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07|回复: 0

姚尧:1月31日股市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31 11: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上证指数下跌34.99点,收盘报3488.01点,成交量为2247亿元,如下图所示:
  昨天大盘调整后,我看市场上绝大多数分析师都在说牛市既已启动,任何阴线都是进场买股的好机会。今天再次下跌,基本上分析师的口气似乎就缓和很多,完全没有昨天视下跌为捡到宝贝的喜悦感。姚尧依然维持前期观点,即现阶段的风险不算太大,可能会有短期回调,但现在构筑中期头部的可能性不大,以时间点来算,农历年前后应该是相对安全的。不过相较于市场普遍认为大牛市已经启动的观点,姚尧虽然一方面希望这是真的,另一方面却不太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仍然认为今明年可能会引爆一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才会是中国A股牛市的真正起点。

  在昨晚的文章中,我们解读了智囊在达沃斯演讲中的一段文字,今天接着解读那段文字之后的下一段:

  在人类发展的长期历史进程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历史或以不同的方式重演,或把我们带到似曾相识的十字路口。在这种情况面前,慎重、理性和正确的选择十分关键。面对气候变化、技术进步双刃剑和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我们应当跳出局限性,加强战略思维,增进相互谅解、包容、信任,更加理性务实地进行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走向繁荣的彼岸。

  这段文字,初看起来平淡无奇,实则包涵了无限玄机。我们逐字逐句来看,“历史或以不同的方式重演,或把我们带到似曾相识的十字路口”。中国这么多年来,已经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预测过会按照许多种方式重演,从像苏联一样崩溃,到像拉美一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再到近些年来频繁被提及的“日本病”。那么,这些是智囊所说的“似曾相识的十字路口”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后面接着说了,面对“面对气候变化、技术进步双刃剑和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无论是苏联病、拉美病、还是日本病,那都是某个特定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但不会是全球性挑战,也无所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的问题。如果说是全球性问题,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的挑战,姚尧以为,只有两个可以称得上,一个是1929年的大萧条;一个是1970年代的滞胀。无论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现在和那两次都有很高的相似之处,尤其是1929年那次,智囊还专门写了篇著名的论文叫《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这篇论文是在2012年发表的,比较的是1929年和2008年的两次大危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归纳出两次大危机的十点相同之处。篇幅所限,我们这里就不作全文转载了,只转载其结论:

  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5.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7.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形势更为糟糕。

  8.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言经济复苏。

  9.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10.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在对比完这十点相同之处后,我们惊讶地发现,2018年与2008年相比,这十点到现在一点都没有发生改变。2008年前,我们所说的重大技术革命是互联网,现在我们有移动互联网,还有互联网,还有机器人,还有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社会冲击丝毫不亚于当初的互联网。2008年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现在的收入分配差距更大。2008年前,美国搞民粹主义,现在的民粹主义更严重。2008年前,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现在的投机心理更加严重,更加极端,不但美国股市、楼市的泡沫远超十年前,还有个更加恐怖的比特币泡沫。2008年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更为严重,那么多轮QE撒钱过后,却迟迟不肯加息。

  这篇文章是智囊在2012年写的,到现在又过去了五六年。这五六年来,世界经济表面上是朝着繁荣的方向发展,可是深层次的问题却一个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甚至反而愈演愈烈了。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一文的结尾,作者提出三点思考,第一点就是:“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比较研究的结论和目前欧债危机的加速恶化形势告诉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对危机态势做最坏的准备,同时努力争取较好的结果,既要应对突发性外部冲击和震动,又要做好应对危机结构性变化的长期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有两个场景必须预防:一是危机升温而产生的巨大外部震荡;二是危机迫使一些国家转嫁灾难而走向变换形态的战争。虽然这两个场景在近期出现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必须防患于未然。”

  既然当初引爆危机的深层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那么是否意味着未来还是有可能再度引爆危机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高层一直强调要去风险,降杠杆了。坦白讲,姚尧在此前预言2019年可能会出现战争或金融危机时,是没有看到智囊这篇文章的,但至少在这篇文章中,智囊已经很清楚写道,未来存在一些国家为转嫁灾难而走向战争的可能。

  我们再来读智囊在达沃斯演讲里的那段话:“我们应当跳出局限性,加强战略思维,增进相互谅解、包容、信任,更加理性务实地进行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走向繁荣的彼岸。”

  这段话里最关键的一句,是“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什么叫新型国际关系?以前的关系不是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吗?什么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前的国际关系不算人类命运共同体吗?如果把2008年的危机和1929年的危机放在一起类比,事情就比较好理解了。1929年的大萧条,导致了民粹主义者希特勒上台,之后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构建了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是联合国,以及与之配套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08年的金融海啸后,导致了民粹主义者特朗普上台,未来会不会引爆新的战争?当然, 智囊在2012年写论文时是不可能知道特朗普会当选美国总统的,但预测民粹主义者会因此上台,这是有可能的。况且不止是是美国,欧洲、亚洲也普遍在搞民粹主义。因此,智囊在2012年的论文中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我们要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切实集中力量、重点突出,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其战略意图,就是希望中国能够像当年的美国那样,在两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初期保存实力,等到双方拼到弹尽粮绝时再出手坐收渔翁之利。一方面先解决好内部发展的矛盾,一方面为将来建立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准备,譬如一带一路,譬如亚投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8 15:48 , Processed in 0.0937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