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84|回复: 0

顾子明:对话温铁军:逃离经济危机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3 11: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美国挑起贸易争端和英国挑起脱欧,全球两大金融中心都在主动与国际秩序脱钩,代表着全球避险资金的30年美债收益率跌破了2%的心理关口,出现了长短期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历史性“倒挂”。

  纵观全球经济史,二战结束美国称霸之后出现的七次美债长短期收益率倒挂,全球经济无一例外都遭遇了衰退。

  而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美国的这一轮扩张已经连续40个季度保持正增长,成就了其历史上最长不间断经济扩张期。

  月盈则亏,对此,掌握着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达利欧日前公开表示,各国央行已无能力扭转即将到来的衰退,预计2020年美国大选前发生经济衰退的概率高达40%。

  出来混,借的账总是要还的。

  在这一场全球债务周期的末端,西方国家民粹主义带来的全球经济脱钩,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更不是我们能够打破的。

  不过,与资本主义国家每逢经济危机必造成巨大伤害相比,中国的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每一次都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譬如从2015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了漫长的去杠杆周期。

  权威人士日前在重庆也表示,中国有“充足的宏观政策工具,能够确保经济发展基本面的良好态势”。

  回顾最近半年多中央一系列的动作我们会发现,面对西方的降息潮与美国的贸易大棒,我们不仅没有跟着降息,甚至连房地产夜壶、5G基建与“家电汽车下乡”等众多手牌都还没有打出来……

  不打牌不代表没有政策,而是释放政策的时机并没有到来,无论是降息降准的货币政策,还是新旧基建的财政政策,这些引而不发的手牌,都是为了在危机真正爆发之际力挽狂澜。

  至于如何力挽狂澜,资本主义发展这么多年,已经爆过了几十次的金融危机,西方的资本家们都有着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

  就像2008年美国的那轮金融海啸,美国需要给美联储超发的货币,寻找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以暂时缓解危机,之后,再助推这个蓄水池高速发展经济,为超发的货币制造出对应的价值,最后,蓄水池的货币回流,美国经济回归正轨,经济开启一个新的周期。

  看懂了这个周期,就会明白2008年的中国,就是那个蓄水池,凭借着美国资本的涌入和市场的开放,中国经济这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与美国经济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上一轮经济危机十年之后,为了迎接下一轮的经济周期,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我们,也需要给自己寻找一个蓄水池。

  很显然,全球已经找不到第二个开放的中国,未来最大的蓄水池只能是中国中西部广大的农村。

  回顾我们从2017年开始的乡村振兴战略,到近期发改委推动大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户规模吸引农村人口,再到全国人大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通过,中央的这一系列战略,都代表着中国将通过对中西部村镇的开发,通过土地和劳动力流转释放的巨大红利,来应对未来的全球经济危机。

  所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应对未来随时可能会爆发的危机,不仅要尊重西方经济学的规律,更要考虑中国特殊的国情。

  看惯了机械化大农场的美国经济学家们,不可能搞明白中国是如何利用小农经济走出危机的。

  因此,想要逃离危机,并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只能把目光转回国内。

  而在中国,三农与经济问题相结合这个领域,研究最深入的,莫过于“三农问题”专家,师承杜润生老先生的温铁军教授。

  温铁军老师创造性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面对经济危机时,农村不仅像海绵一样吸纳了大量货币, 也像减压阀一样有效降低了全社会的通胀压力,最终,通过三农红利的释放,使得新中国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本次危机最像的,莫过于建国之初那一次。当时,我们不仅要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与经济脱钩,还要面对老蒋把外汇和贵金属全部带走之后,金圆券给国内留下的恶性通胀。

  在那一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们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并没有退却,他们挽狂澜于既倒,将货币引至农村,以大幅提升农村生产力的方式,不仅平复了那一轮危机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还借机建立起了强大的工业基础,最终实现了变“危”为“机”。

  因此,政事堂认为,温铁军老师新近出版的最新作品——《去依附:中国化解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真实经验》,将成为接下来应对危机、把握机遇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参考书之一。

  该书全面剖析了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带领新中国打赢第一场也是最难的一场金融战役,保革命之果实,扶大厦之将倾的。

  只有以史为鉴,方知初心何驻。

  也许从这本书中,我们能探寻到杜润生老先生的弟子们关心困难群众的初心,也能找到我们应对危机,摆脱依附,迈向复兴的机会!

  《八次危机》: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最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温铁军教授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七十年间,已经发生了至少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

  《八次危机》的主要观点是:“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危机,不仅是“金融化泡沫经济”所引起的,也是由“内含高成本上推”机制的西方现代政体在累积了大量的国家负债后产生的,因此中国人应引以为戒。只有复兴生态文明,维持乡土社会内部化来应对外部性风险的综合性合作与自治,才是中国免于重蹈负债过高的现代化危机的合理选择。

  最后,感谢温铁军教授对政事堂读者的偏爱,亲笔签名新著作送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5:21 , Processed in 0.1720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