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17|回复: 1

后沙:纳粹为什么能在现代民主体制内上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5 17: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纳粹为什么能在现代民主体制内上台?(一)

  天底下没有完美的东西,西方民主体制亦是一样,1933年纳粹通过民主程序合法上台,并结束了民主。

  这个惨重教训欧洲知识分子后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思,哈耶克,奥尔特加、曼海姆、雅斯贝尔斯、还有汉娜 ·阿伦特等知名学者,无论左右,都认为纳粹上台是民主的弊端体现。

  反而是一些中国知识分子气急败坏地否认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西式民主”是质疑不得,诟病不得,批判不得的。

  “民主”是圣谕,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所以纳粹上台肯定不是民主的问题。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

  网络上涌现出一波又一波的辨白文章,如《评愤青对民主的一个误区:纳粹是通过民主上台的?》等等,洗地很吃力,但脏活总得有人来干。

  如果希特勒看到这些洗地文,肯定会抽他们耳光,我明明是通过议会民主选举,光明正大地入主内阁,怎么能这样凭空诬人清白?

  1932年纳粹党内好多人力劝希特勒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但他坚决说:不!

  关于纳粹的所作所为必须分成上台前后两个阶段来分析,本文只说上台前的历史条件和背景,至于上台后的暴行,众所周知,不述。

  路在何方?

  1918年8月,持续四年之久的世界大战终于决出胜负,同盟国集体崩溃,奥匈帝国只求媾和,保加利亚不堪一击,土耳其帝国听天由命。

  9月底,德国求和,协约国要求德国投降。德军最高统帅部拒绝投降,声称战斗到底,但无论士兵还是民众都已斗志涣散,对战争无比厌倦。

  军事失败导致内阁垮台,10月4日,社民党(右派)与天主教中央党等资产阶级党派合作,成为联合内阁,由冯。巴登亲王出任首相。

  然而,德国到底走哪条路?各种政治势力各有盘算:

  一,新内阁:维系君主立宪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改革三级议会

  二,社民党中左派及中产阶级:主张共和国。

  三,左派:通过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苏维埃德国。

  这三种力量中,革命力量是最强大的,它只需要一根火柴。

  10月底,火柴来了。在败局已定情况下,德国海军部下令德国舰队全体出征,找英国皇家海军决战,即“光荣沉没”,反正我过不了,你大英帝国也别想过了。

  水兵拒绝起锚,尽管海军部抓了一千多人,但一艘战舰也动不了。11月2日基尔水兵暴动,4日成立水兵苏维埃。

  11月6日,德国北部各大城市都爆发了革命,11月7日,巴代利亚苏维埃在慕尼黑成立,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11月8日上午9点,马格德堡,下午5时,莱比锡,晚上,杜塞尔多夫,布伦瑞克,科隆全部赤化。

  11月9日,革命冲击到了德国资产阶级大本营--首都柏林。社民党在权衡之后,加入了革命行列,柏林被起义者控制。

  卡尔。李卜克内西登上皇宫阳台,宣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了。

  问题是社民党这帮人根本不想革命成功,他们策略是“打着红旗反红旗”,要不保住君主立宪制,让德皇继续呆在皇位上,要不就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9日,柏林起义后,社民党已经钻入革命队伍,他们劝说德皇退位后,社民党领袖艾伯特接过了首相职务,对于他们来说革命到此结束。

  9日下午,社民党马上组阁,左中右三派发生激烈争执,中右两派坚持所谓“民主原则”,拒绝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晚上,斯巴达克派(后来的德国共产党)在马戏场召开苏维埃大会,号召不要跟背叛革命者合作。

  但在10日,中右派取了政治优势,他们戴着革命者的面具取了工人和士兵的信任,控制了柏林苏维埃,这样苏维埃的人民代表委员会和政府内阁这两个权力机构,全部落入右派手中。

