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11|回复: 0

李光满:我对中国教育的忧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6 07: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湖南益阳发生的一起学生26刀刺死班主任老师的惨剧,不能不令人反思,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了?

  据媒体报道,罗同学是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中高三班主任鲍老师所带某实验班学生,曾经多次在班上考第一名,鲍老师一直把罗同学当自己的儿子培养。沅江三中一直实行封闭式管理,每个月会放2天月假,每周日下午3点50分到6点50分放3小时周假。11月12日,学校高三所有班级进行全市统一学历水平考试,下午考试结束后,按规定学校会放几个小时假,允许学生们到校外活动。但罗同学所在的1502班班主任鲍老师把全体同学留下来,让大家观看一部时长16分钟的励志视频,并要求每人写一篇500字的观后感才能离开。临时增加的两项任务,让打算到镇上买东西的罗同学感到不满,随后被鲍老师叫到办公室,鲍老师在批评罗同学之后,打电话给罗同学父亲,无人接听,正准备拨通罗同学母亲电话时,站在侧后方的罗同学突然掏出水果刀,刺向班主任,共刺了26刀。被警方控制后的罗同学说:“觉得老师太严厉了。自己既为出校时间被挤占感到憋屈,更为通知家长的做法感到愤怒,以至于激动,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了。”

  这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沅江三中实行的封闭式管理在中国是最为普遍的学校管理模式,但这种封闭式管理实在太像监狱管理模式,按沅江三中的做法是每个月有两天放假,星期天下午有三小时外出校园活动,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度过他们的学生时代,且不说这个世界正在迅猛变革,单说在正需要释放心灵、心理、思想、思维和身体能量的青春年华却被圈养在一座座教育的禁地里进行着填鸭式的知识学习,学生罗同学与班主任鲍老师之间的这种心理冲突难道是偶然事件吗?

  最近有一段视屏在网上刷屏,高晓松对清华的一位博士强烈不满,甚至说清华这样的名校跟蓝什么技校没什么区别。这位博士在节目中说自己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现在为毕业以后做什么工作而困惑,希望得到指点。高晓松按捺不住自己说:“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而是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最近发生的另一件事更加让人在啼笑皆非的同时感到某种莫名的不舒服。据报道事件发生在上海浦外小2017级4班竞选家委会,这群高智商高学历有权有钱的家长竞选时在一群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面前炫耀的是什么呢?是财富,是职业,是学历,是房产,是权力,是社会资源,是高人一等的尊荣。看来,不仅仅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而且某种社会毒素正在渗透进学校,渗透进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进孩子们的成长基因。这些所谓有钱有权有资源的家长们当选家委会会不会将自己关于权力、金钱、社会资源的人生理念用于家委会管理?学校会不会也按照家长的三六九等分配学校的各种荣誉、评选?如果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是否会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阴影?当我们更多地关注有钱有权人的孩子的时候,社会大众特别是社会底层的孩子是否会获得同等的社会价值、社会关注和社会尊严?

  现在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扭曲,无论是正在接受教育的大、中、小学生,还是已经毕业的那些受到过顶尖高等教育的人都在有意无意间暴露出某种心理阴影,我们的教育宗旨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一名复亘大学大二学生在一篇文章中说:“不要对大学抱有多大的幻想,这里有的老师上课也会非常无聊,这里的有些东西会让你感慨腐败已深入到滋养精神的这个殿堂。大学经不起你们太美丽的希望。”

  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我能感到我们现代教育的悲凉!如此一个泱泱大国,有着无比庞大的优秀学子队伍,然有几人抱有为国而学之拳拳之心?广大人民群众不是也把科学家的收入与娱乐明星来进行比较吗?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人们只知道用钱这个尺子来衡量人的成功,而根本看不到更大的那个量器高悬于宇宙之上。”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教书育人,不仅是要培养学者、专家和技术人才,更是要培养有家国情怀的人才,我们不是要培养高人一等的贵族,不是要培养心理扭曲的杀人犯,不要是培养金钱和权力的奴隶,而是要培养有健全人格、有独立思想的人,是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有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的人。

