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87|回复: 0

桃李堂:秦楚之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6 09: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惠王十二年( 西元前313年),齐楚联军攻取秦的曲沃,斩断了秦东出的触角。秦国遂派张仪出使楚国。

  张仪对楚怀王说,秦国愿意用六百里地来交换楚国废弃与齐国之间的合纵联盟。这样秦国可以攻打齐国,而齐国削弱了,对楚国最终有利。

  楚怀王听信了张仪之言,与齐国断绝了关系,还派一位将军跟张仪到秦国接收那六百里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后,故意假装受伤,始终不接见楚国的将军。楚王得不到土地,很着急,以为是楚与齐断交还不够狠,于是就派使者到齐国去大骂齐宣王。

  结果,自然是齐王大怒,与楚国断交,反而与秦国建交。

  张仪此时出面,对楚国将军说,现在可以给你原来承诺的六里地了。至于什么六百里地,肯定是楚王当初听错了吧。

  楚王大怒,兴师伐秦,惨败;再兴师,再惨败;齐国等也趁机出兵攻楚,楚国丢失多地而暂时结束战争。

  以上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欺楚的故事。

  楚怀王愚蠢吗?也许读了上述故事的人会有一点点这么认为。

  长大之后,读了更多史书,才知道,对于楚国来说,楚怀王也曾经算是一代英主。他破格任用屈原、陈轸,进行政治改革,东灭越国,北败魏国,西拒秦国,楚国在其任上,被称为战国第一大国。

  楚怀王有梦想,想再造一个伟大的楚国,楚国永远是第一。

  可是,楚怀王之失,首先在其一贯相承不讲信义之文化传统也。

  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不讲信义,动辄撕毁协议或者退出协定。当年,楚成王就曾经趁会盟之际,扣留了宋襄公,开破坏国家间外交礼仪的恶劣先例;多年以后,其后继者楚怀王,却也被秦国趁会盟之际扣留,这真是一报还一报。

  楚怀王之失,在于其疯狂追逐利益。所谓以利合者稍久,利尽则散;以力胁者稍短,力弱则削。

  就以楚怀王自身而论,如同商人般逐利为先。仅为六百里地之利,就弃齐而就秦,甚至遣使者当面谩骂齐王,比之今日大吃美国疯牛肉乱发推特者,也不遑多让了。

  楚怀王之失,还在于其对大势认识不清、用人不当、个人情商不高。在其后期,秦昭襄王邀请其会盟于武关。楚怀王不顾大臣屈原等的极力劝阻,一定要前往会盟,结果,秦昭襄王也学当年的楚成王,突然动手将其扣押,并胁迫其割地。楚怀王不同意,其子自立为新的楚王。

  秦国在使用楚国的故智,因为在战国之时,一切以利益为先。

  利益当前,即使是大家都知道秦国违反公认之外交协议——就如今日某国迁重要使馆于争议之地,引发中东小国与占领地居民冲突,居民死亡数十人、伤数千人——那又能如何呢?

  齐国的使者,正在赴秦国的路上;赵国的国君,正在畏惧秦国的兵锋;燕国的大臣,正在为国力衰弱而头疼。

  对比今日,某大国对东北亚某小国放出谈判诱饵;对东亚某大国放出贸易战谈判和取消对某公司制裁的诱饵;对自己的盟国打压而不理睬;对北方某大国放出元首会盟改善关系之诱饵;中东某小国总理刚刚从北方某大国出使归来……——一切都是为了抵销某大国迁移大使馆的负面效应——不需要大家同意,只要你们不吱声、或者轻描淡写口头反对或表示不安(北方某大国的表态)就行。

  一旦事态过去,又可以再发推特,从 ” 取消制裁 “ ,变为 ” 寻找替代制裁方法 “ ——分分钟的事情。所以,对秦楚这样不讲信义的国家,千万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嘿嘿嘿。

  不过,历史从来不会饶过谁。楚国不讲信义纯讲利益,虽一时得利,但最终被秦国欺骗;秦国不讲信义纯讲利益,虽一时得利,但最终被 ” 苦秦久矣的天下人围攻而亡 “ 。

  以利合者,终会利尽而散;以力胁者,终会力弱而削。

  最终,被扣押在秦国三年的楚怀王,客死异乡……

  多年以后,阿房宫毁于楚人的一场大火……

  熟悉这段历史的中国人啊,我们自己想扮演哪个角色?到底想明白了没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08:20 , Processed in 0.2032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