  12日,社民党发表《告全体德国人民书》呼吁恢复安定和秩序,共同实现社会主义。所谓恢复秩序就是要镇压左派,求助德国旧军队。

  德军向来仇视社民党(不管哪一派),前总参谋长鲁登道夫说过,无论是绞死艾伯特还是李卜克内西,他都不会良心不安。

  然而在共同利益之下,军方和社民党右派走到了一起,11月10日,陆军司令兴登堡元帅向各军下令,要求与社民党合作。

  晚上,艾伯特首相与格勒纳达总参谋长达成协议,调集十个师进军柏林,以攻击柏林苏维埃。

  12日,社民党又利用人民委员会中的权力,要求工人交出全部武器,等于判了德国苏维埃死刑。

  1919年,开始清算左派力量,1月4日,中左派的艾希霍恩被解除柏林警察总监职务。1月8日,艾伯特宣布“总清算的时刻到来了”。

  苏维埃中坚力量被杀得人头滚滚,15日,共产党杰出领袖罗莎。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被杀害。

  社民党内阁还装模作样地将“凶手”绳之以法,交给了军事法庭。

  3月3日,忍无可忍的柏林工人举行总罢工,导致柏林瘫痪,3月9日,内阁下达“格杀勿论”令,16日,在满地血泊之中,柏林宣布罢工结束。

  5月1日,政府军与巴伐利亚苏维埃红军决战,在慕尼黑三天血战之后,红军最终寡不敌众。

  至此,德国革命全部结束,转入议会政治阶级,主要争论点集中在德国政治制度问题上。

  6月10日到15日,社民党各派在小镇魏玛举行会议,这时,社民党各派人数相加达到一百多万,外围工会联盟人数六百多万,除了军队,他们拥有一切。

  而纳粹(前身工人党)当时只是诸多小党派中的小角色,无法影响德国政治走向。

  魏玛大会精神:德国未来的道路即不左,也不右,将沿着民主之路一走到社会主义,保障一切福利,自由和幸福。

  7月31日,《魏玛宪法》在国民议会中通过(262票VS75票),已出任总统的艾伯特签署之后,8月14日正式生效,魏玛共和国成立。

  这是欧洲,乃至世界最民主的体制,《魏玛宪法》许多条文,后来成为各个共和国宪法的蓝本,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但它没有触动德国容克地主阶级,旧军队,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维护了他们的利益。

  不管怎么说,德国恢复了稳定,有了前进的方向。

  民主政治

  这一时期,掌握德国政权的是魏玛联盟:社民党(组阁),中央党(天主教),德意志民主党。纳粹仍然很不起眼。

  社会党又分两派:

  右派:社会民主党

  中派:独立社会民党。

  左派已经决裂为德国共产党。

  由于中派和右派不合作,导致组阁失败,结果由中央党组阁,社民党成了在野党。

  魏玛德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大问题就是赔款,《凡尔赛条约》几乎压得德国无法翻身,没有资金投入,何来工业启动?

  美国和英国出于遏制苏联体制扩张的考虑,对德国提供了贷款支持,以帮助它恢复经济力量。

  1924年8月,《道威斯计划》通过,德国得到了大量了外国投资和贷款,德国工业进入恢复期,它可以用贷款来支付赔款。

  1925年,德国工业生产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到了1928年之前,再次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

  这四年,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矛盾大大缓和,政局稳定。

  但就在1928年,美国证券市场异常繁荣,资本的逐利性再次暴露,与其贷款给德国赚利息,不如投机股市,赚取更大利益。

  这样,进入德国的外资不是增长了,反而是变少了,直到中断,而德国又将贷款大多用在了长期建设上,收益期很长,资金短缺变成了灾难性问题。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冲击整个西方世界,这时,德国的外资和贷款从中断变成了抽逃,已经恢复的德国经济受到了致命打击,内阁不得不向美英请求延长还款期。

  英美同意德国暂停本金偿还,但利息一分不少,而德国是一个没有外汇储备的国家,它连一分钱都得用在生产上。

  德国急需的出口创汇之路也被堵死,欧洲和美国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德国产品再好也卖不出去。

