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97|回复: 4

《前进,达瓦里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1 12: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魔云精灵 于 2013-7-21 12:51 编辑

《前进,达瓦里希》(Вперед, товарищи[1])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2009级王一琳毕业作品。“达瓦里希”为俄语同志们”(товарищи)的音译。本片以苏联解体为时代背景,通过讲述一位小女孩在解体前后的心灵蜕变,表达了对苏联时代的怀念之情。全片片长仅8分钟,但在细节之处采用了许多的隐喻手法,意蕴丰富。作品发表后在中国 独联体国家等地的网络上引起热议。
剧情简介
达瓦里希(товарищи),俄语,“同志们”的意思。动画以剧中主人公一家生活的变迁,描述了过往接受的理想教育,与社会变迁中产生的一些现象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各种背叛、远离和消解,以及主人公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不顾生命地冲向带铁丝网的施工重地,在爆炸废墟的背景中给观影者极大的冲击。
该动画或许在表达对某种真切理想和不断背叛的现实的张力。
动画以剧中主人公一家生活的变迁描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以及对中苏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前进,达瓦里希》
这个时代,是人性的合理回归的时代,我们今天社会的文明,依靠分工细化,什么年龄段产生什么价值观,都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规律,但在苏联昔日的理想主义教育里未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引导,孩子们一方面接受着超于现实的理想主义教育,彰显高尚,另一方面,巨大的社会发展变迁,产生了一些制度的弊病,这与宣扬的价值观形成一种尖锐的对立矛盾。这个矛盾在短片最后的爆炸烟花中体现出来,在孩子告别生命时,还不忘为崇高的理想主义国家奋斗。苏联时代固然值得怀念,因为苏联精神是可贵的,但是,苏联本身需要完善的东西实在太多,而错误的路线走得太快,物极必反。视频最后那一幕,引人深思。
经典台词
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她的伟大,我们的战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她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
这是决战的最高指示,你要时时刻刻牢记,千万不能松懈,为了我们的胜利!
我要告诉你们,妈妈已经背叛了我们!他们都背叛了我们!
解读
转自桔子树小窝。
老咪就是列宁。
  费利克斯的全名是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是当时的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主席,这个组织就是后世克格勃的前身。
  贝利亚全名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是斯大林大清洗计划的主要执行者之一。
  我,代表无产阶级工农联盟,即广大贫苦的社会底层人民。
  “我们的家不是这些低矮的平房,有好高好高”,这是一个明显的隐喻代表现在要讨论的家园是精神上的。
  第一层住着列宁,第二层是费利克斯,第三层贝利亚,第四层是我;代表着共产主义信仰为基石,两个契卡主席保驾护航,再上面住着人民。
  但契卡这个组织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它保护了革命,另一方面,它在清洗中杀害了许多无辜者。
  所以作者用了两个契卡主席来代表她对这个组织的两分看法,一个是“钢铁的费利克斯”,一个是“斯大林的贝利亚”。
  动画里的贝利亚因为偷走了社会主义家园的屋顶被审判,代表着历史上的贝利亚因为叛国罪被枪决,
  妈妈代表了苏共高层,即“伟大社会主义的园丁”。
  在这个动画里妈妈的脸从未出现,代表苏共的权贵们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然而,是妈妈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它的伟大,我们的战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他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相信了妈妈话,以此为信仰,为之奋斗,建设。
  搬家代表着苏联解体,那场由苏共高层权贵们主导的,完全无视平民意愿的(有70%以上的前苏人民投票支持保留苏联)社会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妈妈卖掉了书(思想与科学),卖掉了费利克斯们(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一头冲向了另一条道路。
  妈妈说,我们终于可以离开平房,搬到“好高好高”的大楼上去,但这已经不是“我”最初期待并建设的那一个。
  在新的大楼里,电梯一直往下,代表着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经济如坠落般的崩溃。
  “我”问妈妈:大楼会不会被美国人炸掉。是指当时叶利钦为了提振经济引入的“休克疗法”,这是个美国人创建的理论,在整个疗法的过程中也需要美国给出大笔的援助。
  于是“我”很担心,俄罗斯经济会不会被美国炸掉。
  但妈妈揍了“我”一下,不许“我”再说。
  苏联解体后的“休克疗法”造成了卢布的恶性通胀,大量民间财富一夜蒸发,中、底层平民家贫如洗,生活水平迅速恶化。
  所以,“大楼”还是被美国炸掉了。
  光鲜夺目的美国卡通玩具代替了旧积木,代表着享乐主义代替了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热血情怀。
  电视里苏联要解体的新闻被静音,妈妈在兴奋地讨论着美国的化妆品;代表着人民已经听不到真实的声音,苏共曾经的高层权贵们热衷于用美式“化妆品”来掩饰自己的执政失败。
  直到此时,“我”才终于醒悟:“妈妈背叛了我们,他们都背叛了我们!
  “我”往回跑,看着曾经的家园(信仰)被炸得粉碎,然而在火光中,“我”看到了曾经的战士们,我们的同志,“我”又拿回了决战的最高指示:前进,达瓦里希。

