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08|回复: 0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17年12月01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30 19: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军队今年冬天没有按惯例撤离洞朗国防部回应
  【北京消息】据媒体12月1日报道11月30日下午,中国国防部召开11月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近期中印外交和军事官员举行边境事务磋商,期间双方谈到包括边境实控线地区安全、两军建立信任措施等问题,特别是印方要求建立两军总部热线,请问该热线有什么进展?双方有没有谈到两军间建立其他的信任措施?第二个问题,目前中国军队仍然在洞朗地区部署部队,按照惯例做法,每年冬天双方都会撤离,但这次中方并没有撤军; 请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现在中国军队仍然在那里驻防?
  吴谦:我先纠正一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后,中国军队已经不再实行“总部”体制。第十次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会议期间! 双方就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包括两军边防交往等具体问题交换了意见。关于你谈到的具体情况,双方将继续保持沟通。关于第二个问题; 洞朗地区是中国领土! 我们将根据这一原则,自主决定部队的部署。

  【时事解读】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记者:近期中印外交和军事官员举行边境事务磋商,期间双方谈到包括边境实控线地区安全、两军建立信任措施等问题,特别是印方要求建立两军总部热线,对这段文字,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除了要搞清楚中国军队已经不再实行“总部”体制(注:中国已经军改。从而完成了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最为关键的一步)之外,最值得搞清楚的是:在这个时间点上,为什么印方要求建立两军高层热线?在我们具体展开这一话题之前,再来阅读一段新闻片段。

  11月29日,中国海警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北京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国家海洋局的消息称:11月29日,中国海警2401、2166、35115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就在昨日(28日),4艘中国海警船在我钓鱼岛海域外侧毗连区巡航执法。中国海警舰船编队上一次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是在11月2日。这是中国今年第27次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时事解读】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就在昨日(28日),4艘中国海警船在我钓鱼岛海域外侧毗连区巡航执法。中国海警舰船编队上一次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是在11月2日。这是中国今年第27次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段文字折射了这样两个看点:

  第一个看点,这是中国今年第27次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且这次的领海内巡航不论是巡航时间还是巡航区域,都是紧挨着11月28日的在钓鱼岛海域外侧毗连区巡航执法。

  第二个看点就是编队中再次出现中国海警2166号。我们知道,自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决定用20.5亿日元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将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购入,将其国有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直到2013年11月),围绕钓鱼岛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非常特殊的角力。

  首先,就是在2012年9月10日日本搞所谓钓鱼岛国有化的当天,中国正式宣布了钓鱼岛领海、领空基线。其次,期间也就是在2013年6月,原先的海监66船改装成中国海警2166船。显然,当时组建中国海警就是这一系列非常特殊之角力的第二步。

  而在距离那之后的两个月(注:2013年8月),这艘改装的中国海警2166船楞是在长达两天一夜的严密监视过程中,面对使用狼群战术的日本海保船,以及日本甚至出动自卫队战机实施立体威胁的情况下,不仅勇敢地正面迎击数倍于己的日本舰船,还最终成功驱离了试图登陆钓鱼岛的日本右翼船只。

  而在上述两个看点之外,其实还内嵌着第三个看点,就是:

  第三个看点、这场非常特殊角力直到2013年11月,终于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13年11月23日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二〇〇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而根据中国国防部同时公布的具体坐标,东海防空识别区完全涵盖钓鱼岛领海、领空。其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应当服从东海防空识别区管理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指令。对不配合识别或者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也就是说,到此,在日本搞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的所谓一系列特殊角力,如果以第二个看点中所描述的情况去说明的话。那么到此,这种特殊角力已经明确为绝不容忍日本自卫队的军机未经允许进入钓鱼岛领空的情况出现。显然,至于对日本自卫队的军舰,则更不容忍。否则,其必定会出现人员或装备上的损失。因此,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就是这一系列非常特殊之角力的第三步。

  今天我们之所以回顾这段过程,就是想强调一个事实:钓鱼岛绝不允许出现这三步完成之前的一种局面。如果以中国海警2166船为例来说明的话,那就是:绝不允许再出现2013年8月中出现的日本右翼船只试图登陆钓鱼岛、且在日本准军事力量,尤其是日本自卫队策应下的这一幕。因此,也不会再出现中国海警2166船在日本军事力量的威胁下去正面迎击数倍于己的日本舰船、以驱离试图登陆钓鱼岛的日本右翼船只的这一幕。

  如果大家对这段文字仍然不能理解透彻,那么我们不妨仍然以中国海警2166船为例子再换个说法:今天如果再出现2013年8月间的类似情况,日本极右政府与势力必然当场付出或人员或装备的损失。显然,在我们的评估中,所谓人员的损失,当然包括有现场抓扣(注:如果再有试图登陆钓鱼岛的日本右翼人士),而所谓装备的损失,则不排除当场撞伤、甚至撞沉(注:针对日本准军事力量而言),亦或击伤、甚至击落(注:针对日本军事力量而言)。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再去观察《11月29日,中国海警2401、2166、35115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也就不难看出,这是在一系列新背景下对日本极右政府目前一边试图与中国缓和关系(注:日本近来一再想与中国就涉海事务达成综合性沟通协调机制),一边又通过日本极右势力放话将钓鱼岛行政区划由石垣市登野城更名为石垣市登野城尖阁,从而试图以一种类似韩国的那种既是韩国经济的喘口气的迫切需求、也是美国(西方)战略需要的默认下意图全面试探中国之战略取向的一种阴阳手段所进行的针锋相对。