  工厂一家家停工,又一家家倒闭,工人失业率不断刷新纪录,社会矛盾又开始激化。

  社民党,中央党都束手无策,而打出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等极端口号的小党派却赢得了几百万破产农民和破产中产阶级和支持。

  纳粹在这时候登场,关于纳粹24党纲就不细说了,总之,它非常符合当时德国民众心理:大德意志至高无上,非德国公民不得享受公民待遇,驱逐占用德国资源的外国人,废除《凡尔赛条约》,犹太人决不能成为德国公民……等等。

  希特勒整合一些小党派,不断扩大国家社会主义党(纳粹)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左派眼里纳粹的本色就是资产本义政党变异体,决不是社会主义。

  纳粹为什么要打社会主义旗号?因为在德国,社会主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金字招牌,于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国社党粉墨登场了。

  经济危机让纳粹收割了大量选票,1930年9月议会大选,纳粹一跃成为第二大党,仅次于社民党。

  社民党知道纳粹的危害性,但选择了“容忍政策”,一来,纳粹完全符合民主选举原则,二来,两害相权取其轻,社民党反而去扶持布吕宁内阁。

  社民党真正目的就是避免议会民主制解体,它向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布吕宁内阁一再让步,忍受政府最不得人心的挽救经济政策。

  社民党的策略,导致它的威望急剧下降,民众宁可选择纳粹,以改变命运。

  德国共产党则认为,在社民党右派与纳粹之间,最大的敌人是社民党,不要指望社民党能推翻资产阶级内部,所以与纳粹初步合作,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将来再跟纳粹决斗。

  因此,纳粹在1930年中,在政治上因为大党派的矛盾,得到了最大红利。

  民主制度根本无法阻挡纳粹上台,除非承认采取议会之外的手段,甚至是武装起义措施。

  但是社民党将赌注下在了宪法和选举程序之上,它害怕暴力和流血,错过了击败纳粹最后的机会。

  后来事实证明,社民党害怕的东西--暴力和流血全部报应到自己头上,领导人不是被杀害就是关进了集中营,命好的,逃到欧洲苟延残喘。

  社民党在内政上也是一错再错,1928年底,德国内阁提出建造A级铁甲巡洋舰预算方案交给议会讨论,从民心上来说,人民渴望德国军事重新强大。

  而社民党提出了反对口号“与其建巡洋舰,不如给孩子饭吃!”

  今天看,这不是圣母口号吗?不错,社民党现在还在德国扮圣母。

  这样导致了社民党中央与议会党团及内阁部长(社民党藉)之间的矛盾,不得不投了预算反对票,党内再次分裂。

  经济危机中,内阁只会加强税收,以保证财政平衡,危机税,人头税,烟草税,单身税,就业税……民众怨声载道。

  1930年春天,由于联合政府各党派意见不一,拯救经济政策迟迟无法出台,导致米勒内阁总辞职,也宣告了魏玛德国进入了衰亡期。

  1931年6月,德国共产党向社民党左派提议,联手对付来势汹汹的纳粹党。德共主张开展群众斗争,在议会之外解决纳粹。

  社民党左派同意共击纳粹,但在斗争原则上跟德共完全不同。德共想用暴力革命彻底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打烂一个旧世界,建立一新世界,而社民党左派认为只要打败纳粹就可以,魏玛共和国还是要保卫的。

  社民党右派则一贯奉行跟内阁合作原则,走议会民主道路,想把纳粹选下去。

  10月,社民党再再再分裂,新左派成立了没啥卵用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主要对手一再分裂,纳粹拉选票如有神助。

  实际上,德国各政党始终没有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共产党和社民党之间横亘着一道深深的鸿沟。

  最后的结局是两党全部掉进了沟里!

