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14|回复: 0

蛮讲:中国22万亿元银行理财监管框架搭建完成,资管行业转型行在途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4 13: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周末正式落地,国内22万亿元人民币银行理财的监管框架由此基本搭建完成。银行理财业务将真正实现独立运作,实现与传统业务之间的风险隔离。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银行理财投资模式的转型也迫在眉睫,以尽快应对过渡期结束后的大资管行业竞争。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银行加速设立理财子公司,盛行一时的通道业务将自然而然地萎缩。在资管新规拉平政策之后,未来资管行业的监管套利机会明显减少,竞争会明显加剧,比拼的核心将是投资研究和风险控制;同时,公募基金固收产品的市场份额将受到挤压。

  “通道业务会逐步萎缩,这也是监管的初衷以及政策所希望的;至于政策红利能否抓住看银行布局和转型的速度了,优势劣势都很明显,银行理财过去相对单一的投资模式也要及时改变和调整,也需要搭建投研机制和团队。”一位监管官员对路透称。

  FOST咨询首席研究员冯建林指出,之前由于银行资金运用受到监管限制,因此不得不借助于券商及信托等通道。现在理财子公司受到的监管约束较小,开展业务便捷,投资标的多样,银行借助通道的需求基础已大幅削弱,预计通道业务将自然萎缩。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的管理办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变动:

  在自有资金投资方面,参照同类监管机构制度,适度放宽自有资金使用范围,允许理财子公司在严格遵守风险管理要求下,将一定比例自有资金投资于本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即“不得超过其自有资金的20%,不得超过单只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0%,不得投资于分级理财产品的劣后级份额”。

  在股权管理方面,银保监会采纳市场机构反馈意见,在鼓励各类股东长期持有理财子公司股权、保持股权结构稳定的同时,为理财子公司下一步引入境内外专业机构、更好落实银行业务对外开放举措预留空间。

  在内控隔离和交易管控方面,参照同类资管机构监管制度,在投资管理与交易执行职能相分离、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和异常交易监控机制、对理财产品的同向和反向交易进行管控,以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监管要求。银保监会已着手制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配套监管制度。

  中信证券银行团队研究报告指出,未来子公司模式与总行专营模式并行,行际间分化进入深水区。具体来看,大中型银行采用双轨模式,一方面总行运作平稳处置存量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子公司享受销售门槛、投资范围和销售渠道优势,预计在固收+非标基础上,探索权益投资业务。双轨过渡安排有助于银行在表内外隔离过程中缓释表内负债端压力。

  小型银行则延续总行专营模式,中长期限看,子公司业务推进带来行业头部集中,部分小银行退出理财业务,成为其他理财子公司的销售渠道存在可能。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银行可以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也可以选择不新设理财子公司,而是将理财业务整合到已开展资管业务的其他附属机构。银行通过子公司展业后,银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继续处置存量理财产品除外)。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总体运行平稳,6月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21万亿元,7月末为21.97万亿元,8月末为22.32万亿元。

  理财子公司挑战不小

  在理财子公司相关政策明朗之后,商业银行正在火速成立理财子公司。

  截至11月底,包括国有五大行在内的19家商业银行公开宣布成立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在10亿元到160亿元之间,不过,目前这些方案仍只是通过董事会决议,还没有经过监管部门批复。

  根据管理办法,银保监会应于收到申请的4个月内作出批复,结合《管理办法》落地时间,预计目前拟设子公司的19家银行将于2019年一季度集中获批;同时,理财子公司筹建期为6个月,加之开业申请的监管核准期限为2个月,据此推算,各家银行子公司的最早开业时间将在明年四季度。此外,监管方面净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配套制度落地亦需要一定时间。

  中信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认为,银行在理财业务子公司化以后,有着显着的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大、客户优势以及销售渠道和固收+的优势。比如,建设银行(601939.SS)(0939.HK)截至6月末理财余额1.95万亿,如果20%投向权益,流向权益市场资金规模也将达4,000亿,其资金规模是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3-4倍。而且,银行一直是债券市场最大的买方。

  当然,银行系子公司也有劣势,如对权益市场不熟悉、投研体系不健全、投研队伍和人才缺乏、金融科技亟需完善、亟需打造业务特色等。

  一家国有大行资管部负责人也对路透坦言,当前投研能力相对薄弱是客观问题,投研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尽管子公司公募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但大多数银行并不具备投资二级市场的能力。同时,目前银行资管业务尚处于调整期内,银行资管的重心是在不流失客户的情况下实现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权益类市场较大的收益波动不符合当前银行资管的诉求,因此短期内银行理财资金大量流向股市的可能性不大。

  一家正在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的银行资管部负责人亦表示,目前挑战还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能不能尽快到位。IT、系统、中后台估值清算和风控,然后是机制制度能不能吸引一些领军人才来银行理财平台带动明星产品,最后才是渠道和产品布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亦谈到另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如何处置不良资产。从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推出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银行保本和非保本理财产品市场规模接近30万亿元,但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对外公布过理财业务的不良资产规模。

  据粗略估算,目前银行理财业务不良资产规模在1%左右,即3,000亿元。“如果成立理财业务子公司进行独立经营,如何处理这些不良资产将可能要提上议事日程。虽然理财业务属于表外业务,未像表内信贷业务一样进行分类,但考虑到资本金压力,银行缺乏让表外业务回归表内的动力。如何化解不良资产,将可能成为理财子公司设立之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董希淼称。

  资管行业竞争加剧

  银行理财子公司加速入局,打破了原有资管格局。业内普遍认为,公募基金是最先受到冲击的行业,尤其是主打债券、货币的基金公司,资管行业竞争将加剧。

  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基金销售渠道中银行代销量将进一步下降,且公募基金固收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遭受挤压。

  她并指出,目前,中国公募基金管理资产中约有80%份额涉及固定收益投资,其中货币基金68%、债券型基金0.1%、混合基金12%,由于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所占规模相对不高且主要以信用债为主,与银行理财具有差异性。

  不过,主要以投向银行定存、大额存单、央票等短期资产的货币基金,无论在收益率(集中于2%-3%区间)还是投资风格上,与银行理财产品有着较强的替代性,而银行本身长期作为此类投资的参与者,其在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资产(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占比约为六成。

  “银行理财子公司一旦发挥固收投资的资源优势,并依托母公司在流动性管理上的支持,将直接替代公募基金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她称。

  在前述资管负责人看来,不少大型公募基金在固收领域和投研团队上都已经形成的各自的优势,未来银行和和公募还是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发挥各自所长,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03:35 , Processed in 0.1406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