  显然,这种试探的项目之一本质上就是美日军事同盟通过曝光日本制造一系列丑闻、在日本始终企图进行最后一次战略投机的层面下、通过打击日本经济、制造日本经济急于向中国经济靠拢的足够动机外加即时现象(注:日本庞大经济代表团访华)做掩护,想看看同时面对中日、中韩、中印等一系列问题的中国,面对今天一系列最新背景到底是何战略取向?而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这个反复出现的一系列最新背景,其主要内容就是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以俄罗斯外长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之前突然表示“叙利亚反恐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为标志的、俄罗斯的叙利亚政策已经将向西方彻底妥协给坐实了。

  第二个层面、是欧盟及时出来指责美国声称退出伊朗核协议是错误的,从而做出一个维护伊朗核协议的姿态。至于伊朗也是回报了一个只要有一方(注: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指的欧盟)愿意遵守伊朗核协议,伊朗就会继续遵守伊朗核协议的姿态。至此,欧盟、俄罗斯、伊朗其实已经将各自对大欧罗马计划层面下的中东新多边安全框架的真实态度,已经进一步明了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如之前东方时事解读所明确警示:基于形势已经发展至今,由于中东新多边安全框架的启动已经没有大的问题。因此,西方(欧美)目前的动作就是一套三面:第一方面,着手启动中东新多边安全框架的启动点、也就是巴以和平进程;第二方面,将黎巴嫩问题迅速激化从而拿到台面上来,以便在很短的时间就打包进中东新多边安全框架之中。从而打包解决伊拉克、黎巴嫩、阿曼、叙利亚问题,正式成型金融防火墙的中东段。第三方面,在第一与二方面的基础上,为了从根本上干扰中国两种战略准备所形成的威慑、反向对西方上述动作可能形成的干扰。在近一段来,西方一方面默认韩国、特别是日本主动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从而相当程度地卸掉钓鱼岛的紧张局势。继而尽可能在短时间内降低中国再次通过钓鱼岛这个点、全面冲击西方西太安全框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就是以营造全球制裁朝鲜为抓手,以达成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就是:金融防火墙的中东段在正式成型之后,将立刻随着津巴布韦国内局势剧变之后续发展、委内瑞拉违约之后续发展,南亚的巴基斯坦国内政局异动及印度经济情况迅速恶化的后续发展,特别是金案重出江湖的后续发展,或以朝鲜支持恐怖主义为幌子,或以沙特阿拉伯、甚至津巴布韦国内突然剧变这一现象为威胁手段,强迫许多南方国家加入制裁朝鲜的阵营。从而将金融防火墙向各个战略方向迅速地、有效地延伸。要么通过政权颠覆手段,要么通过伺机启动水淹南方,定向引爆一个、甚至多个经济特别是金融危机。再通过史无前例的大兼并与在大收购,极力收编或直接控制包括巴西、印度在内的主要南方经济体。

  第二个目的就是:就是当第一个目的基本实现之后,抓住俄罗斯未来几个月将进入大选、从而容易在俄罗斯境内制造混乱的机会。将有效延伸至各个战略方向的金融防火墙突然地首先反手用在实质性消化俄罗斯本身的计划中。从而启动所谓的以乌克兰再乱为支点的、旨在彻底解决俄罗斯问题的所谓马歇尔计划2.0版。

  第三个层面、是在第二个层面的最新演化下,西方已经摆出一边顺手解决伊拉克、黎巴嫩、阿曼等同情伊朗的势力,一边将下一步的发力焦点跳向了中国南边的南亚方向、锁定在中国所谓的巴基斯坦通道的基本稳定的身上。

  第四个层面、就是在第一、二、三个层面的基础上,国际社会要高度警惕这样一种危险,那就是:欧美(西方)准备或以对俄突然让步或对俄施加更大实质性压力的这两种方式之一,亦或两种方式交替施展的胡萝卜加大棒、但在叙利亚问题的解决中显得非常好使的老一套,以迫使俄罗斯的南亚政策尽快向西方提供实质性配合。

  而基于上述内容,在继续进一步深入讨论之前有必要提前强调的两个问题是:

  第一个问题,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神户制钢、三菱重工等一连串造假丑闻的爆出,虽有看上去有东方时事解读几年前警示的金融断尾、甚至是欧美对日本进行金融爆轰的嫌疑。但是,由于欧美在中东已经非常接近于取得了所谓的西方微调后战略的关键性推进,再加上西方已经在N步并一步的进程中基本上控制了巴西、以至印度的金融稳定的开关。随时可以视战略需要而定向引爆巴西、甚至印度的金融危机,以极力收编、或直接控制包括巴西、印度在内的主要南方经济体。因此,不论是基于西方被迫向国际社会妥协情况下或转而对日本实施金融断尾之一选择项、还是西方必要时视战略需要或定向引爆日本金融危机、以将东亚经济推进危机而或实施金融爆轰这一选择项。就目前而言,它们在战略时机与执行条件上都不太契合。而有关金融断尾或金融爆轰的详细内容,请参阅几年前的点评。不过值得强调的是,上述内容并不是这个问题的全部。稍后我们将在讨论中再次回到这个问题,以给出这个问题的另一部分。