  即使妈妈背叛了我们,“我”也要用自己的力量保卫“积木”。
  这个动画拍得不复杂,稍微了解一些苏联历史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人都能看出背后的隐喻。只是在当下的中国,这样的人恐怕已然不多。共产主义理论虽然有他不成熟的地方,但不可否认他的伟大。共产主义理论兴起的时代与现在这个社会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那个年月里,是他旗帜鲜明地站在工农那一边,站在社会最底层最受压迫的那些人身边。现代人津津乐道的民主、自由、人权、平等这些理念当年都是共产主义理论的一部分,你现在看到的世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号称哪种意识形态,都是被共产主义理论深刻影响后的世界。没有共产主义,就没有亚非拉的民族解放热潮,没有劳工阶层的兴起,没有工会组织,没有8小时工作制,没有全民福利计划……目前,日共是日本第四大党,法共是法国国会第四大党,西方政治圈所谓的左翼政党,多半与共产主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共产主义不是苏联的,也不是中国的,这是一种理论,虽然相对小众,但仍然通行全球。共产主义的理论与理想跟这个地球上的共产党派们曾经犯过的错,是两码事。人有可能犯错误,也有可能背叛理想,但信仰不灭。
其次,很多人想到共产党,就想到肃反,好像这是共产党的特色,但其实在那个年代的很多政党都有过类似的内部清洗行为,远得不说,说近的。1927年国民党清党,杀得血流成河,据说杀掉三万共产党,三十万国民党。所谓肃反、整风,只是把一些老词改头换面了一下罢了。我再翻译回去大家就懂了:党同伐异,排除异己。这与意识形态无关,实为人类千年劣根。
最后感谢王一琳同学的出色作品,唯愿我们的战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即使“妈妈”背叛了我们,我们仍然捍卫自己的信仰。
  P.S.
  1、妈妈提前下班代表着当时80年代末的的苏共高层已经开始偷懒,不干正事了。

  2、贝利亚藏起来的那块积木莫非就是至今都把苏共党员证放在抽屉里的著名无党派人士——普京大帝?
================
其他解读
解读《前进,达瓦里希》
  片中家的第一层,住着一只叫做弗拉基喵尔的猫。这只猫就是列宁。苏联的建立者。
  第二层,住着一群以名叫费里克斯为首的鸡群。这只鸡叫做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他创立了克格勃。
  第三层,贝利亚。秘密警察,大清洗的执行者。
  第四层,最高层,人民。权力属于人民。
  妈妈,社会主义的园丁。指苏共的党员们。
  1分钟时的那个镜头,费力克斯训斥一只小鸡。其他几人不屑。指的是。托派和斯大林派的分歧。
  接着贝利亚受处分。现实如此,被秘密处决。
  费力克斯接受的最高指示,克格勃即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权力非常大, 涉及苏联国内的所有领域。
  2分45秒,紧急状态委员会。即是819政变。具体自己百度。
  2分49,喵咪死去,苏共垮台。克格勃解散。
  3分40,电梯往下开。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大幅倒退。
  3分46,提到美国被打。叶利钦上台之后俄罗斯拥抱西方,全面听从。
4分24,看到被贝利亚藏起来的积木(这里的积木或许指曾在克格勃任职的普京)
4分55,他们都背叛了我们。苏联到俄罗斯对于官僚们而言只是换了层皮。
  5分28,有一声爆炸,或为拆迁爆破,然后背景变红,小姑娘或许是一个悲惨的结局,然后她看到了费力克斯等达瓦里希,回顾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往事。
----
  ----
  小姑娘,理想主义者,象征手法。就是普通的劳动者和人民。

  她最开始信任妈妈,一心报效祖国和建设国家,怀着一颗纯真的心,直到最后国家解体时,她还是坚持着信念,最后才发觉她其实是被背叛了。
  她自己无力回天,只能默默的站在理想的废墟上守护理想。
  妈妈,就是苏共(统治的官僚们),她最开始鼓励人民建设,又推翻了人民的理想(积木);她开始提前下班了,又鼓励人民接受西方的东西,不允许人民质疑西方(在电梯里小女孩说的话被打了一下),将国家最后的一点颜面卖了出去(卖掉的书,宣传的意识形态破产,理想变成论斤卖。即是向钱看之意),她是理想的叛徒,也是人民的叛徒。
  说白了,作者怀念的是苏联建设国家的那股精神。
  更多的暗指,熊死兔悲。大可看看我们现在的状况。不要让祖辈的荣耀付之一炬,不要让父辈的辛劳化作泡影。战斗在敬畏中,而不是消失在回忆里。
  
