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立他的权威性,在开场白里,他开宗明义,说自己【“1985年以来,每年总有机会来此讲一次”】,然后,【我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点材料…… (举起材料给大家看)这是《纽约时报》。这么大一张照片,世界性的报纸,题目是“A Defender of Deng Tells Why He Is”(一个邓的卫道士陈述他为什么这么做)(学生笑,哄】。
关于1978年“西单民主墙”,我初到北京时,因为比较关心时事政治,很快就在知识分子圈内听到一个议论,说是邓小平借助“西单民主墙”最终掌握了最高权力,但目的一达到,就过河拆桥,把那些在“民主墙事件”中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关键人物,一个个送进了监狱,其中有魏京生。但是,由于“民主墙事件”前后官方舆论控制严密,有理有节,没有留给公众可以轻易抓到的把柄,很久时间我未能在任何地方找到这一事件的详细公开资料,对于这个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一直没有搞清楚,直到1990年代,我出国公干,在某国的旧书店淘宝,淘到一本当年直接参与这一事件的加拿大《Globe and Mail》(环球邮报)驻北京记者John Fraser (中文名傅睿哲),于1980年出版的《The Chinese——Portrait of A People》(中国人——一个民族的肖像)一书,才对这一事件有了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印象。
Frazer英文谐音中文Fu Ruizhe。作者说,给他取这个中文名的朋友告诉他,这三个中文字的意思是“幸运的哲人”,故我把Fu Ruizhe(Fraser)中文名相应翻译为“傅睿哲”,我并不知道其当时实际使用的是哪三个字。傅睿哲的前任 Ross Munro在粉碎所谓“四人帮”之后,因为某篇报道严重得罪我国当时政府,被迫离开北京,傅睿哲是这位倒霉蛋的继任者,于1977年12月携妻子伊丽莎白到达北京。当时北京主要有三个外国人活动区域,分别是建国门外(使馆区)、毗邻的祁家园(那一带有友谊商店和国际俱乐部)和三里屯(现在以酒吧一条街闻名世界,吸引许多喜好东方猎艳的外国人到那里寻欢作乐)。了解北京的读者对这些地点都应该比较熟悉。傅睿哲初来北京,也主要生活在这一带。
1978年10月傅睿哲携妻子公差到越南一个多月,差点错过他的“幸运11月”。11月中旬他和妻子从河内出发乘火车回到北京。11月18日,英国驻华大使馆一秘 Roger Garside(罗杰加赛德)告诉他:“北京正在发生大事,我还不敢手捏把卡到底会发生什么,但我的骨头都在告诉我,留神正在发生的事”(引号表示完全据原文句子直接译出,下同。据作者各处散见文字组合译出我需要表达的连贯意思,或者根据逻辑需要做承上启下的背景铺垫内容,如上,不以引号标注,下同)。
傅睿哲穷于应付又接过几个其他电话,可刚一放下话筒,电话就又响了。“这回可不是又一个气喘吁吁、让我漏听了好多精彩内容的家伙。他是 Robert Novak(罗伯特·诺瓦克),《华盛顿邮报》著名专栏作家,……,他总能去一些神秘的地方,接触到当地某些人物,看清未来事态的演变……,他约我一叙”,“第二天下午3点30分,我准时到达……,他特别热心想知道我对邓小平的看法,因为他觉得第二天他将有一个良好的机会与这位铁腕副总理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