  明天继续《纳粹上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4: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特勒,在民主中终结民主!(二)

  在社民党,共产党,天主教中央党,自由党等左中右党派撕得天昏地暗的时候,一位40出头的奥地利人正在向权力巅峰极速前进。

  直到参加总统大选之前,希特勒还不是德国公民,1932年2月25日布伦瑞克州政府任命他为驻柏林代表,那么既然是布伦瑞克公民,自然就是德国公民。

  希特勒祖辈跟政治没有关系,正常的话,他应当湮灭在历史之中,虽然性格有些独特,但肯定是平平淡淡地渡过一生。

  他厌恶学校,却酷爱读书,青少年时期,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爱看德国历史,神话等书藉。

  1906年,他从小城林茨来到了首都维也纳,这一年他17岁,钱是妈妈给的,只够花两个月,家里实在是困难。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一辈子都不可能。

  他觉得自己有艺术天份,在首都游荡一年之后,秋天,他报考了维也纳美术学院,成绩单:

  阿道夫。希特勒

  姓别:男
  年龄:18岁
  籍贯:勃劳瑙
  民族:日耳曼
  宗教:天主教
  父亲职业:公务员
  母亲职业:务农
  学历:中学
  考题:人头像
  成绩:不合格

  1908年,希特勒再次报考,再次被无情地淘汰,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艺术梦碎。

  综艺秀总是有人说:音乐是我的梦想!

  希特勒的梦想就是绘画,既然没戏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更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在12月21日,病逝于圣诞节前,与丈夫合葬在一起。年青人擦干眼泪,19岁的他背起小包袱,再次前往维也纳。

  临行前,他跟乡亲们喊道:“混不好,我就不回来啦!”

  维也纳还真不好混,一向拒绝体力劳动,注重精神食粮的他,不得不靠帮人铲雪,拍扫地毯,火车西站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扛行李能换来一餐饱饭。

  有时还画些小画,小广告换点零钱。

  没活的时候,得顶风冒雪去施粥场填肚子,衣服永远是那件黑大衣,睡大通铺,除了饥饿,他没有别的朋友。

  但他的精神世界永远是充实的,别人抽烟,喝酒,烫头,他都不碰,连女人也不找。生活中,他懒到出奇,可是一读书就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他看的不是《知音》《读者》《故事会》,而是德文思想巨作。这样一个人,在维也纳贫民窟里显得有些另类,当然,在他眼里,其它人又是何等肤浅。

  奥地利四年,他没有学会任何生活技能,却掌握了演讲的秘决。

  1913年春天,他越过边境进入了德国巴伐利亚,到达首府慕尼黑。巴伐利亚还有一种叫法是拜仁,拜仁慕尼黑队,看球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意思跟河南驻马店队是一样的。

  巴伐利亚是德国经济重镇,今天也一样,我们知道的大品牌,很多来自这里,比如宝马(BMW), 西门子(Siemens),奥迪(Audi),MAN(大型卡车),彪马(Puma),阿迪达斯(adidas)等等。

  跟普鲁士相比,这里的政治气氛相对淡一些,但是极权主义,民族主义思想在一战后在这里聚集。

  德国还有一个经济重镇是巴登-符腾堡州,品牌有:奔驰,迈巴赫,保时捷,大众,博世,卡尔-蔡司,SAP(软件),巴斯夫等等,首府斯图加特。

  从实力上来说,德意志前三强王国是:普鲁士,巴伐利亚,奥地利。俾斯麦通过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帝国,而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

  希特勒政治发迹于慕尼黑,如果他在柏林可能就没戏了,因为柏林是社民党的天下,跟他理念不符。

  1914年8月,一战爆发,失意,落魄,贫困的希特勒怀着一腔民族主义热情,在8月3日,写信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和许多青年一样,他也得到了入伍批准信,加入了步兵团。

  因为作战勇敢,年底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战争结束前还得了一枚一级的,他将这些视为终身荣誉。