  最后用作者的话来结尾:
  我们是第一次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人们从未曾走过的道路上。
  不管未来怎么样,希望达瓦里希的精神永远都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她的伟大,我们的战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她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永远。
观后感想
正如,若是给壮年的俄罗斯男子听《联盟必将获胜》,能使他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这部仅仅只有8分钟的动画短片,带给许多人的不仅是热泪,还有的便是思考和感悟。
一个国家用它的诞生启迪了中国,同样,这个国家也用它的消失警醒了中国。
当,这部片子中的小姑娘告别死去的弗拉基米尔(猫),送走了贝利亚等伙伴(鸭子,鸡群),离开了自小生长的家园(平房)时,这个小姑娘就真的迷茫了,妈妈,背叛了她和她的伙伴,她唯一能做的似乎只能默默接受,接受床上那毛绒绒的一脸无害的米奇老鼠,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芭比娃娃,但是,幸运的是贝利亚无意中为她留下的那最后一块积木,告诉她,“我们曾经在一起过,我们曾经一起奋斗过,我们是达瓦里希,我们是同志!”
奔出家门后,小姑娘在拆迁的火光中死去(作者原意如此)。幻觉中她似乎回到了那个大家一起奋斗前进的时代,即使遍地瓦砾、断壁残垣,但她仍选择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梦想奋斗下去。
曾有无数人为了坚守内心的理想成为了殉道者,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们的精神从未远去,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的呼喊仍穿透层层历史的云烟回响在耳边,即便百转千回,却永远激励我们向前。
前进,达瓦里希——关于崇高与卑劣,关于理想与背叛,关于成长与死亡,关于未来与现实。关于人类。“一个小女孩,走着走着,死了”(作者语),理想死了,崇高死了,还没成长起来的希望也死了。因为背叛。人类没有了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5 22: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要强调一下俄罗斯怀念苏联仅仅是为了找回大国的感觉和民族荣誉感 毕竟苏联时期是俄罗斯人民与各族人民-苏维埃人民在世界最鼎盛 最被敬重的时期 记住 苏维埃的解体 俄罗斯联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虽然是戈尔巴乔夫自毁长城 但是没有以俄联邦主席叶利钦以及来自俄联邦的几位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几位俄罗斯人(激进民主派)的压力 苏联不一定倒得这么快  经济失衡 民族矛盾那是内部矛盾 如果能掩盖住 私下解决 使伤口不扩大化 那么苏联完全还有最后一次回头从而中兴的机会
我支持楼主的言论 不过要强调一下俄罗斯怀念苏联仅仅是为了找回大国的感觉和民族荣誉感 毕竟苏联时期是俄罗斯人民与各族人民-苏维埃人民在世界最鼎盛 最被敬重的时期 记住 苏维埃的解体 俄罗斯联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虽然是戈尔巴乔夫自毁长城 但是没有以俄联邦主席叶利钦以及来自俄联邦的几位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几位俄罗斯人(激进民主派)的压力 苏联不一定倒得这么快  经济失衡 民族矛盾那是内部矛盾 如果能掩盖住 私下解决 使伤口不扩大化 那么苏联完全还有最后一次回头从而中兴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6 08: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主义万岁!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哈哈哈,看毛泽东文集,豁然开朗,咱们不能走回头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7 18: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齐鳖大圣 发表于 2013-7-26 08:55
共产主义万岁!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哈哈哈,看毛泽东文集,豁然开朗,咱们不能走回头路!

