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84|回复: 0

卡夫卡:戈尔巴乔夫:红场不相信眼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1 16: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列宁在演讲

  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静静的顿河的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噢噫,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
  噢噫,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为什么这样浑?
  啊呀,我静静的顿河的流水怎么能不浑!
  寒泉从我静静的顿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银白色的鱼儿把我静静的顿河搅浑。
  ——哥萨克古歌

  开篇的这一段来自我最喜欢的小说之《静静的顿河》,有个非常洋气的朋友曾狠狠的批评了这种“庸俗”的审美:

  俄罗斯也好,苏联也好,要么贩卖悲情,要么贩卖野蛮,要么贩卖辽阔,还有什么?

  也许是俄罗斯特别孕育了这种被小布尔乔克们看不起的近乎野蛮的悲壮,才诞生了苏联。

  苏联的全称叫什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苏联甚至就没有国歌、国旗,要有,他的国歌就是国际歌,国旗就是镰刀锤子党旗,苏联是什么?苏联是世界无产者的国度!

  但是理想越是伟大,现实便越是难以实现,人们可以为了理想而热血的斗争,战死沙场,但不能只装着理想在油盐柴米里度日。
七代苏联领导人

  斯大林从列宁手中接过了布尔什维克的旗帜,却在建设中走向了红色帝国之路,对于深植于俄罗斯沙皇文化的民众来说,一个红色沙皇更容易接受。

  他粗暴的修枝剪叶,把自己认为一切无用的全部都清洗掉,甚至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在被别人报复的恐惧里孤独离世,后来的人,既没有能力全面否定,也没有勇气继续路线。

  后面的五代领导人一代比一代懦弱,从勃涅日涅夫开始,苏联的政坛形成了独有的老人政治,新鲜的激动的血液在下层翻滚,因为得不到上升空间而沸腾。老人们也不满,他们的特权到自己死的那一天肯定就消失了,自己可爱的子孙们,又要跌落到谷底。

  说到底,封建社会才能世袭权势,现代国家里,能世袭的只有财富,但是没有权势的财富有多危险?各位不妨看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大富豪们!

  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本勾结在一起可以左右国家,财阀们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所谓的民选总统之流的,不过是挂在狗肉上的羊头。不信看看韩国,得罪总统没关系,得罪财阀只有死路一条,致敬伟大的资本!

  老人政治里只能出内斗高手,权术高手,出不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这里,理想不过是披在权谋上的华丽外袍,但权谋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不堪一击!

  当老人政治家们一个个死去,那些剩下的权贵们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只要不改革,那么按照自然规律,必然有新的一批人上来取代原来的特权阶层,新人们在争权夺利的时候,保不定再出一个斯大林式的强人,用铁血的手腕,再来一次信仰纯洁的大清洗。

  于是,政治局里的年轻人,难得的糊涂蛋,信仰上的者,权术的高手,逻辑上的不着调分子——戈尔巴乔夫就被推举出来了,在后面则是一帮打着民主改革自己打小算盘的权贵分子。
戈尔巴乔夫

  一

  戈尔巴乔夫跟许多前苏联领导人一样,出身平凡。

  1931年3月2日,戈尔巴乔夫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红军区(赤卫军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村集体农庄的机修工。

  因为德国入侵,戈尔巴乔夫10岁就开始失学了,从15岁开始参加工作,任农庄的拖拉机机械站机械师。因为工作勤恳努力,1949年被授予劳动红旗勋章。

  1950年,被推荐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在校期间,以其远胜同龄人的成熟以及优异的成绩成为被组织关照的精英分子,很快入党,到1955年毕业回到家乡步入仕途,一路青云,到1971年40岁的时候,就已经当上了苏共中央委员。

  这是个火箭干部!但在苏联独特官僚体系里,如果没有一个伯乐一路呵护,戈尔巴乔夫是不会去的如此成就的。是的,他的贵人就是苏共第五任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如果仔细比较两者的话,会发现他们在相貌上到有几分相似。
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是第一位克格勃出身的苏联领导人,普京大帝算是接了他的衣钵吗?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有了他,才有了后来的普京。