  第二个问题,而基于第一个问题本身及其相关认识,我们还想强调的是:在这个时间点,日本神户制钢、三菱重工等一连串造假丑闻的曝光。本质上,与美国(西方)用美韩自贸协议作话题猛砸韩国文在寅政府、猛砸其因急于与中国缓和经济关系而在萨德问题上对中国的三不一限之外交承诺的动作与意图均非常类似。那就是:试图在这一系列动作与现象的掩护下,在中日、中韩、中印等一系列问题被美国特朗普政府用一个所谓的印太取代亚太给弄成一个彼此交杂的复合问题之后,想看看面对所谓印太这一新名词的中国,面对上述这一系列最新背景到底是何战略取向?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阅读一则新闻片段。

  印媒关注印度新加坡签署海军合作协议:为抗衡中国
  【新德里消息】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和新加坡11月29日签署了一项海军协议,主要内容是使用对方基地,加强海上安全合作,协议同时强调了“尊重国际水域的航行和贸易自由”的必要性。
  据《印度时报》网站11月29日报道,海军合作协议强调要加强海上安全、联合演习、“临时使用彼此的海军设施”以及相互的后勤支持,协议是印度国防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与来访的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在会谈后签署的。报道认为,能够方便地在新加坡港口加油和停泊将有助于增强印度军舰和飞机在马六甲海峡以东的行动能力,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日益扩展的能源供应的必经之路。报道声称,加强与新加坡、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军事联系以抗衡中国符合印度整体的“向东行动”政策。
  黄永宏称赞了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发挥的“领导作用”,并说新加坡鼓励更多印度军舰来新加坡沿海,愿意帮助进一步确保通往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的航道安全,同时扩大与志同道合的地区和东盟伙伴的海上演习并使其制度化。西塔拉曼说,两国“坚定承诺”推动在应对跨国安全威胁尤其是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报道称,两国还决定更新双边陆军协议,原先的协议规定,印度将为新加坡提供设施在巴比纳训练机械化部队并在代奥拉利训练火炮部队,原协议将在明年结束。今年1月,两国已经将双边空军协议续签了5年,根据该空军协议,新加坡的F-16战机定期在西孟加拉邦的卡莱贡达空军基地训练。

  报道称:特朗普打算做的这件或引发巴以地区局势动荡的事
  【华盛顿消息】据美联社、《华尔街日报》等媒体11月30日披露,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可能数天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为拉拢亲以色列的美国选民,特朗普去年竞选总统期间承诺,上台后将把美国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上述美国官员说,特朗普可能最晚12月4日再次签署推迟搬迁使馆的文件,继而可能最晚12月6日以讲话或发表声明的形式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也可能由彭斯12月中旬访以期间宣布。
  不过,这些官员强调,特朗普仍可能随时改变主意。白宫和国务院发言人也表示,特朗普尚未作出最后决定。即使不搬迁使馆,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也势必引发巴勒斯坦及国际社会强烈反应。

  【时事解读】

  先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印度和新加坡11月29日签署了一项海军协议,主要内容是使用对方基地,加强海上安全合作,协议同时强调了“尊重国际水域的航行和贸易自由”的必要性。据《印度时报》网站11月29日报道,海军合作协议强调要加强海上安全、联合演习、临时使用彼此的海军设施以及相互的后勤支持,协议是印度国防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与来访的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在会谈后签署的。报道认为,能够方便地在新加坡港口加油和停泊将有助于增强印度军舰和飞机在马六甲海峡以东的行动能力,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日益扩展的能源供应的必经之路。报道声称,加强与新加坡、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军事联系以抗衡中国符合印度整体的“向东行动”政策。

  这段文字中,有这样几个看点:第一个看点是双方使用对方基地;张二个看点,协议同时强调了“ 尊重国际水域的航行和贸易自由”的必要性;第三个看点,协议是印度国防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与来访的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在会谈后签署的;第四个看点,报道声称,加强与新加坡、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军事联系以抗衡中国符合印度整体的向东行动政策。

  我们知道,在此之前,由于新加坡并非南海争端国却一度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对南海仲裁结果的认可。以此为标志,新加坡的对外政策可谓继菲律宾之后、全面倒向美国(西方)。因此,在中国于16年7月12日非法南海仲裁案宣判前后通过南海实战军演、有效弹压住菲律宾、特别是越南本欲借之配合西方进行挑衅的冒险冲动之后,回过头来中国对新加坡的全面打击一度也是极其明显的。在这个问题上,最具代表性的有四件事:

  第一件是2016年10月,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马来西亚皇京港深水码头、在马六甲举行了奠基仪式,标志着马来西亚雄心勃勃的马六甲第一港计划正式起步。不仅如此,2016年11月初,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对中国进行了长达7天的罕见访问,签下价值2300多亿人民币的经贸、军事大单。

