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6|回复: 0

李晓鹏:讲中国通史第九集【澶渊之盟(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6 11: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面我们算的是战略账,在战略上它是不明智的。但总是有很多人要跟我们算经济账,他们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北宋和辽国实现了长久和平,然后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边境贸易。由于北宋经济繁荣、生产技术先进,可以从对辽国的贸易中赚很多钱,光收的商业税就已经可以把每年支付给辽国的“岁币”,也就是十万两银子和二十万匹丝绢给赚回来了。所以它至少在经济上是很合算的。

  这个账算得对不对呢?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北宋这边确实手工业比较发达,可以卖的制成品比较多,而辽国这边在榷场能卖的主要就是牛、羊这种简单的畜牧农产品。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宋朝这边赚的比较多才对。但也要注意,关于榷场的具体交易情况,是没有任何统计数据保留下来的。那个时候的人们根本就没统计边境贸易的意识。所以也只是推测,我们认为这个推测比较合理,仅此而已。

  但这个推测有个很大的漏洞,就是它只考虑合法的贸易,没有考虑非法贸易。宋辽边境在燕云地区没有什么天险,两边都是大平原,搞走私很方便。所以除了榷场交易以外,双方还存在巨大的走私贸易。在走私贸易里边,辽国是占便宜的,它有一种很重要的物资可以向北宋销售,赚取巨额利润,那就是——盐。

  张庆龄在《宋辽间的走私贸易》这篇文章里边这样讲道:“由辽入宋的走私物品中,盐是重要的一项。北宋本不缺乏食盐,但宋盐不如辽盐,而且价钱也相对较贵。因此,百姓中多有食辽盐者。《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曾记载“代州、宝兴军之民,私市契丹骨堆渡及桃山盐”之事,即为证明。”北宋方面为了打击辽国走私的食盐,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降低河北地区的食盐税收以降低宋盐的价格、严厉打击走私等等,但都不见成效。“这使许多北宋大臣深感不安。张方平、苏轼、余靖等人都曾言及。几乎每逢有人提出河北榷盐之事,便引起宋廷中的激烈争论,可见问题的严重。”

  为什么走私食盐会成为一个宋廷如此密切关注的问题呢?为什么辽国的生产力水平比北宋要低,而却能生产出比北宋质量更好、价格还更便宜的食盐呢?这就涉及到宋朝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就是所谓的“禁榷”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12:15 , Processed in 0.1094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