  这是苏共老人团里最后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当年的布拉格之春是他一手策划,后来的阿富汗战争也是他极力主张的。

  在苏联腐败泛滥最严重的勃列日涅夫时期,安德罗波夫是苏共中央政治局中极少数不讲究吃喝、不酗酒、不搞特权的政治局委员之一,他上任后就开展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因为他长期担任克格勃主席,所以党内大员们的猫腻被他看得清清楚楚,一旦他将反腐败的矛头指向了政治局委员们,安德罗波夫的生命就到尽头了。

  这位铁血硬汉执政仅维持了15个月,就因长期肾病而病逝,而根据其后解密的档案,CIA在几个月前就知道他将死的消息了。

  安德罗波夫是强硬的改革派,他理智且不盲目。他认为在经济领域应采取根本的措施,但改革必须谨慎,政治体制的改革应在工业和农业改革取得成效后进行,改革和民主化的进程应有利于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潜力,不应违背苏联国家利益;在人们的吃穿问题解决之前,不宜“加速民主化进程”。

  所以安氏先从用人入手,提拔了很多出身KGB系统的年轻干部,在打击腐败的同时,先用换血来冲击腐朽的老人政治。但很可惜,很快他就死了。

  关于安德罗波夫之死,《苏联灭亡之谜》的俄罗斯作者亚·舍维亚金写道:“安德罗波夫身上所采取的方法,就其本质而言,可以认定为‘操纵死亡’。他身上所发生的事情的根本就在于让他在所需时刻死掉:不早也不晚。”

  这次死亡是传导性的,在他之后接班的契尔年科在任13个月死去,在此期间,苏联和东欧各个盟国的军界大佬纷纷心脏衰竭而死。

  契尔年科在位的13个月里,实际上是给安德罗波夫的改革偷偷的下了点小绊子,没办法,毕竟是勃列日涅夫一手提拔上来的,契尔年科柔软的心肠和衰老的肉体让他无法用强硬的手段再来打压这位前领导了。
勃列日涅夫和契尔年科

  三年死了三位最高领导人,这怎么说也不是件好事,三年里,改革的方向左歪右拐,这让社会上上下下都是颇多怨言。

  戈尔巴乔夫无疑是个口才出色的演讲家,讲改革讲的头头是道,但他缺乏铁血的手段和政治智慧,又有大权独揽的野心。安德罗波夫以为他能接过自己改革的衣钵,但从来改革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能完成的。

  改革必然要除旧布新,除旧就要动很多人的利益,布新虽然能扔出点奶酪,但这是要扔给自己支持者的,从来改革成功,背后都要有强大的力量支持,安德里波夫有KGB,有军队,有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信仰,戈尔巴乔夫有什么呢?除了相对年轻的身体?

  二、

  中国人讲究的是必先正其名,等到戈尔巴乔夫登上了储君的位置,自然有大批人投效过来,如果他熟读了主席的《矛盾论》,就会懂得怎样分清主次,循序渐进的名至实归,在权力稳固以后再慢慢推进改革进程。

  可惜戈尔巴乔夫想法太多,书读的太少,又掌权心切,一旦有些老谋深算之辈输出手腕撩拨,很快就喝了迷魂汤,掉进了计谋之中。
雅科夫列夫

  1983年,戈尔巴乔夫访问加拿大,时任大使的雅科夫列夫利用自己与加拿大总理的私交,让西方媒体大大的赞扬了一通戈尔巴乔夫,这场外交格外成功,这让戈氏很长脸,无形中也增加了点政治筹码。立了大功的雅科夫列夫就立刻被引以为心腹,谁知是引狼入室,铸下大错。

  雅科夫列夫青年得意,30岁就已经进入了苏共中央,并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后来还被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

  美国情报机构曾于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重金招募了一批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苏联学生,其中就包括雅科夫列夫。苏联前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在1992年回忆录指出:在克格勃档案中至今保留着50年代雅科夫列夫留学时代与中央情报局基干人员的合影,但克格勃当时并没有弄清中央情报局是否招募了他们,还是只限于一般性接触。

