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63|回复: 0

李晓鹏:讲中国通史第十集【西夏崛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30 20: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1038年,澶渊之盟后二十四年,西北地区的党项部落首领李元昊宣布称帝,建立西夏帝国。西夏这个地方原来是宋朝控制的地盘,后来被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给控制了,但他在表面上还继续接受宋朝的册封,担任这个地方的节度使,名义上还是北宋的领土。但经过三代人的经营,到了李元昊的时候,他就觉得已经准备成熟,不再需要给宋朝面子了,于是公开称帝,脱离宋朝独立。

  西夏帝国的建立,其实也跟北宋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的地盘就位于燕云十六州和西安-关中地区的夹角上。如果两边向它发动攻击,它就没有战略后方,无法维持独立。但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着,辽国为了打击北宋,就通过燕云十六州不断的向以李继迁为首的党项叛乱势力提供大量军事物资支持。北宋从南边出发去打李继迁,他就很容易往北逃走,进入蒙古大漠,向辽国寻求保护。所以北宋在战略上几乎就没有可能彻底消灭李继迁。后来等到宋太宗赵光义两次跟辽国交战,一次是高粱河之战,一次是岐沟关之战,都以惨败告终,辽国对北宋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北宋完全没有能力顾及西北地区的党项叛乱,很快就被李继迁把从夏州到灵州的六个州的土地给占领了。

  西北的党项人的历史呢,是这样的。他们是西北地区很多少数民族混血形成一个民族,长期居住的地方在今天的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内部也不是很统一,分成很多个相互独立的部落。唐朝的时候,在那里设了五个州,包括夏州、银州、宥州、绥州、静州,这些地方主要就在今天陕北延安的北边一二百公里的范围内,是战略要地,搞得不好就会对关中地区构成威胁。唐朝政府就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任命党项不同部族首领分别担任各个州的刺史,由松州都督代为管理。并且多次下令他们的部族进行迁徙,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以免各个部落建立起有效的联盟,形成割据势力。这个管理方法一直都效果不错。

  但是到了唐朝末年的时候,这个政策失效了。黄巢起义的时候,党项部落首领、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带兵勤王,立下了功劳,就被唐王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而且赐姓李,跟唐朝皇帝一个姓氏。拓跋思恭利用唐朝的册封所带来的权威,逐步整合党项各部,从党项一个部落的首领成为了整个党项民族的领袖,以陕北五州为领地,建立起来了一个军事藩镇,跟唐朝末年的许多藩镇一样,割地自雄,相当于独立王国,但是也继续向中央政府表示臣服。

  五代十国的时候,中原混战,党项地区基本处于独立状态,谁占据着中原他们就向谁称臣,还时不时的派个使者来进献一点土特产以表示效忠。北宋建立以后,党项就继续向北宋称臣。但是党项人占的地方,跟辽国占据着燕云十六州一样,是一个可以对中原政权造成巨大威胁的战略要地。骑兵从这里出发,只需要两天就可以进入关中平原,威胁西安。所以北宋政权不可能只满足于这种形式上臣服,而必须保证对它的的实际控制,这样关中地区的安全才有保障。宋太宗赵光义在消灭北汉以后,就以军事威胁来命令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的后代李继捧亲自到开封来朝觐,然后就把李继捧扣留在了开封,封了一个节度使养着,但是不准返回老家。然后,又进一步下令,把拓跋思恭家族成员都迁到开封来居住,试图学习唐朝,再次把党项人分成好多部落,分而治之。

  但这个命令在执行的时候,没有执行好。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找了个机会,带了几十人逃跑了,进入夏州北边的蒙古大漠,通过打游击的方式来对抗北宋。这几十个人本来是成不了事儿的,但是夏州正好位于辽国控制的燕云十六州和北宋控制的关中地区的夹角的地方,可以左右逢源。辽国一眼就看出来李继迁所具备的战略价值,把李继迁封为定难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夏州都督,向他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支持,利用他来从西北方向打击北宋,发动“代理人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12:35 , Processed in 0.1407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