  至于这个港口的意义,按靠着大港吃饭的新加坡的媒体的说法,这将令马六甲现有港口之间自相残杀。有必要补充后个细节是,新加坡的港口也正在扩建。而按“不怕自相残杀”甚至原本有意取代新加坡港口地位的马来西亚交通部长的说法:马六甲皇京港深水码头的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符。在中国企业的参与下,相关项目将为马来西亚海洋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为马来西亚经济注入活。显然,这一报复的切入点完全是要硬敲新加坡国几百万国民赖以吃饭的家伙什的节奏。

  第二件是2016年11月,中国香港海关扣押了新加坡星光部队在台湾训练使用的9辆步兵战车。

  第三件是中国向马来西亚海军出售4艘战舰,并据说还计划提供可全面覆盖新加坡的远火。

  第四件是2017年5月的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据说中国未向李显龙发出正式邀请。

  总之,当时中国对新加坡的一篮子打击,前前后后林林总总大概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有意思的是,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公开否认了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政策、甚至退出了TPP。这样一来,安全上想死抱着美国亚太再平衡、经济上想紧傍着TPP继续在大国角力的夹缝中求生存、甚至谋发展的新加坡在安全与生计上突然并同时失去了两个抓手,全面傻眼。正是在此背景下,新加坡、甚至李光耀家族内部也出现了内讧。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新加坡总理终于有机会访华:9月15日中国外交部和新加坡总理公署发布了李显龙访华的消息。为期三天,从9月19日到21日。有必要补充的细节的是在此之前,由于双方关系的持续恶化,自2013年8月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后,李显龙就再未赴中国参加过任何国事访问了。至于2014年期间的一次来华,李显龙只是到访了中国地方几个省区及香港及出席了北京APEC会议,并非对华正式访问。值得强调的是,当时由于只有不到一个月,中国就将举行十九大。且中国当时从两个方向(东亚、南亚)同时着手、并依据南亚的问题东亚解决的策略刚刚处理好印度挑衅一事,并迫使西方南亚悔棋才10多天的时间。因此,一般评估当时中国是不大可能接纳内外交困中的李显龙访华的。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或正是因刚刚处理好印度挑衅一事,再加上我们评估南亚被迫悔棋的西方,或类似2015年7月流火8月未央的冲击下,再次被迫将更大的压力再次压向俄罗斯、继而决心收口中东。而一旦中东收口就会立刻将焦点跳到南亚。这样,利用这个时间差,也就有必要给当时即将访美的新加坡总理一次访华、以缓和双方关系的机会。同时也就此机会明确地发出些战略信息。从而冲着方方面面的面,主动测试并看看已经决意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收口中东的美国(西方),一旦收口中东之后其下一步的战略取向。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李显龙访华中不仅多次提到并大赞一带一路、还针对新隆高铁(新加坡-吉隆坡)项目的建设,也欢迎中国企业拿出优质的竞标方案。当然了,也是少不了反复提及在新加坡眼里至少可以部分取代TPP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9月突然访华一事开始,直到计划中的10月23日赴美行程。这位一度内外交困的新加坡总理,一个月内的中、美行程,有意无意间给美国、甚至整个西方带去了令整个西方焦急的信息。那就是:作为中国当时从两个方向同时着手、并依据南亚的问题东亚解决的策略、成功地不战而屈印度之兵地处理了印度挑衅的整个计划的一部分,从软的手段更软(注:比如对小的城市国家新加坡),通常意味着硬的手段会更硬(注:比如对印度、特别是对日本)的角度去评估,西方或已经感觉到了这样几种可能或危险:

  第一种可能与危险是中东方向。目前,西方是决心收口中东的。在这个问题上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特朗普政府已经在开始放风“美国将正式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这意味着美国(西方)准备以身挑起沉寂多日的巴以冲突。从而以一种招万人恨的方式将自己置于必被方方面面所不满、直至遭共同排斥的处境之中。

  而循大欧罗巴计划下中东新多边安全框架的搭建原理,一旦果真出现这种主动招致万人恨的动作,恰恰是整个计划外计划中最为微妙的一步:首先,它完全契合东方时事解读早在2016年6月至8月期间,我们对以欧盟与俄罗斯为双中心的大欧罗巴计划及其层面下的中东新多边安全框架之搭建原理的相关微妙环节的评估,即:或会出现虚拟排斥美国、虚拟拉拢中国的环节。其次,显然,当今只有美国利益出来主动招人恨才能高效地重新点燃巴以冲突,继而高效地推进其后续进程。也只有在普遍排斥美国的气氛中,由阿盟(沙特阿拉伯 埃及)与非盟(埃及 南非)出头或加上所有伊斯兰国家,请俄罗斯、特别是欧洲利益(西方资本)及联合国(注:也就是中国的参与身份)一道出来主导中东局面。尤其是,在欧盟也必将大义灭亲(批评、甚至谴责美国此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显然,由于欧盟与俄罗斯、甚至美国在联合国中都捏有否决票。因此,未来如果出现让中国以联合国身份去参与主导中东局面的背后,其本质就是陪太子读书的政治设计,是典型的虚拟拉拢中国的具体形式之一。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想强调的是:有些事情设计是一回事,到最后最终演化成什么样子,谁知道呢?恐怕最终来一出狸猫换太子的旧戏新唱恐怕也未为可知。当然,这是后话了。