达瓦里希,有空再看一下鲁迅全集,你就会更加理解中国更加理解毛泽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7: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写作,特别是晚年频繁的文化战斗,对鲁迅的健康有很大的打击。鲁迅这个人很不注意自己的健康。鲁迅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死亡的态度,一个是拼命做,一个是随便死。他不追求生命的长度,他讲究生命的质量和密度。这个拼命做也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当苦工似的特别苦,而是乐在其中的那种苦,看上去很累,但是他乐在心中。
正因为他的这种生命态度,使他的晚年消耗很大,有了病也不及时治。抽烟、喝酒、吃零食,晚起晚睡不锻炼,所有这些毛病他全都有。还有人开玩笑,要加上一条太太比较年轻,可能这些都不利于鲁迅的身体健康。反正鲁迅最后一天不如一天了,有人推荐他去日本养病,他不去,宋庆龄推荐他到苏联养病,他也不去,他觉得他的位置就在上海。
鲁迅曾经写过《死火》。《死火》表达出鲁迅的生死观,他说人生两个结局,一个是冻灭,一个是烧完。反正都要死,鲁迅说我选择烧完。与其冻灭,不如烧完。因为冻灭的意思是什么呢?你的能量还没有消耗尽,你的生命结束了。就好像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似的,人都死了,钱没花完,属于冻灭。鲁迅选择烧完,我把我的能量全部奉献出来后,我也死了。所以他选择这种战士的死亡。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去世了,死的时候是五十五周岁。五十五岁在我们看来太可惜了,至少再战斗二十年,但是在当时那个寿命并不算低。鲁迅到了四十多岁以后,文化界就已经称他为老人。包括攻击他的人,塑造鲁迅的时候都把他塑造成一个苍然老贼,把他塑造成一个老家伙。鲁迅之死引起了不但是全中国,而且是全世界的震动,还有悲痛。鲁迅当时被看成是中国的高尔基,当时民众曾经申请国民政府以国葬的规格给他下葬,但是国民政府没有批准。政府不理,于是民众自发起来,有三万多人参加,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棺木上盖着一面旗帜,写着“民族魂”。
鲁迅去世之后他得到的评价是不计其数的,包括他大部分的敌人,骂他的人和被他骂过的人都给予他非常高的评价。其中毛泽东的评价是影响最大的,他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中国最可怕的东西不是没有钱,不是没有工厂,不是没有机关枪,而是没有硬骨头,满地都是奴颜和媚骨。这样的国家是没有救的,幸亏有了一个鲁迅。鲁迅不光是中国的,是整个东亚的,是整个第三世界的,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指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还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说他写的东西都是与黑暗战斗的,所以他希望随着黑暗时代的过去,人们应该忘掉他,批判黑暗的东西应该与黑暗一起消逝。也就是说当人们老记得鲁迅的时候,说明这个时代还有黑暗。鲁迅的话这么振聋发聩,一说就说到我们心坎上去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按照鲁迅的思想,好的时代的到来,应该以忘掉鲁迅作为标志。(据《国文国史三十年》)
鲁迅的精神
鲁迅的现实精神是跟反对黄金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在“五四”时期很多思想家提出了很多美好未来的目标让人们去奋斗。鲁迅也不否认那个黄金世界,但鲁迅执着于现在,他反对空想,不重视彼岸。他也不是说死死地守住此岸,不到彼岸去。他重视的是怎样从此岸到彼岸,他重视的是路。你告诉我这个路怎么走,不要光告诉我明天很美好。
既然他重视现实,他不重视希望,那么再进一步鲁迅说希望是不存在的。一般人没有希望活不下去,我们多数人怎么度过这黑暗人生啊?我们要互相欺骗。
孩子学习累了,妈妈说没事,今天累了不要紧,上了大学就好了,上了大学妈就不管你了。上了大学还管你,大二了,还没有女朋友啊?妈都急死了。永远要管你,但是每次用一个下一步的希望来欺骗你。
老百姓是这样,知识分子是这样,政治家也是这样。我们大多数人靠希望支撑着自己的生命,而鲁迅就敢于说出真话来,鲁迅说希望其实是假的,绝望才是真的,没有希望才是真的。
鲁迅这样说是不是过于偏激呢?一种看似偏激的言论,如果它针对的是另一种偏激的言论,恰恰就是中庸之道。当人们都耽于虚幻的希望时,鲁迅呼吁要绝望,看事情首先不抱希望。
鲁迅为什么能够成为最坚强的战士?能够抵御各种诱惑?是因为他没有个人欲望。当然你说完全没有欲望吗?那恐怕也不是事实。我们说基本上他可以克服个人欲望,一旦有一个欲望能够成为他障碍的时侯,他可以毒蛇在手、勇士断腕,我不要这个。当一个人这样想清楚的时候,就没有什么能够战胜你。所以绝望的态度其实就是无欲则刚。
鲁迅是最坚强的革命战士,恰恰因为他对革命不抱希望。曾经有共产党的人跟他聊,展望将来革命的前景,说革命胜利之后咱们干什么呢?鲁迅说革命胜利之后,我可能穿着一个小红马甲,在上海扫马路。
他对革命是不抱希望的。他支持革命就因为革命是正义的,革命是解放大多数弱势群体的,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让阿Q、小弟、祥林嫂,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我可能恰恰要作出牺牲。
我现在工作,每个月拿三百块大洋,革命之后可能只拿三十块大洋,但是我乐意。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虽然不是共产党人,但是他比很多共产党人还要讲马列主义,他是共产党人之上的,超人一般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1 21:10 , Processed in 0.1094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