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931|回复: 0

东方时事解读:俄罗斯的小心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1 11: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网友问“一旦西方完成实质性消化俄罗斯,而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进行“半渡而击”,就意味着中国出现了重大战略失误。这个环节如此重要,那么西方怎么样才算是完成了实质性消化俄罗斯呢?

  或者说俄罗斯有没有具体的某种迹象出现的时候,可以认定为西方已经实现了实质性消化俄罗斯?比如,俄罗斯突然发生了重大的政变事件,普京政权倒台,政权混乱或者说俄罗斯开始不加考虑的对中国的核心利益进行实质性损害的时候,是否能够说明西方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已经到了很危险的情况呢?”

  对于这个问题,东方先对后面一种情况阐述。假如“俄罗斯公开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否能够认为西方对俄罗斯进行了实质性消化?”答案是“不能”。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提出西方实质性消化俄罗斯本身的进程要处于不可逆的状态。假设今天普京表示配合西方,并在类似三独问题上指责中国,这个时候你能认为西方已经实质性消化了俄罗斯本身了吗?当然不行,因为,俄罗斯还在那里。

  就算今天俄罗斯这么说了,西方这个时候可以放心的联合俄罗斯围攻中国吗?恐怕西方是不敢将后背放心的交给俄罗斯的。

  所以说,实质性消化俄罗斯本身有没有指标?大体上是有一个指标可以观察,比如说西方对俄罗斯金融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控制,而且对俄罗斯的军队、安全等系统(就是强力部门)进行了有效控制,这个时候可以基本判断西方实质性消化了俄罗斯。

  如果以这个内容来进一步展开,甚至包括俄罗斯的总统普京突然倒台的那一瞬间,都不能说西方实质性消化了俄罗斯。因为就算俄罗斯普京政府突然倒台,俄罗斯的整个的运行机制还在。普京只是一个代表人物。在我们评估中,包括普京突然倒台它也只属于我们动态评估的一个参考要素。

  那时候,需要去评估西方对俄罗斯本身的消化是已经实质性完成?还是没有完成?或者正好处于半渡的状态?我们之所以很早的时候就引入了一个“动态评估”的概念,因为它没办法量化,只能去动态观察、继而动态评估!

  俄罗斯的小心思除了表面上的“平衡中国在上合的权重”及“拉住印度的军售”之外,其小心思还有两个层面:

  一、俄罗斯有摆脱在叙利亚妥协后的南亚压力的需要

  在2017年6月中国国家主 席访问美国时,特朗普公开向中国国家主 席表示,要打击叙利亚的军事基地。从他讲这话到打击行动之间有1个小时,所有媒体以及美国政府都没有表示。

  美国打击之后,俄罗斯和叙利亚并没有反应。理由是叙利亚有化学武器,东方时事解读认为这明显是栽赃。于是有了“让印度与巴基斯坦一道加入上合”从而导致“上合立刻实质性停摆”的一幕。

  俄罗斯在清楚知道自己不过是在中东与西方讨价还价、从而清楚自己的叙利亚政策不会坚持到底的情况下;继而也清楚地意识到西方一旦成型了金融防火墙的中东段、就必然立刻实质性延伸至南亚的情况下;继而,同样也清楚地意识到西方就必然再次迫使“俄罗斯的巴基斯坦政策”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做出进一步选择的情况下,俄罗斯这是有意将“这种在组织内(上合)破坏南亚基本稳定”的角色,尽可能地转移到了“已经是上合正式成员”的印度身上!

  俄罗斯有意无意怂恿西方动用印度这枚棋子

  俄罗斯实际上已经为“又挤了半年牙膏的”美国(西方)不得不“提前”动用印度这枚重量级棋子、打开了方便之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俄罗斯其实已经是在“引诱”美国(西方)“提前动用”印度!

  在时间非常靠近17年第四季度的情况下,在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基于各自的目的、都想要扩大“上合”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同样清楚俄罗斯不过是在中东与西方讨价还价、“俄罗斯的叙利亚政策”不会坚持到底的情况下,在同样清楚西方一旦成型了金融防火墙的中东段、就必然立刻实质性延伸至南亚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同样也清楚西方届时必然再次迫使“俄罗斯的巴基斯坦政策”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做出进一步选择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同样清楚俄罗斯这是有意将“这种在组织内(上合)破坏南亚基本稳定”的角色,尽可能地转移到了“已经是上合正式成员”的印度身上的情况下,如果这种局面是无法根本回避(注:如果中国不同意印度加入,则等同是逼迫必然顶不住西方压力的俄罗斯,在南亚方向,提前撕裂与中国的战略协调),特别是“如此这般”能最终让美国(西方)不得不再挤几天的牙膏,对中国而言也是可以考虑的。这种可以考虑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更加准确地讲,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目前,中国强调在中东没有私利,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广交朋友”,大家看看,以无人机为例子,打得头破血流的双方,都在中国狂下订单,未了,叙利亚还要请最有优势的中国去“基建”。

  对于去中东,我们应该这样来看:时机不到,请也不去,时机差不多了,要“三辞”才去,时机到了,不请也要去。德国政府以“不干涉内政”为由,指责中国目前不去中东的中东政策,非常能说明问题的微妙。

  现在我们去了,中东的事情不会搞好,自己的事情会受影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目前阶段,不要过于高估中国的实力,要客观,冷静。现在,起码在军事上,中国远距离军事投送能力,需要时间补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7 11:32 , Processed in 0.1094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