  最后,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在美国事实上已经准备好被排斥的背后,结合俄罗斯与伊朗的实际表现。值得警惕的是尽管有第一种可能与危险,但是所有这些基于西方邪恶势力之全球战略的本性与本能,均恰恰意味着决意收口中东的西方、其中东收口在即。

  第二种可能与危险是在中东之外、但却最能影响中东局势的一个战略方向。具体讲,是西方全球战略在东亚方向或面临的一种可能与危险。在形势已经演化到今天的情况下,不论从我们最强调的时间因素,还是从形势的具体演化进程、更或是从东方时事解读在时间刚刚跨过2016年12月至2017年农历春节之间的时间段后,就立刻明确给出所谓五大建议的具体验证情况来看。中国的确已经有了足够的战术甚至战略动机、特别是战术条件甚至是战略资源、已经可以开始做一组事情了,那就是:

  其一,在南海方向、在政治特别是军事上、已经可以开始在彻底割裂西方资本的两大安全基石(北约组织与西太安全框架)的问题上做随时应变的准备。在这个问题上,在歼20正式入役的引导下,近段除了再曝东风31G洲际弹道导弹或配备滑翔弹头、从而意味着中国已经可以境内发射并打击全球陆地、海上大型军事目标之外;再加上95核攻击潜艇、尤其是096核战略潜艇或已战备值班的风声;还有速度更高的高超音速武器也在慢慢揭开面纱。除此之外,解放军空军、海军近段更是明显加强了在南海方向的军演,同时也加强了在钓鱼岛方向的军事训练,尤其是在南海方向的前出训练。毫无疑问,这些给人的感觉就是必要时,结合空中、水下无人机群及相关通信技术,或随时架设所谓的南海红绿灯系统、以视形势需要随时绝对控制南海。或准备在钓鱼岛方向擦枪走火、伺机提前解决日本问题。

  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再次强调,必要时绝对控制南海、无异于在全球战场上打响锦州战役。而南海之所以可谓之锦州,而必要时绝对控制南海之所以可谓之为锦州效应,基于东方时事解读几年前曾经明确给出的即有观点,始终可从两个层面去加入理解与把握:第一个层面,在政治特别是军事上有形分割西方全球安全框架的两大锚锭(北约组织与西太安全框架)之间的联系;第二个层面,在第一个层面的支撑下,在主动调降中国经济增长率、实际上也是刻意调降西方经济增长率、拉高西方经济数据、特别是金融数据造假的成本的铺垫下,一旦辅之汇率与利率等非军事武器、再以启动最低内循环加上杠杆,通过有效牵动东盟、甚至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东亚经济的运行节奏,则可于无形中有效牵动欧美这两大经济体的经济运行节奏、特别是金融运行稳定。进而撕裂欧美(日)在经济、特别是金融政策上的战略协调。以尽可能激化西方在利比亚与叙利亚利益交换(注:详细内容请参阅当时的点评)中得到大幅缓解的三边撕裂。

  显然,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上,所谓撕裂欧美(日)在经济、特别是金融政策上的战略协调、激化三边撕裂,其实可等同于在政治(安全)上激化传统意义上的三边撕裂,在经济(金融)上打乱、直至破坏西方即将正式挂牌、上线协调甚至指挥水淹南方的所谓西方超级央行的组织原则。

  其二,在其一的基础上,已经可以开始为日后在经济特别是金融上,通过动用包括汇率、利率武器、尤其是实质性调降经济增长率,牵动直到带领东亚经济去狙击欧美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直到彻底分隔欧美之间的经济、特别是金融政策的有效协调做最后的准备。

  而值得强调的是,尽管站在西方的角度去观察,上述这些已经可以开始,有可能只是中国在借新加坡总理突然访华而刻意发送的信息、意在测试美国(西方)在被迫南亚悔棋、从而决心中东收口且在收口中东之后面对中国上述准备的具体应手。但是由于时间已经到了(注:以歼20差不多在17年第四季度自然入役为标志,中国已经开始在诸多层面尝试着摆桌子,而相对之下西方最后一个有绝对优势的霸权——金融霸权,以2015年为转折,在日益加速式微),因此在这些背景的变化下,即便这些已经可以开始的确意在测试,但性质上也已经属于伴随战略攻击的战术测试。

  如果在这个层面再去观察新加坡总理9月的访华成行。也就不难看出,因突然同时失去安全与生计两个抓手而瞬间六神无主、再加上中国外在的强大压力。如果最终迫使新加坡这个东盟诸国中内心最顽固的反华堡垒也被迫或因安全亦或因生计上的原因,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得不更或者不得不尝试着步曾经的反华急先锋——菲律宾的后尘,从而也不得不表态愿意参与、甚至实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话。那么,相对于菲律宾变脸安排所折射的一种西方仍然可控、可逆转的趋势而言,新加坡这个最顽固的堡垒一旦步入后尘。则无异于为这种趋势加上了一份沉重的杠杆。这样,其后果至少是:就上述趋势而言,即便是仍然可控,但维持可控的资源会消耗更多;即便是仍然可逆,但操作逆转时所承受的阻力会更大。

