的领导人,也不由得在对比中心生感慨。可想而知,在他心目中,假如中国人有一天也能够过上那样的富裕日子,同时还能够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优越性,那该有多好。

  当然,自由市场经济的各路宣传手,包括前面数十年各种主张“全盘西化”的各类知识分子,都喜欢引用王震将军的这段话,以此证明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顺便把王震将军的话,掐头去尾四处传播。

  大概当年鼓吹“全盘西化”,鼓吹资本主义体制优越性的知识分子,甚至包括这位开国将军没有想到的是:四十年过去,英国人开始埋头学汉语,还要引入中国的小学数学教材。前几天,中国的军舰对伦敦进行了友好访问,还一度引发了英国人的轰动。去年中国远洋巨轮开进伦敦的时候,英国人纷纷跑来围观。

  更不要说,现在英国的核电站,还有高铁,都要准备请中国人来修建,不光提供工程技术,连融资都要中方资本参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到今天的世事轮回。如果王将军地下有知,当然会含笑九泉。

  英国还是那一套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中国还是沿着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在走。时间还真是神奇的手,和中国人勤劳的双手一起,一代人不到的时间,就改变了如此多的东西。

  只是,王震将军如果还活着,回看他曾经战斗过开垦过的西域,这位老将军会不会愤怒地站起来?然后发出怒吼:“让我来!”实际上,王震将军把最后的遗愿,连同他的骨灰,都留在了新疆。王震将军1993年3月12日逝世,就在当年的清明节4月5日,他的骨灰通过飞机撒在这片他曾经战斗过开垦过的土地上。

  王震将军生前念念不忘这片西部美丽国土,人们更不会忘记将军在这片国土之上建立的丰功伟绩。1949年10月,王震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率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北,穿祁连,越戈壁,涉冰河,跨天山,历时三个月,行程3000多公里,胜利完成进军新疆的光荣任务,一路凯歌进新疆,五星红旗插遍天山南北。

  新中国成立,对于很多解放军将士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有的解甲归田,化剑为犁成为建设力量,有的转身成为共和国的行政力量,承担起治理这个大国的重担。更多的解放军战士,仍然需要继续战斗。主要的战斗,在三个方向展开,东面是朝鲜战场,一国VS十七国;对内是清剿各地匪徒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在西部,就是王震将军率部开展的屯垦戍边。

  毛主席把西域屯垦戍边这个重担交给王震将军,可谓知人善任——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早在1941年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王震将军带领359旅开垦南泥湾,就让毛主席对这位湖南老乡刮目相看,专门给他题词“有创造精神”。

  毛主席下达进军新疆的命令前,曾经和王震将军说:“左宗棠曾留下了一句诗:新栽杨柳三千,引得春风度玉关。王震同志,我希望你到新疆后,能够超过左文襄公,把新疆建设成美丽富饶的乐园。”后来,王震将军对部下这样动员:连晚清的左宗棠都可以赴雪山大漠,去拓边固守,今天共产党员还能不去吗?

  说到左宗棠,就不能不说说写满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左宗棠收复新疆”算是其中最为光彩的一页。同治年间,阿古柏趁清政府无暇外顾之机,侵占新疆。沙俄趁火打劫,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并向准噶尔盆地渗透。(国有难,哎.....)当时,东南沿海、东部沿海的防务也十分紧张,清政府当时实力已经捉襟见肘,同时面对两场战争,实在是力有未逮,可谓内忧外患。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塞防”与“海防”之争,就在朝廷内部开始争议。这其中,既包括了国家安危的计较,也渗透了个人的官场势力争夺。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主张放弃的李鸿章,北洋水师就是他的家底,国家要投入资源在西部,自然对海防建设的经费要削减。

  而左宗棠显然对新疆更为了解,他认为:“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另外,从国家战略考虑,:“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左宗棠把收复新疆提到保障国家安全的高度,坚决主张打击沙俄气焰:“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从历史后来的进程看,大量经费投入海军建设,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左宗棠“抬棺”进军西域,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在战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维护了西域的稳定。

  按照一场大胜仗至少管50年的基本规律,此后即使在日军侵华的艰难时局下,新疆都没有从中国分裂出去。可见左公对国家贡献之大,福泽荫蔽后人。而在整个的战争过程中,左宗棠并没有陷入“养寇自重”的能臣陷阱(年羹尧就玩了这一手)。千方百计为国家节约开支,还命令部队开荒屯田,实现部分军粮自给。其为人的坦荡磊落,与其历史功劳一样,足以让后人敬仰。

  实际上,左宗棠对于新疆的这份功劳,另外也是一份前辈的重托。1849年,林则徐从新疆返回福建老家,途经长沙指名要见隐逸在家读书的左宗棠,除了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他。还对左宗棠寄以厚望:“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临别,林则徐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左宗棠以对联时时激励自己。他说:“每遇艰危困难之日,时或一萌退意,实在愧对知己。”

  熟读史书的毛主席显然很清楚,王震实际上就是接棒当年左宗棠治理西域的最合适人选。新疆和平起义将军陶峙岳当时写了一首诗——《七绝·迎王震将军入疆》:“将军谈笑指天山,便引春风到玉关。绝漠红旗招展处,壶浆相迓尽开颜。”把王震比成抗俄卫国、功勋卓著的清朝名将左宗棠。

  在共和国的创业史上,王震将军当得起这份荣誉。王震后来回忆:“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主席是湖南人,左宗棠、王震也都是湖南人。比主席早20年出生的清末民初湖南奇人杨度,曾经写过一篇很长湖南人志气的文章——《湖南少年歌》,其中写到:“......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埃及波兰岂足论,慈悲印度非吾比。”

  国难思良将,今年人民日报、团中央,都发了纪念王震将军的文章。在上个月唐山一件小事的时候,各地团中央还不约而同发了很多纪念左宗棠的文章。在我看来,在新疆每个学校,每一地方的政府广场,每一座火车站和机场,都应该树立起毛主席、王震将军、左宗棠的雕像,让每个人都不要忘记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15:13 , Processed in 0.1563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