  但是一个年轻气盛,前途远大的年轻人,从近乎于清教徒的苏联来到美国,又接触到诸多思想解放,行为开放的美国年轻人,看到花花世界,很难用纯粹批判的观念去看待资本主义的一切,即便是没有很快变节,这一切在他心灵上留下的烙印也够让他步入歧途的。

  1973年,已经是苏共中央委员、中央代理宣传部长的雅科夫列夫遭遇了他人生中的政治寒流。因为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批判大国沙文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文章,他被解除党内职务,派往加拿大任大使。一待就是10年。

  感谢亲吻狂魔勃涅日涅夫,要是斯大林,哪怕是赫鲁晓夫在位,雅科夫列夫起码也是个流放西伯利亚板砖。且不论政治倾向是否正确,但身处要职,公开发表这种明显质疑现有路线的文章,无疑是毫无组织纪律性,这样的人,不请出去,留下来好挖坑吗?果然他就开始挖坑了!

  1985年戈氏上台后,雅科夫列夫迅速连升几级,当上了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一跃成为党内主管意识形态的主要人物。

  有人说雅科夫列夫是“戈尔巴乔夫的影子和替身”,这无疑是荒谬的,事实上,手段戈尔巴乔夫不知不觉成了雅科夫列夫的傀儡和牵线木偶。

  《莫斯科新闻》这样形容两人的合作方式:雅科夫列夫先在理论上提出某种思想,随后,这些思想便会成为戈尔巴乔夫言论中的日常口号。

  其实双方这种合作在中国历史上有先例,比如说秦二世和赵高,当然,戈尔巴乔夫没有秦二世那么蠢,但在权力欲刺激下,也好不到哪里去。

  党内外都是老资格,虽然死了一部分,但毕竟活着的更多,政令不出克里姆林宫的痛苦想必是经常有的,戈尔巴乔夫总以为一潭死水里,从外部引进一条鲶鱼,能让大家都动起来,争先向自己靠拢,谁知道引进来的是一条大鲨鱼,正长大了嘴巴,憋着十几年的气,准备狠狠的搞一回报复。

  三、

  1985年日内瓦峰会上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相谈甚欢,总归是心里没底,所以想要借助外部的力量背书来向国内的同胞们宣告自己的伟大。
戈尔巴乔夫和里根

  看看这张照片里传递的肢体语言,戈尔巴乔夫的表情小心翼翼里带着讨好,明明是冷战时期势均力敌的两个大国,当国之人何至于此?

  庚子年以后的慈禧太后,经常就是这幅“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表情,为什么呢?当时大清已经摇摇欲坠,慈禧拼光了所有的政治筹码搞出来的义和团事件,最后让东南督抚们都签文书自保了,老佛爷需要洋人们的点头支持来对内施加政治手腕,保持权势不堕。

  此时的戈尔巴乔夫焉能不做此想?

  安德罗波夫当年的铁血反腐事业半途而废,契尔年科上来就做了和稀泥的和事佬,但克格勃的力量并没有遗传到手,戈尔巴乔夫等于是麻杆打狼两头怕,继续搞下去,固然有可能取得胜利,但他自己并不能像安氏那样洁身自好,自己人队伍里一身黑料的也不少。就此妥协,终止反腐的话,这腐败已经揭开了盖子,大约已经成了老百姓日常磕牙时的谈资,舆情不利!

  这时候如果里根之类的西方大佬能予以肯定的话,雅科夫列夫这类笔杆子再到处宣传美化一下,改革家的美名就会加持,这样推动内政大概也能方便点。

  但西方的胃口很重,先要把东欧各国装到口袋里去。老佛爷当年对于洋人想要越南、朝鲜这类边角地方也是慷慨的很,所以,见鬼的东欧,你们就成为我戈某人掌握政权上的垫脚石吧!

  雅科夫列夫利用宣传部长的身份上书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民主性、公开化、多党制、总统制等一系列全面的政治改革建议”。自由派的人士满天飞,但凡是个报纸杂志不请几个就不时髦了,鼓吹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成了光荣正确的新思想。

  戈尔巴乔夫对此照单全收,党性全无的他到底是坏还是蠢呢?我以为他是蠢,一门心思想走那走了几十年的捷径,他前半生太过于顺利,所以缺乏淬炼,不敢坚持斗争,改革如果只靠耍嘴皮子摇笔杆子就能成功,那还是改革吗?