  这样,则不论西方是否有条件(注:要争取至少一个季度的时间、也就是收口中东的时间)地默认新加坡这根杠杆暂时有条件向中国一带一路移动。但这种移动所立刻发挥的杠杆效应很可能在中国的借力利用、甚至再加杠杆的操作下给迅速放大。再加上西方未来还得为实质性消化俄罗斯本身真金白银地投入巨大战略资源。资源上的力所不逮是很可能让西方的这种有条件默认移动最终走向失控亦或落入不可逆转。

  而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种种情况表明随着中国通过南亚的问题东亚、甚至东北亚解决的策略成功迫使印度老老实实地退了回去,从而迫使西方南亚悔棋之后。以给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一个9月访华的机会为标志,中国就已经在准备为这种移动再次加上杠杆。似乎在尝试着以战术测试的方式、伴随一种战略攻击,并以此来加重上述趋势的惯性。

  值得强调的是,基于上面的讨论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一旦如此,则日后西方为之付出的代价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宏观方面,也是在政治与安全层面会出现这样一种气氛。东盟诸国将较目前的状态要严重得多地偏向中国。这样,目前已经资源不逮的美国(西方)在关键时刻,不仅得为重新拉回东盟的政治与安全重心而支付额外的重大战略代价。更令即将伺机半渡的西方害怕的是,由于目前已经偏向中国经济的东盟经济(注: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东盟许多成员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其重心势必因政治与安全重心的偏移而进一步偏向中国经济。

  另外,另一个特殊的例子是韩国经济。以韩国经济为例,因萨德入韩被中国经济教训,韩国社会较之前任何时候都要清楚地认识到:作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对于韩国经济的极其重要性、甚至是不可替代性。重要的是韩国国内张力也加重了这一认识。也就是说,不论韩国政府因美韩军事同盟的压力,在政治(军事)上的选择如何。但在经济上,其重心势必因上述认识的事实、在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的相关政策上将经济安全重心进一步偏向中国经济。而这一偏向,在时间的因素下势必反过来加重韩国国内在政治(军事)层面的国内张力。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特别强调:之所以举出这些例子,就是要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特例,其偏向虽然更多是经济层面所驱动的。但是即便如此,这些特例已经让方方面面看清楚了这样一种可能,即:它们可能在中国必要时启动最低内循环的第一时间的未尾段(注: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或第二时间,在经济上、特别是金融上,基于其社会试图寻求经济稳定、特别是金融稳定的歇斯底里性质的求生式极度渴望中,或不可抗拒地瞬间自动加入到中国最低内循环的第一级升级循环之中。从而急剧放大中国必要时启动最低内循环的旋转体量甚至旋转速度。从而由此在短时间内或几何级数地放大中国最低内循环的旋转动量。

  众所周知的物理常识是,物体在高速旋转时是最为稳定的。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速旋转的陀螺。显然,内嵌有世界第一制造能力(注:目前,中国制造较美国与日本制造之和还要多)这一内核的中国经济,其体量已经是如此之大。一旦以这种方式将中国经济这个巨大的陀螺进行再起旋,从而开始另一种旋转模式。那么,这种旋转体所产生的旋转动量,本身就有一种巨大的稳定惯性。一个体量不如或相当的外部力量,或两个体量虽与之相当但却无法有效整合为一个质心的外部力量,是很难从外部突然加力去实质性冲击其稳定性的。如果一个外部力量体量本身就不够且自身运转就不稳,或者两个体量(欧、美经济体)与之(中国经济体)相当的外部力量无法有效整合为一个质心,且还要强行冲击一个稳定旋转的旋转动量,则首先就会被旋转动量所折射出的稳定惯性所极大地反激(击)。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上述已经可以开始、最终将或至少是可能造成的态势是这样一种趋势。这也就意味着上述这种伴随战略攻击的战术测试不仅在当下就实现了战术测试意图,还在测试的同时就地收获了伴随战略攻击部分所取得的战略攻击成果。而尽管如此,首席评论员仍然强调:未来即便面对这一有利局面,中国也务必要把握好落水之后再捞人的原则。因为,只有切实地把握好这一原则,才可最高效地将最低内循环导入有效升级进程。

  第二个方面是微观方面,也是在政治与安全层面会出现这样一种麻烦:在动用诸如菲律宾国内亲西方势力的层面上,西方原本计划并准备好的战略资源或会突然显得不太够用。对此,如果进一步展开就是:如果新加坡这种反华堡垒都被迫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了。那么,也就意味着西方在关键时调用诸如菲律宾国内亲西方势力制造所谓的旋转门或杀人门,以达成迫使菲律宾政府再度挑衅中国的目的或会显得困难得多。

  第三个方面是综合层面,也是在政治与安全层面会面临这样一种局面:一旦第一、二个方面成为事实。那么毫无疑问,西方不难看出:未来中国必要时、绝对控制南海所需要应付的战术(注:指区域内的阻力)、甚至战略阻力(注:批区域外势力放加的阻力——因战术阻力小,区域外势力施加阻力的杠杆就短了许多)就会较现在要小很多、很多。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或正是明显感受到上述这些可能与危险,在新加坡总理9月访华之后、计划10月23日访美之前的一个月的时间段里,美国(西方)立刻行动起来。

