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35|回复: 0

姚尧:10月27日股市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7 10: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上证指数上涨10.67点,收盘报3407.57点,成交量为2386亿元,如下图所示:

  大盘今日收出小阳线,创出反弹新高,均线系统构成多头排列,是以我们继续维持前期看多观点不变。今日成交量较前几日明显放大,显示会议结束后,市场情绪朝着更乐观的方向发展,仓位上可以八成左右为宜。

  长期以来,一直有读者要求姚尧列书单,其实姚尧已经说过,华夏文化的精华主要就在先秦诸子里。《论语》上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所以,如果你真的是有雄心,非要姚尧列书单的话,你先把先秦诸子读熟再说,可以吗?又有读者留言,问读先秦诸子应该用哪家出版社,哪个版本?这话怎么说呢,如果你只是需要读懂文章的表面意思,那么市面上的有原文、有注释、有白话的版本就够用了,随便找家比较正规像样的出版社就行。可如果你想彻底弄通先秦诸子,世面上还没有一本书能做到这点。经常有读者留言问我,说姚尧觉得某某某讲的《论语》怎么样,某某某讲的《庄子》好不好?坦白讲,这种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因为一回答就要伤人,击碎提问者心中的偶像。所以,请大家以后也不要问我类似的问题,我今天做个统一的回答。姚尧认为,仅从已经出版的书籍来看,自秦以后还没有一个人真正读懂了先秦诸子。所有你能想到的所谓国学大师,一个都不行。

  在先秦诸子中,其总纲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总共才5000来字,很多人都读过,甚至能背下来。但是,你读过不表示你已经读懂,你自以为所有意思都明白,可事实上还有很多深刻的内涵,你根本想都不想不到。

  举例来说,《道德经》的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相信每个人都听过,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凡是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道。”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弄懂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呢?或者这么说吧,你明白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又获得了多少深刻体悟?

  唐朝白居易有首绝句,题目叫《读老子》,是这样说的:

  言者不知知者默,
  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
  缘何自著五千文?

  白居易这句话是针对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一句说的,意思是:说的人都是不懂的,懂的人都是不说的,这个道理我是从老子那儿听来的。可如果老子真是个懂的人,又何必写五千字的文章呢?说那么多,这不刚好证明他自己不懂吗?

  犀利吧?相当犀利!这首诗也被当代无数解读老子的国学大师引用,奉为经典之作。这首诗用来批判“道可道,非常道”也完全适用,既然可以道的道都不是常道,那你老子写五千字的《道德经》干嘛呢?

  其实,白居易以及所有认为白居易这首诗有道理的人,都在以不打自招的方式彰显了自己的浅薄,用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来挑战老子的大智慧。大家记得我们前阵子讨论科学时,曾经以牛顿力学为例,我们说牛顿力学成立是需要有许多隐含条件的。譬如这个物体不能特别大,也不能特别小,否则就超出了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如果要做自由物体试验,还把空气的浮力忽略不计了,这就要求物体的质量适中,不能像羽毛这样缓慢飘落下来等。因此,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其实是在表达,“道”之所以不可被语言描述,是因为任何描述都是有局限性的,都只能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还是我们刚才所举的自由落体的例子,表面上看很容易,只要用一个公式就能计算下落时间,这个公式就是自由落体的“道”,可是这个道是常道吗?显然不是,如果你把高度一直升高,它最后都会脱离地球的吸引力,哪里还能计算落回地面的时间呢?所以老子说,道这个东西是存在的,但它不能被描述出来,凡是被描述出来的道,都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成立,都不是永恒的道。

  之后,老子在第二十五章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道是不可以描述的,所以光靠读书显然也没用,那该怎么得道呢?老子说,应该要效法天地、效法自然。因为道本身也是效法自然的,所以人其实不必整天说的头头是道,你只要按照自然的法则做就行了。《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上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上古时期那些人也不懂什么医学,反正他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做,然后就长命百岁了。可是现代的人呢,看起来医学昌明,说起来养生保健来一套一套,可具体到生活中,今天熬夜通宵,明天卧床不起;今天不吃早饭,明天暴饮暴食,今天减肥节食,明天狂吃补药,其实都是些违背自然的事,最后年纪轻轻就把自己折腾死了。

  之后,老子在第三十八章写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是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老子说,最好的情况是每个人都效法自然,于是每个人都得道。可如果做不到这点怎么办呢?那就退而求其次,靠德。德这个字,左边是“彳”,表示与行走有关。右边上面的“十”,表示直线,正确的方向。下面的“四”,其实是“目”,表示眼睛盯着前方。因此,德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从自己的本心出发,眼睛看着前面正确的方向前进。德之所以比道低一个档次,是因为道是不描述出来的,而德却是要描述出来的,类似于我们先前说的牛顿定律,即按照道的原则描述出来的规律。大家记得我以前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比较低级粗浅的学问,将来华夏文化昌明,有圣人出世,还会在科学之上构建比科学更高级的学问,这种学问可能会被叫作“道学”,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在老子看来,学问中最高的级别是“道”,实在不行就退而求其次,是“德”,所以他写的书叫《道德经》,再往下他就不愿意写了,因为觉得那玩意档次太低,不值得自己写,就留给比较垃圾的写手,写给比较垃圾的读者看。就好像真正的明史大家,绝对不会写《明朝那些事儿》一样。不过,老子虽然不愿意往下写,但他预言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时间关系,我们来不及详细解说,但读者稍微了解一点先秦诸子就应该知道,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孟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义”,荀子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老子又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当思想进入“礼”的阶段,社会就开始动乱,那最后一定是需要强制性的“法”来收拾局面。所以,荀子收了两个学生,一个是韩非,一个是李斯,两个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前者在理论上启迪了秦始皇,后者在实践上辅佐了秦始皇,最终由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列国纷争的乱世。由此可见,老子早就把未来几百年的天下大势看得一清二楚,后人说老子是道家,这话虽然不能说错,但事实上是低估老子的。因为对于后来百家诸子的内容,老子早就把一切都了然于胸,只是“道可道,非常道”,不同的思想会在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产生。

  所以,大家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姚尧说自秦以后还没有一个人真正弄懂先秦诸子,至少从已经出版的书籍来看,没有人真正弄懂。他们只是就老子说老子,就孔子说孔子,然后比较儒道之间的差别,弄得好像自己博览群书的样子,其实他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郑玄说:“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对于华夏文化而言,这个纲就是先秦诸子。对于先秦诸子而言,这个纲就是老子《道德经》。一个真正读懂了先秦诸子的人,首先就能抓住《道德经》这个纲,然后从道德经出发,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的环境变化,推导出为什么在某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下会有这一派思想,这一派思想的源头分别来自在哪里,其所表达的观点受到过哪些思想的影响,又影响了之后的哪些思想。于是,整个先秦诸子在你面前就不只是各说各话的一家之言,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的网,而这个网最终又可以重新拿来解释老子的《道德经》。达到这种境界,才算真正读懂、读通、读透了先秦诸子,那么,试问自秦以后,又有哪一个人,哪一本书能够做到这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21:42 , Processed in 0.1250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