  戈尔巴乔夫寄希望于很快在经济上出点成绩,雅科夫列夫们宣称,只要籽油皿煮的步子走得好,欧美会带来资金帮助搞起经济的。

  1985年4月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开始了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进程。在这次中央全会上,戈确定了国家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纲要,即所谓“加速”战略。“加速”战略的出发点是,由于粗放型发展的潜力已经耗尽,只有向机械制造部门大规模投资,方能保障理想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耍在国民经济部门实施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戈尔巴乔夫认为以前的计划部门瞎扯淡,于是大规模的裁撤,至于怎么实施伟大的技术和工艺呢?靠欧美的市场来指点一二。
  从1985年开始,苏联的外债暴涨,本来经过安德罗波夫调整过后,苏联经济有了点起色,这下子有了老糊涂蛋在上面顶雷,又缺乏监管部门的监督,那么大家就可着劲的滥用国家信用大量借钱吧。

  经济改革改出了大量赤字并且引发了通胀,这算是彻底失败了吧!

  于是在经济改革受阻,甚至越改越糟的情况下,政治改革为主导的趋势逐渐加剧。在1988年举行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正式宣告改革转向政治领域。其基本设想包括:在苏共一党制原则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国家权力中心从党的系统向国家权力机关转移等。

  照道理,这个时候应当有一些党内的老同志出来力挽狂澜,但前面的经济改革里,这些人多多少少的捞了点好处,又有所谓民主化言论自由在那里监督者,谁都不敢跳出来闹腾,怕自己的小辫子被揪住,搞得声名狼藉。

  更多的人看到了这里的机遇,人都是自私的,既得利益的刺激下,某种可能的方向通过那些自由人士的笔杆子里传播出来,财帛很难不动人心。

  封建社会里,血缘决定一切,权力世袭天经地义。

  资本革命,让财产替代了权力,财产决定一切,财产世袭天经地义!

  苏联的革命打破了财产的世袭,让人民共享劳动创造出来的财富。苏联时代再怎么搞特权搞腐败,特权阶层比老百姓好的有限,又因为特权很难世袭,所以慈父慈母们忧心忡忡。

  但如果再回到资本主义自由时代,万岁,财产世袭就天经地义了,世袭的财产再回过头来扛住世袭的权力,哈利路亚,完美!

  私心如同泛滥的洪水猛兽,一旦被愚蠢的戈尔巴乔夫打开这潘多拉的盒子,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他本来的想法是当上苏联第一任总统,像列宁一样成为开国英雄。
愤怒的游行人群

  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或者没有那么高深的智慧,知道怎样做才能让一个国家变好,但人民清楚的看到,一个人在私心和糊涂之下,干了怎样的坏事,所以大家联合起来要打到他。
叶利钦的集会

  后来更被人痛恨的叶利钦因为强硬的对待戈尔巴乔夫,而被万千群众簇拥欢呼。民众被愚弄了,他们不满现状,很快更令人不满的90年代就要来了,大多数人穷困潦倒,食不果腹,换来少数人的富可敌国。这些人毫无例外的都是特权阶层,或者勾结了当时的特权阶层。

  后来叶利钦出回忆录痛斥当年苏联顶级权贵的奢侈生活,居然住有四个卧室的房子,每间卧室里都装了电视,简直令人发指!今天俄罗斯富豪的狗听了这种奢侈水平都会笑的,毕竟不敢坐这么bingbing闪的豪车不是?
  戈尔巴乔夫并不是个废物,恰恰相反,他是个擅长争权夺利内斗的高手。扶持他上位的格罗米柯两年里被干掉了。后面更是流水般的清理苏共高层,那些委员们,就像崇祯皇帝的内阁,走马灯一样的换过。

  最后到819,整个苏共上层集体反对他发动了政变,为了不输,他竟然让苏共解体了。

  很久以前,我认识一个原国有企业的老总,他告诉我,为了成功改制,他让企业越做越小,希望做到最后成了个烂摊子,这样就没有人跟他争了,然后他叹了口气说,谁知道后来上级任命了个能干的人过来接手了,企业做好了,他没戏了,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我后来才发现,有些人的自私,已经不能用常理去判断,偏偏这种人,总觉得自己有苦衷。