  首先,是9月26日,也就是南亚悔棋差不多一个月后,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终于来到了印度。在印度,这位美国防长拿支持恐怖组织这一问题说事,公开敲打巴基斯坦。其具体的言辞是:“恐怖主义的避风港是不能被容忍的,恐怖组织也威胁到了巴基斯坦的安全。”值得强调的是,在此之前他先去的是巴基斯坦。时间相对访印显得极短,甚至可以用瞬间访问来形容。然而就在巴基斯坦的土地上,这位美国防长却公然恫吓巴基斯坦,称: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未来政策将取决于巴基斯坦是否将美国所认为有必要的事付诸实践。即便如此帮着印度说话,但是印度仍然当着他的面强调:“印度不会派兵进入阿富汗,但将会继续提供发展和医疗援助”。

  其次,也就是10月19日,在新加坡总理访美之前约一个星期时,美国突然针对中国的南海政策大放厥词。美国务卿蒂勒森悍然表示:“中国在中国南海对美国和印度所支持的世界秩序和规则发出了挑战。”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表示,“美国与印度在关于中国南海的安全、自由通航、商贸及反恐问题上是一致的”。还有,这位美国国务卿似乎完全忘记了他之前在中国说过的话,甚至说出“ 相比我们与一个民主大国(注:指印度)可能发展起来的关系,我们永远不会同中国这样的非民主社会建立相同的关系。”

  最后,也就是在新加坡总理于10月23日正式展开访美行程的同时,这位美国国务卿也展开了印度行程,尽管他的第一站是去的阿富汗。真实的情况是,蒂勒森到达印度的时间是10月24日晚间。显然,到此,新加坡总理9月访华、10月访美这整个过程所被刻意加载的、表面上与新加坡直接有关,本质上又与新加坡关系不大的战略与战术信息,已经或通过明码或通过密码、亦或通过直接或通过间接方式,全部快递或破译至方方面面。也就是说,蒂勒森是揣着这些战略与战术信息、到达印度的。有必要强调的是,这是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的首次访印行程。而在与印度外长达成的联合声明中,美国表示:支持印度作为主导力量的崛起,并承诺为其现代化军事提供最好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与美国防长一样,这位从阿富汗转机到达新德里的美国务卿,仍然没能说服印度轻易相信被迫南亚悔棋的西方日后一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印度。因此,也就仍然没有改变印度人之前的“印度不会派兵进入阿富汗”这一说法。尽管印度也知道,在特朗普政府已经于8月宣布增兵阿富汗的基础上,内嵌在印度派兵进入阿富汗之内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西方、甚至未来的俄罗斯(如果印度愿意有效配合西方的话),有可能以克什米尔问题为支点,搭建一个内嵌三独问题的、旨在大国共同制衡中国的战略平台。

  然而,在西方被迫南亚悔棋,最终令印度于8月底被迫老老实实地退了回来这一幕。也让印度清楚地意识到,在西方收口中东继而搞掂俄罗斯的南亚政策之前,这种好处完全是一种毒药。一旦印度就此军事介入阿富汗,也就意味着克什米尔方向的任何风吹草动,在西方实质性消化俄罗斯本身之前,即便是西方一时搞掂了俄罗斯的南亚政策,由于南亚悔棋已经证明西方不敢摊牌。因此一旦出事,首先就得由印度自己独自扛着。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与此同时对印度而言,坏处也是明显的。那就是:美国(西方)在这个时间点鼓捣阿富汗问题,拉印度军事介入阿富汗,一个显著的战略企图就是通过克什米尔问题这根针、借助中印边境这根线,首先让北约跨越巴基斯坦这个点,进入南亚大陆(印度)。再稍稍抚摸一下新加坡总理那颗有聪明没有智慧的额头,通过马六甲——也就是新加坡这个点,向中国南海方向、先向西太安全框架张望、以营造北约与西太安全框架即将全面缝合的政治特别是军事气氛,以伺机启动菲律宾的旋转门或杀人门。显然,这种营造也是在营造一种趋势。其现时意图就是有效对冲以新加坡总理9月突然访华为标志所展开的伴随战略攻击的战术测试。

  所以对印度而言,经过上面的进一步展开,其明显的坏处其实已经可以用文字进一步明确了,那就是:在新加坡总理访美之后不久、新加坡就与印度签定军事协议的背后,是之前一度六神无主的新加坡在得到西方的及时抚摸之后,即出于新加坡决策层内心的本性,更出于重新被方方面面所重视(实际是被盯上了)的无奈,与韩国政府类似,终于以实际的军事行动正式加入了反华联盟。而这个背景下,印度与新加坡(注:其实是与西方、北约)签下的这一纸军事协议,本质上是背上了将西方资本利益全球安全框架的两大锚点就地进行有效缝合的关键角色。这样一来,原本担任了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有效分割两大锚点之作用的中国南海战略,在绝对控制南海的必要时刻到来之前,或者说在正式打响锦州战役之前,就多了一个视战略需要可以伺机先行测试一把、以继续测试西方又将做何战略取向的测试点。

