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42|回复: 0

黄生:千亿震撼,决战之前,大规模降杠杆来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4 0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渚西江夜,晴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数风流人物,雨打风吹去,无论多么辉煌,都有迟暮的一天,徒留回忆。

  我们知道2017年,中国拉开了降杠杆的序幕,而2018年中国在降杠杆的道路上持续深入。

  根据战略规划,未来三年,中国都将处于降杠杆的过程之中,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但却人间变换无数。

  降杠杆有三方面,一是政府降杠杆,二是企业降杠杆,三是居民降杠杆,这三者牵一发而动全身,三者杠杆一降,中国的风险就释放了,安全着陆。

  今天,监管机构自身就先降杠杆了,保监会和银监会合并了,以前是两个监管机构,现在变成了一个,监管机构自身降杠杆的力度不可谓不大。

  中国的金融史就是这样,每一次经济发展到高峰期,杠杆也到高峰,然后降杠杆,杠杆到了低谷之后,徘徊一段时间,经济再一次起飞,快速发展。

  在2000年前后,中国金融机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降杠杆,那就是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剥离。

  这次降杠杆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中国金融机构从事实上的破产,到了轻装上阵,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紧接着到了2005年左右,中国的银行大规模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大大充实了资本金,提高了资本充足率。

  这一轮大规模的降杠杆,让中国的银行业补充了大量的资本金,安然度过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

  但是,这次大规模的银行融资上市,引进了大量国外战略投资者,导致了一直有中国银行业被贱卖的说法。

  但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确实处于困境之中,如果没有这些境外战略投资者,中国的银行业在境外市场的融资和上市都要大打折扣。

  很多人只看到了剥离坏账后,融资上市后,中国银行业的高速发展,却没有看到之前的困境,尤其是剥离坏账前的情况,所以才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年的大规模融资、上市,也就没有中国经济这十几年的黄金发展时期。

  因为经过股改上市后的中国银行业,弹药非常充足,为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也就是信贷资金。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的杠杆率也已经很高了,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居民杠杆率,都处于一个临界点。

  政府杠杆率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隐形债务,这里面的风险必须要化解,过去是通过扭曲操作化解了大部分,就是用更长期限、更低利率的银行贷款来化解。

  但是这样一来,银行的杠杆率又大大增加了,虽然银行可以将这些地方政府债作为质押,从央行获得再贷款,但这只是获得流动性的一种方法,商业银行本身的杠杆率是上升的。

  企业杠杆率,尤其是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是快速上升的,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

  资本金增加了,杠杆率就下降了,这是最好的方法,如果资本金不变,而是采取被动信贷紧缩的方式,这会导致危机,这是最差的降杠杆方式。

  而对于居民杠杆率的上升,主要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急速扩张导致。

  现在要降居民杠杆率,除了控制房产抵押贷款增速,大幅度提高房贷利率之外,还有就是提高居民收入和可支配财富。

  但是提高居民收入,不是可控的,而控制房产抵押贷款和房贷利率是可控的,因此将会主要采取这个方式来控制居民杠杆率。

  当然,今天最震撼的事,就是农业银行抛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再融资,定增规模高达1000亿。

  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定增融资规模,考虑到2017年IPO募集资金不过才2301亿,这次农行定增就更显巨大。

  农行特别擅长创造历史记录,2010年的时候,农业银行在A、H股同时上市,募集资金221亿美元,成为当年全球最大IPO。

  这次参加农行定增的机构,有汇金公司、财政部,还有中国烟草,清一色的国家队。

  以前国内说中国的银行股份低价贱卖给了国际投资者,现在是清一色的国家队,这种论调就没有办法出来抨击了。

  其实,从目前农行的情况来看,各项指标都非常好,非常稳健,抗风险能力很强。

  其中资本充足率为13.40%,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8%,从资本充足率的角度,在全世界的银行业中都是非常强的。

  而且农行的坏账拨备覆盖率超过200%,属于很高的覆盖率,农行的防火墙非常厚。

  这一次定增之后,农行的资本充足率将更高,杠杆率下降会很厉害,抗风险能力更加提高。

  东边日出西边雨,中国农业银行在中国轻易的获得了天量的再融资,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实力。

  但是另一边意大利的银行、德国的银行却因为再融资很难获得青睐,陷于苦苦挣扎之中,包括德意志银行多次再融资都差点失败。

  这就是大国战略,在风险还没暴露的时候,提前进行融资,降低银行的杠杆率,提高看风险能力。

  而像欧洲那样,等待危机爆发后,才开始到处找融资,已经晚了,要知道资本市场从来都是锦上添花,很难雪中送炭的。

  接下来,随着全球退出宽松货币潮,一轮大规模的去杠杆会降临,届时各个国家的银行收到的冲击最大。

  如果不在晴天准备好雨伞,等下雨的时候,就要全身被淋湿了,这就是未雨绸缪。

  随着农业银行1000亿定增拉开金融机构降杠杆的序幕,其它银行肯定也会跟进,在全球新一轮危机爆发前,拓宽自己的护城河。

  无独有偶,在美联储退出QE,进行加息之前,美联储也对美国的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美国的银行必须进行敏感性压力测试,一旦美国股市暴跌,房价暴跌,发生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美国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必须能承受冲击。

  没有达标的银行被美联储强力要求增加资本金,美国银行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后来巴菲特入股了美国银行,大大增强了其资本实力。

  所以,现在的美联储为什么敢于坚定不移的推动加息、缩表,原因就在于美国的银行这次做好了抗冲击的准备。

  只要美国的银行不发生危机,那么股市下跌,就不会轻易引发系统性的危机,不会轻易引发大面积的金融机构倒闭潮。

  只要银行还在健全,那么经济的造血功能就在,这是经济的最后堡垒,不会导致全面的经济危机,就如1929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

  但是,美国也面临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太庞大了,缩表的速度还是比较慢。

  同时,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还是太低了,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未来危机的拯救手段就差了很多。

  而这一点,中国则表现得很好,通过利率市场化,将加息实际上大大提前了,几乎所有的利率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了。

  同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早就得到了控制,M2的增速大大降低,创下了有统计历史以来的新低。

  也就是说,中国的降杠杆已经提前进行了,到目前已经进行了一年多,这对于迎接未来的挑战,迎接未来的金融危机,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一旦中国的杠杆率全面降下来,就将为未来十年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打下基础。

  一旦未来十年发展的金融资本得到补充,经济发展的弹药粮草就储备足了,那么未来的十年,中国经济仍然是黄金时期。

  就如2006年那一轮中国银行业上市潮,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十多年奠定了基础,而这一次历史将重演。

  中美两国都在为金融战做准备,都在为未来到来的金融危机做准备,谁先做好准备,谁就在未来十年的经济竞争中获得先机。

  而当前的中国毫无疑问走在了前头,因为中国的大规模降杠杆走在了前头,而美联储去年10年才开始缩表,虽然经过五次加息,但利率仍然处于低位。

  我2000年进入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中国银行业几次大规模的改革,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黄金时代,而如今又是一个新的变革开始,如此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人生阅历呢?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至,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春光旖旎,真想出去走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4:05 , Processed in 0.1407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