  说学逗唱

  战争令他的腿部受伤,眼睛受伤,第一次来柏林就是为了治病,出院之后,他看到,坐在办公室里清闲自得的大多数是犹太人,他们还嘲笑前线士兵。犹太人控制着德国的财政,战争没有输,而是犹太人在背后插刀。

  希特勒很偏执,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后来成了德国掌权者,回到慕尼黑后,路德维希三世已经在巴伐利亚退位,政权落在社民党手中。

  30岁出头的退役下士希特勒,目睹了巴伐利亚苏维埃的成立,也目睹了右翼国防军屠杀赤色分子的手段。

  工作上,他被第二步兵团任命为情报员,再调往军区政治部新闻局工作,专门为陆军暗中调查慕尼黑政治团体活动情况。

  他有个目标是“德国工人党”,一个很不起眼,只有30来人的小政党,而当时全德这样的小党派遍地都是,比一些微信群人数还少。

  小有小的好处,进群很容易,虽然是调查,但希特勒觉得这个小党很对他的胃口,小党对他也有兴趣,于是,1919年,他也加入了德 国工人党,而且还是委员会七名委员之一,不过,这个党开会一般到场也就七个人。

  希特勒的政治起点很低,平台也很小,但在他的努力之下,小党一年多之后就脱胎换骨,面貌一新,名字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因为希特勒演讲能打动人心,他们居然收到了700马克的捐款,这是人生第一桶金,把希特勒高兴坏了。人生之门已打开,通向何方?就看他的心有多大了。

  你也会说话,我也会说话,凭什么你要花钱来听我说话?这就一门艺术,讲究说学逗唱。希特勒要保证每一字都能让任何角落的人听得真真的,全凭一副肉嗓子。

  同行是冤家,政治也是如此。

  慕尼黑这么多小党,你有了政治捐款,别人吃什么?于是,隔三差五总有人过来砸场子,一言不合就上台撕丫嘴。

  希特勒在军队下层有人脉,招来一批退役士兵组成护场队(纠察队),1921年10月5日,改名为“冲锋队”,服装统一为褐色制服,个个五大三粗,心狠手辣,这样,别的社团就不敢来惹他了。

  现在轮到希特勒带人砸别人场子了,有一次砸了一伙联邦主义者的场子,还动手打了人家主演,希特勒被抓去关了三个月。出来之后,妥妥地变成了老大。

  希特勒是个政治天才,他注意到,纳粹必须得到自己的标识,让大家一看就能记住。

  红白黑三色,醒目,易记。两年年,希特勒又设计了纳粹锦旗。

  后来再深加工,口号为“觉醒吧,德国!”

  人才方面, 他找到了戈林,戈培尔等人,生逢乱世,风云际会,希特勒已经是一位专业的政治工作者,宣传者,组织者。

  有人说,希特勒靠街头运动赚选票不民主,那台湾省的民进党呢?太阳花运动瘫痪街头,连用爱发电都敢说,还天天自称民主。

  虽然希特勒在慕尼黑搞得有声有色,但从整个德国来看,纳粹并不起眼,政治是社民党,德共,中央党它们的游戏。

  同行的衬托

  普鲁士是魏玛共和国民主制度的大本营,不控制普鲁士就无法取得政治优势,当时社民党掌握着普鲁士的警察部队和行政机构。

  1932年6月1日,冯。巴本接替布吕宁出任德国总理,巴本代表着旧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政治上属于右翼,对社民党有敌对情绪,纳粹有意向他表示支持。