  四、

  2018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胜利日阅兵式,受邀参加的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当场留下了眼泪。
  在此之前14年,2005年的时候,雅科夫列夫就已经与世长辞,无论生前死后,戈尔巴乔夫提及雅科夫列夫的时候,都只有赞美而无一丝一毫的怨怼。

  与他同期执掌美利坚政权的里根从演员变成了号称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客,而他则从苏联最蹩脚的领导人变成了角色最单一的演员。

  他参演了20多部戏,一次次的宣告苏联解体,LV牌找到他,拍了一条可以记入历史的广告片,面无表情的戈尔巴乔夫,坐着车驶过柏林墙,一个大大的LV包摊在另一侧的座位上,见证着一切。
  是啊,除面无表情的经过历史,还能怎样呢?

  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戈尔巴乔夫,他高高兴兴的去领了,丝毫没有觉得其中有何不妥。
  是的,他是西方的救星,冷战在他手里结束,但这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后来的日子里,媒体一次次拍到他在流泪,这泪水显然不是激动或者欢乐的,也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个中的滋味。
  我看过一些视频,讲那些退休工人现在的悲惨生活,他们在挨饿!

  在苏联时代,总被人诟病的物资短缺其实是结构性的短缺,在国家的补贴之下,面包、牛肉、牛奶便宜到难以想象,但同时,其他应该多样化的商品是短缺的,苏联的老百姓养成了只要商店里来了补给,就买光一切能买到的东西,所以大家永远在排队。

  但到了现在,这些人却是真正的在挨饿,电视里大搞辩论,试图使人相信,一个成年人能靠着一点微不足道的食品能过一个星期。
  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里写了一段话:

  超级市场代替了祖国。如果这就是所谓的自由,那我不需要这种自由,呸!他们把人民踩在了地上,我们成了奴隶,奴隶!正如列宁所说,在gczy下,厨师是国家的管理者,还有工人,挤奶女工,纺织工人。可现在呢,坐在议会里的都是土匪强盗,揣着美元的亿万富豪。他们应该坐在监狱里,而不是议会上。他们用改革欺骗了我们!

  而这个骗了人的人,到处流着泪,当然这个世界上要感谢他的人也有很多,作为苏粉,我鄙视他,作为中国人,我心里是觉得庆幸的,好斗的红色帝国倒下了,边境威胁烟消云散,省下来许多钱可以用于发展经济,这30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经济,如今取而代之,成为美国人最忌惮的存在。

  五、
  1871年,巴黎公社的旗帜飘拂,无产阶政第一次联合起来想夺取政权,建设自己的理想国,当然,他们失败了,但火种留下了,有斗争,才有改善。

  资本家们瑟瑟发抖以后,开始让工人们的生活状况有少许改善,从牙缝里拨出点福利制度。

  到苏联建立以后,系统性的建立起了整套的福利制度。欧美国家只好跟进,因为有苏联在,他们不敢叫996是你的福报!干到去死的那一天是XX精神!

  正是他的存在,催生了欧美国家的左翼势力,让福利制度深入人心,虽然我们有时候也骂白左太作了,但如果没有白左,世界也未免太过于冷漠了。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的不是如何大炼钢铁,而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讲的是信仰,正如里面最著名的一段: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们缅怀的那个苏联,是个理想国,他为了人类最伟大的理想而建成,我们分析的那个苏联,是被鄙视的红色帝国。它一步步的背弃了理想,最终分崩离析。

  虽然最后我说出这个话很多人可能看了会笑,我还是想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理想国度会最终建成的。

  你们会说人性,人性从来都有它向着光明的一面,孟子都说过有那样的理想国“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家喵崽子小时候喜欢护食,那是她的天性,后来她习惯了碗里总堆满了吃的,我动不动塞给她零食,再也没有护食的雅兴。别说人性,便是兽性都会受制于物质。

  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看不到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但只要努力了,下一代人或者离这个目标会更近一点,如果人连理想都没有,那么成为人的意义又何在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23:32 , Processed in 0.2032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