  当这个社会只鼓励人们崇拜金钱和权力的时候,我们孩子也会成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当我们将社会大众分为三六九等的时候,孩子们也就以能成为社会上等人为目标而奋斗,而不是以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为大众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学习知识固然重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更为重要,当我们把学生当犯人一样封闭培养的时候,他们心里只有分数只有怨恨而没有天下,没有国家,甚至没有家庭,当我们的家长在孩子们面前炫耀他们的权力和金钱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也必然以获得更多财富更大权力为人生目标,当我们的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财富与权力的崇拜者,当我们的大学教授变成老板,当研究生变成教师的打工者,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变了味。

  第一是功利化。功利化正在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毒瘤,从小学到中学,从大学本科到研究生阶段全都充满功利目的,学生以分数为目标,教师以升学率和利益为目标,最终培养的是缺乏情趣和情怀的学生,小学和中学基本都是封闭式培养,而大学是培训学生如何就业,研究生是为指导教师做项目,成为老师企业的打工者,这里的封闭不仅是学校高大的围墙,更有思想和思维的禁锢,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遏制,整个教育体系沉闷且充满铜臭,分数、中高考、就业、赚钱是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国际视野、缺乏人文精神,缺乏自身修养,缺乏创造精神、缺乏个性发展。

  第二是教育差距加大。最近有一个说法是“农民工的儿子仍然是农民工”,这与印度电影《拉兹》中的一句台词何其相似:“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在教育领域存在的阶层、区域差距表现得犹为突出。当前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严重滞后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农村孩子通过教育和知识改变他们身处社会底层的命运越来越难,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体性的状态。那些上贵族学校、出国留学的都是处于社会中高层家庭的孩子,农村孩子即使通过苦读书考进了大学,也会因为他们的视野和整体素质欠缺而落后于城市的孩子,而大多数农村孩子正在进入“农民工的儿子还是农民工”这种无法逃脱的宿命,由此造成社会阶层进一步固化。

  第三是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我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对于中国历史、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严重不足,许多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特别是在文理分科时期,社会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现象,使得许多学生不学习文科知识,由此造成许多学生缺少对中华文明的基本认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培养人才的祖训,从修身到齐家,到治国,到平天下,人生走上一个又一个台阶,胸怀越来越阔大,现在的教育中严重缺乏这种家国情怀。

  第四是自我与自私。一方面是因为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是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中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残酷的学习和社会竞争使得他们无视旁人或者视其他人为竞争者,这种心理的扭曲既有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还有家庭的因素,但其结果是在巨大压力下这一代年轻人逐渐形成了自我与自私的特性,缺乏关心与关爱的情感意识,缺乏集体与群体意识,缺乏合作观念,缺乏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的意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社会造成的结果。

  中国教育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要解决教育的问题,光靠教育本身是不够的。因为形成教育锢疾的社会生态已经形成,不打破这种生态不足以解决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教育又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崛起的关键因素,既要让学生刻苦学习知识,更要让学生修身养性,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和家国情怀,同时要打破因教育而形成的阶层固化,使全体民众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社会底层的人能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教育是干什么的?教育一群有社会良心、有情怀、有尊严和社会地位的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培养一群有知识、有创造力、人格健全、身体健康的人,培养有情怀有担当有信念、坚韧不拨、具有合作与团队精神的人,培养有良知、关爱社会和家庭的人,教育是要让受教育者享受快乐、心灵获得释放、使其人生更加灿烂、充实与完美。

  我们很久不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了,因为我们的教育太过功利化,导致我们的教育不再关注人类的灵魂,不再关注学生的精神、心理、情感,学生在巨大且封闭的心理和环境压力下产生爆发,正如沅江三中学生刺死他的班主任一样,教师变成了学生的敌人,这种状态亟待改变。

  要正本清源,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要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有尊严的教学,要让教育资源均等化,让底层民众的孩子重新燃起“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要让学生释放心灵,快乐学习,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1:52 , Processed in 0.2814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