  7月20日,巴本解除了普鲁士内政部长和柏林警察局长的职务,自任邦长官,并派国防军接管警察部队,一夜之间,社民党政府被摧毁。

  这起突发事件社民党事先是知道的,然而,在四天前当内政部长泽韦林提出动用警察,并发动“钢铁联盟”保卫普鲁士时,被中央否定。社民党是以束手就擒态度将政权拱手让人的。

  因为他们相信民主和宪法,社民党没有军队,但也有武装力量,柏林警察部队有9万人,钢铁联盟有300万人,其核心“保卫团”有40万拥有武器的工人。

  7月20日被夺权之后,许多工人要发动保卫普鲁士战斗,但社民党要求工人冷静,说要向国家法院起诉巴本,不得听从德共煽动,从事暴力活动。

  普鲁士变天,是希特勒最紧张的一天,他也没想到会如此顺利,戈培尔在21号晚上的日记中写道:赤色分子错过了最关键的时刻,而这一时刻,再也不会出现。

  社民党的软弱和纳粹党的果断形成了鲜明对比,谁胜谁负,已经没有什么悬念。

  纳粹上台前一直奉行民主选举原则,但它的面目基本上已经暴露无遗,而社民党相信的是“理性,民主,法治”,把战场局限在议会斗争之中。只要纳粹不犯规在选,他们将不动员街头革命。

  历史证明,社民党一错再错,最终给国家和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用民主和法治根本对付不了希特勒。而纳粹党内激进派也一再怂恿希特勒政变,直接夺取最高权力,但全被希特勒拒绝。

  从实力上看,如果希特勒以政变上台,他注定无法支撑下去,兴登堡总统也不会允许希特勒在宪法之外非法夺取政权。

  11月17日,为希特勒上台铺平道路的冯。巴本辞职,由施莱彻尔将军接任总理,经过一系列利益交换,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总统同意由希特勒接替施莱彻尔担任德国总理。

  原先兴登堡打算打巴本当总理,希特勒当副总理,搞联合政府,但希特勒坚决要求担任总理,后来妥协为希特勒当总理,巴本当副总理。

  希特勒出任总理,不等于纳粹上台,因为这还是一个联合政府,11个内阁职位,纳粹只占三席:总理和两个不重要的部长职位。

  当天晚上希特勒宣誓就职,纳粹冲锋员举行火炬游行,火炬组成长龙,火光映红了柏林天空,当队伍走过法国大使馆门时,法国人隐隐有一丝不安。

  社民党认为,希特勒是合法途径上台的,本质只是一个保守政府,不能认为联合内阁是法西斯内阁。因此还不能发动工人暴动,等下次国会大选,照样可以把希特勒选下去,人民只是一时相信了纳粹的拯救经济谎言。

  无论德共如何呼吁,社民党坚持不抵抗政策,希望冯。巴本与希特勒矛盾爆发,导致内阁垮台。

  希特勒的政治手腕,远远超出社民党想象,一方面,他稳住了巴本,与大资产阶级保持合作关系,军队也不打算介入。另一方面,他在2月4日说服兴登堡签署《保护人民总统令》,这样,社民党,德共的报纸就必须停刊,集会也不得举行。

  2月27日,国会纵火案上演,28日,德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

  反对派没了宣传工具,国会大选根本动摇不了希特勒的地位。

  当德共党员被大批抓入集中营时,社民党的无能终于让自己也遭到了报应。

  4月,政府查禁了社民党绝大多数报刊和印刷厂。

  5月2日,工会大厦被占领,大批干部被关入集中营。

  6月21,冲锋队在柏林开始有组织杀害社民党骨干。

  6月22日,内政部长弗立克签署取缔社民党命令,从此社民党党部被查封,党产被没收,基层党组织全部解散。

  几十年历史,拥有100万多名党员,和600多万名外围成员的社民党,短短几个月内被就消灭,除了一批领袖逃到布拉格,其它的不是投降,就是关进集中营里。

  提起纳粹集中营,马上人们会想到犹太人。其实,这是一种强迫反应,集中营最初就是迫害,杀害共产党人和社民党人的地方,但西方舆论把这些历史过滤了,用政治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希特勒用民主终结了民主,带着德意志第三帝国走向了疯狂的战争之路,也走向了毁灭。

  欧洲政党今天同样有德国社民党一样的毛病,害怕民粹思想,却在面对煽动民粹上台,以退群为乐的某国总统面前,无法团结起来抗争。

  用民主终结民主,好像又要上演了。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08:17 , Processed in 0.1719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