  而今天的局面是,中国借洞朗事件在中印边境方向已经军事前推布署。再加上歼20已经正式入役。以此为先导,095/096一类的灭门重器也跃然而出。极大地强化时间已经到了的军事气氛。因此,这个方向一旦再有事,军事绝对占优的中国,恐怕就不是层层加压了,而可能是将压力一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测试的效力、拿到让方方面面看得清、甚至摸得着的测试效果。至于出手方式甚至有可能与上次有重大不同。

  而前面之所以用大量篇幅讨论并论证中国的一系列已经可以开始、以及强调展开的所谓伴随战略攻击的战术测试,就是要让大家从各个层面看清楚印度与新加坡(注:其实是与西方、北约)签下的这一纸军事协议的背后。显然,导致这一纸军事协议的原因还有许多细节。比如,针对美国(西方)明打击实默认、甚至提供音效、灯光的、韩国甚至日本这段时间主动与中国缓和关系的测试。中国明确用放任特朗普访华失败与不再劝阻朝鲜于11月29日试射火星15、及11月29日,中国海警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外加对韩国总统访华请求始终不热心等态度。在方方面面、特别是俄罗斯面前,在所谓一系列最新背景之下给出了中国的战略取向。那就是:

  其一,忽悠无效。中国将继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特别是不管是新鬼还是旧鬼,是小鬼还是大鬼。该说的话,该如何说就如何说。该做的事,该怎么做仍然怎么做。

  其二,由于时间已经到了,中国已经可以开始、从而也已经开始在个别层面上主动出击,尽管这种主动出击在现阶段还属于主动测试西方的阶段。

  其三,只要看看主动测试的方向也就不难看出,中国的战略取向除了较之前更加主动之外。在咬定南海不放松、任你东南西北风的层面没有任何实质性变化。也就是说,在中国利用一度六神无主的新加坡这个小不点展开所谓伴随战略攻击的战术测试的测试下。第一步,顺利且迅速地拿到美国(西方)从阿富汗至印度方向所折射的战略取向。那就是:一边想利用印度这枚棋子,尽可能营造决心缝合北约与西太安全框架这两锚锭、以夹击中国面海战略的趋势,并以此为腾挪节拍、伺机启动菲律宾这个点。再调用其它战略资源营造全球、特别是东亚彻底封锁朝鲜、从而将基本已经成型的金融防火墙中东段向东北亚有效延伸的强烈气氛。并以此在东北亚方向迫使中国不得不为之消耗必要的战略资源、以达到佯攻东北亚、实攻南亚(巴基斯坦通道)、迫使俄罗斯的南亚政策在目睹中国战略应对不暇、甚至出错的情况下尽快表态的战略意图。

  也因此,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循中国通过南亚的问题在东北亚解决的策略、从而成功迫使西方在南亚悔棋之后就立刻展开这次伴随战略攻击的战术测试的整个思路。我们认为,由于战术测试本身已经迫使西方将印度这枚棋子进一步走重、并令原本收口中东之后的西方立刻交割乌克兰利益、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交割到手的俄罗斯又在南亚政策上提前感受到了须要尽快表态的窒息压力,且西方明显在实攻南亚,佯攻东北亚。因此,一组很容易想到的策略就是:

  其一,既然西方在南亚是主攻、实攻。特别是既然南亚悔棋一幕已经证明西方在实质性消化俄罗斯本身之前的确不敢在东亚方向摊牌。所以,西方也不敢在南亚方向摊牌。那么,在无视日本极右政府近段积极示好一带一路的同时,通过11月29日中国海警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一手,再次提醒西方、印度、包括日本极右、韩国、甚至台独注意:在西太这个点所代表的方向上,彻底掀桌子是中国随时可以、也可能动用的权利。

  其二,而立足于其一的权利,瞄着北约被测试出来的、准备从阿富汗、跨过巴基斯坦、落地印度、直到马六甲、试图与西太安全框架相望、并伺机启动菲律宾这个点营造全面封锁朝鲜的强烈气氛、以佯攻东北亚的战略应手。中国这次不妨对之前的南亚问题东北亚解决的策略来个反弹琵琶,来曲东北亚的问题南亚去解决。

  显然,如果是这样,具体的点可以选择在中印边境,也可以选择在印巴边境。总之,是要测试一下西方在面对南亚局势的演化或导致西太局势瞬间失控的战略取向最终会是什么?毫无疑问,满足上述要求的测试原理应该就是:在南亚选择一点迅速加压,在东亚(包括南海)数点,随时准备视南亚形势演化而果断摊牌。从而希望俄罗斯再次看清从而果断利用西方的这个罩门,继续尽可能继续坚持要求西方立刻交割乌克兰利益、以尽可能干扰西方的相关节奏。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打断这个进程可能性已经不大。

  不过,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与处理中国军队今年冬天没有按惯例撤离洞朗。也就不难看出这个点值得重点关注。值得强调的是,从近期印方要求建立两军高层热线的情况来看,被西方赋予了新角色的印度似乎明显感觉到了这种可能与危险。因此,有必要说明的是这一测试原理,已经考虑到了并打包处理了西方再次动用台独这张牌的可能性。因为,美国国会已经准备将美舰靠岸台湾的建议文字列入7000亿的国防授权法案,这绝不是偶然。

  因此,我们也再次强调:未来一段时间,南亚方向局势或急剧升温。至于局势最终如何演化,我们将与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7 11:22 , Processed in 0.3595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