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931|回复: 0

卡夫卡:我不想做药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3 10: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刷微博偶尔刷到一条消息。
  在这篇报告里,伟大的高盛公司在研究Gilead Sciences的丙肝治疗法后抱怨这家企业,不应该搞这么成功的药,90%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会痊愈,这就导致未来传染率下降,未来潜在的患者群体消失,简直太糟糕了。可以设想,高盛的分析员们对这家医药公司一定会给出卖出评级,并且对类似的,发明出真正有效治愈疾病的药品的医药企业,不建议资本给予支持。

  我百度了一下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毫无疑问,丙肝是一种非常恶性的传染性疾病。从白左们一天到晚谈的人道主义,信仰角度看,有药厂能攻克这项传染病,这应该是感谢上帝的。但华尔街的眼睛雪亮,能让人掏钱的药才是好药,能让人持续不断的掏钱的药才是好药中的好药。

  所以,对于资本而言,最好的药大概就是奥施康定之类的。

  今年5月1日,中国履行了对特朗普总统的承诺,列管所有芬太尼类的药物,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大力宣传,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芬太尼类的药品实际上就是合成阿片。

  阿片的名声太坏,所以大家都还能心怀警惕,但谁会防备医生开出来的奥施康定呢?它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羟考酮,(大名鼎鼎的海洛因的化学表亲,其强度高达吗啡的两倍),因为其中加入了缓释机制,通过在半天时间内缓慢释放药效来试图抑制上瘾,所以在1995年得到了药监机构批准上市。

  这种药物在我国有严格的管理要求,通常是癌症晚期病人使用的止痛药,因为癌症晚期病人不怕成瘾。

  但这无疑是符合华尔街认定的好生意模式的,所以,很快各路资本齐齐助兴,普洛公司这款神药通过各种媒体和全美各个诊所流向患者。

  淳朴的美国患者被洗脑以后,牢记:有疼痛,吃奥施康定。

  小诊所的医生给病人开处方根本无法监控,医生被药厂贿赂之后,给你包治百病的奥施康定,病人拿着处方去药房吃着吃着就上瘾了。

  接着病人服药的间隔越来越短,剂量越来越大了,若是停药了,大部分人会感到恶心、焦虑、疼痛无比。这是很明显的上瘾症状,本来大家只为了缓解症状,没想到却因此成了瘾君子,但你以为药厂会承认吗?不会!他会各种狡辩解释,并聘请强大的法律和医药团队来为自己辩解。

  普洛公司的老板靠着这个神药赚来了140亿美元的身家,这是资本主义伟大医药工业的骄傲。

  当然,像这种明显害人的毒品也很难长期生存,毕竟无差别的引诱人吸毒有可能就坑了金字塔顶端的某些人。

  2007年,普度公司因为虚假宣传被罚款6.35亿美金,但是,直到现在,药还在卖,只是停止了向医生推广,裁减了一部分销售代表。

  毕竟它现在已经出名了,庞大的药奴群体已经形成了,不愁没有稳定的销路。

  当然,止痛药是个特例,但是在别的药品上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呢?

  我们再怎么擅长思考,当疾病降临,谁也无法逃脱恐惧,此时医生说要吃XX药,难道你会有勇气说不吗?

  我的群里有一个刚毕业的小医生,属于比较擅长思考,也有正义感的人。

  我跟他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告诉我,医生都有医生指南,什么病用什么药,所有的数据都是由药厂提供的,要是患者某项指标不对,你给他按照指南开药,医生没有任何责任,但是如果你敢于抛开这些指南,告诉患者不用吃药,那么人家一旦出了问题,是谁的责任?

  几年前,他有个师兄曾到一个非常偏僻,连路都没有通的贫困的村子里去搞帮扶医疗,村子里的老人家七八十岁,一辈子没有看过医生,一量血压,都是170以上,高的都能差不多到200,但个个活蹦乱跳,能吃能喝能干活,如果按照医生指南,这些人必须要吃降压药,可是人家没有任何症状,这到底是该治还是不该治?

  但是,在城市的医院里,这是没必要考虑的事,医生按照医疗指南,看到你血压这么高,一定会让你吃降压药,而且指南里会建议你,终身服药。

  如果不服会怎样?后果自负,谁能把自己的生死当玩笑来检验服药的必要性?所以现在慢性病越来越多,指标检查的越来越复杂,然后对应给你各种药品,你就一直吃下去吧。要是吃死了,那是你病得太严重了,怪不了别人,更怪不了药厂。

  这个月,财政部会同国家医保局成立部际协调工作组,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77家企业被列入稽查检查名单。重点围绕医药企业的费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其中包括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销售返点现象。

  销售返点这种系统性的腐败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查处,但到更高层次呢?那些要你持续服药的疾病治疗方案呢?

  患者个体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分辨治疗方案是否有问题,他只能被动接受。医生呢?再洁身自好的医生也无法对抗整个体系,他从上学时候,学的教材里都已经告诉你某病要吃某药,采取某种治疗方案。谁也不可能打破整个世界医药体系形成的巨大的利益网络。

  投资银行家们告诉医药企业,这是门生意,别把人治死了,最好是让他好一点,但必须得治一辈子,你能做出这样的产品,大家都来投资,否则,金钱的力量立刻碾碎你。

  最后,当过了房奴、车奴,你以为到老终于能消停点,谁知道,最后不得不成为一个药奴,一吃就是一辈子,到死的那天为止?

  到底是吃药延迟了你的死亡,还是吃药让你早早归天呢?谁都没有办法解释。

  在医院里,肿瘤科永远是最赚钱的地方,因为,进来的人,得了恶性肿瘤的,谁也没打算好好活着出去,但是,越是贴近死亡,越是想要花钱求生存。我朋友的父亲,查出来癌症晚期以后,不过两个多月,花掉了一大笔费用以后,人还是走了。

  子女非常孝顺,所以用尽了一切治疗手段,每天打点滴就是好几千块,平时一个好人这样打针都会身体不适,何况是身体虚弱的老人家?到底有没有被过度治疗,既增加了老人的痛苦,反而还减短了存活时间?一切不得而知。

  我的医生粉丝有一名患者,检查出肝癌晚期,因为实在是没有钱,治疗不起,只好开一些中药来随便吃吃,反而存活了5年,癌细胞和病人都在,不能说身体健康,但是依旧活着。

  以上也许是个案和特例,不足为证,但我作为一名大外行,有时候会想,有必要那么狠狠的治疗吗?

  最近有一则著名养生专家59岁去世的消息,在朋友圈里流传,本来在人均寿命74岁的今天,稍微养生一下,最少也能扛到80以上吧,为何专家59岁就死了?这是专家水平问题还是养生是个伪命题?还是不得而知。

  现代医学建立在西方人的解剖体系上,人被当成了可以标准化的机器,似乎哪项目数据不对,就要立刻用药把它纠正过来。

  然而,我们是不同的个体,也许不一定要标准化,也许有些指标高一点,是人身体自我调整的一种方式,你把它纠正的,然后就要一辈子纠正下去,这里到底是谁的错?

  我在群里跟大家开玩笑说,我根本不检查身体,检查出来小病,自己就能好了,要是有啥大病,肯定会被治并且吓死了,既然如此,何必去检查呢?不如保持相对良好的生活习惯,佛系生活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2 04:20 , Processed in 0.1406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