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87|回复: 0

姚尧:3月30日股市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30 10: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上证指数上涨38.24点,收盘报3160.53点,成交量为2109亿元,如下图所示:
  上证指数今天虽有反弹,但仍未触及上周五的跳空缺口,加之上方套牢盘极其沉重,是以我们对权重股依然持回避态度。请再看下面这张创业板指日线图:
  创业板指全天维持震荡格局,成交量虽略有降低,但仍在较高水平,是以我们继续对创业板持谨慎偏乐观的态度。

  在昨晚的文章,我们提到台湾当年贸易战的事,由不少读者留言质疑姚尧的算法似乎有误,当台币从40升值到25时,原材料成本也是随之降低的,那么总成本就不再是40+15=55元,而是25+15=40元了。所以台企亏钱是亏钱,但亏不到那么多。事情是这样的,企业生产都是有周期循环,不会每天都在进口原材料。为表述更加清楚,我们把昨天的例子进一步细化,在情景模拟上也更加极端化:

  假设某台企在1986年1月1日手里有55台币,他拿出40个台币兑换成1美元,到海外买来原材料,然后在台湾加工成产品,人工成本是15台币。等到12月31日,产品制作完成后出厂,企业手里的现金刚好用完。这时,他拿到市场上去卖,卖给台湾人是60台币,赚5台币,卖给美国人是1.5美元,按照40比1的汇率,换算回来还是60台币,同样还是赚5台币。

  可是现在风云突变,台币汇率从40升到25。如果产品是卖给台湾人的话,那么是不受影响的,仍然是按60台币卖出,赚5台币。可如果产品是卖给美国人的话,美国人还是支付1.5美元,换算回来就是37.5台币,相较于期初账上的55台币就是亏损17.5台币。对于企业来说,持有原材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从货币回到货币,准确地说是从本币回到本币。所以,这家台企在1986年度就是亏损17.5台币,至于你们所说的由于货币升值,购买原材料的成本降低,那是下一年度、下一生产循环的事情。倘若企业使用的是高杠杆,譬如55台币里只有10台币是自己的,45台币都是借来的,那么产品卖出去后它只能拿回37.5台币,立刻就是资不抵债,很可能接下来就要企业破产,连下一年度的故事都没有了。如果仍然能继续经营,他才能从37.5台币中拿出25台币,换算成1美元去海外购买原材料,这样他手里就只剩下12.5台币,而下一年的人工成本是15台币,那就会面临发不出工资的问题了。

  可是,假设此时你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假设台企产品生产出来后,发现卖给美国人后只能拿回37.5台币,那他就不卖给美国人了,只卖给台湾人,仍然是60台币。然后再拿出25台币去兑换1美元,去买回原材料。如果他的内需市场足够庞大,或者企业在国内有足够的定价权,即便汇率升值了,他还能按照60台币的价格销售产品,那企业可就赚翻了。因此,贸易战本身是双刃剑,打击最大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因为你生产的产品主要都是给外国人消费,而外国人是用外币支付的。那么,本币升值的结果,就是在你用外币换回本币时会遭受损失。可如果你不用卖给外国人,而只是卖个本国人,那么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这也就是我们在昨天的文章中提到中国不用对贸易战太过担心的原因所在,毕竟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我们确实会有在很多产业遭到冲击,但长期来看,最先扛不住的肯定不是我们。

  另外,昨天还有人问,为什么贸易战会导致股市上涨。其实,这在昨天的文章里已经讲过了,今天再讲一次。其中的逻辑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当本币持续升值时,外资会疯狂涌入以推升泡沫。第二条是当实体经济在贸易战中被击溃后,资金就会进入虚拟经济牟利。因此,将来中国股市肯定是有大牛市的,但如果从贸易战的角度来看,推动牛市的逻辑可能会有两种,一种是制造业繁荣推升的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带来的大牛市;另一种是制造业普遍萧条后导致资金涌入股市带来的大牛市。我们昨天提到日经指数此前走了一轮长达十五年的超级大牛市,从1974年的3355点一路涨到1989年的38957点,涨了11.6倍。在1985年广场协议前,日股的牛市走的是第一种逻辑,广场协议后,日股的牛市走的就是第二种逻辑。如果中国未来的大牛市走的是第一种逻辑,则最受益的肯定是高科技龙头企业,如果走的是第二种逻辑,则最受益的肯定是券商。不过目前来看,券商的估值虽然很低,但技术面都非常难看,还需要耐心等待买入的时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8 15:41 , Processed in 0.2500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