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14|回复: 0

姚尧:9月16日股市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5 20: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四上证指数上涨22.43点,收盘报3031.24点,成交量为2246亿元,如下图所示:
  周四上证指数继续上涨,创出反弹以来新高,是以我们继续维持前期谨慎乐观的态度不变。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指数虽然是创出新高,但成交量却是萎缩的。考虑到中秋假期的因素,周四的成交量萎缩还勉强可以接受,可如果要想进一步持续上涨,成交量就有必要放大了,毕竟现在上证指数已经深入套牢密集区,没有成交量的放大,要想走得太远是不容易的。记得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一直说国庆节前后的行情应该不会差。然而,上证指数自2733点以来已经涨了三百点,如果我是主力,也不太愿意让大盘在未来两周表现太猛。毕竟在未来的两周时间里,消息面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接着是季度末的资金压力,再接着就是将近十天的股市不开盘。如果在九月底强拉指数,给三四月份的套牢盘解完套,结果各方面内外环境不配合,导致指数再次下跌,那主力岂不是又把自己给套回去了?因此我认为,在剩下半个月的时间内,主力比较稳妥的做法就是在三千点附近围而不攻,以静观时局的发展。如果时局进展顺利,那么国庆节后再向上突破,开启一波上升行情。如果局势不利,那就先撤回来,看是不是把底部结构拉长,之后伺机再往上进攻。这样一来,进退都会比较自如,不用冒太大的风险。

  此前多次跟大家推荐过苏东坡的《留侯论》,文章中有大量关于“忍”的论述,如“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这些天在家读书,姚尧突然觉得,人生最难忍的,可能倒不是羞耻屈辱,而是急于成功。韩信钻市井胯下,司马懿穿女人衣服,这些固然都是奇耻大辱,能忍下来固然都很不容易,但在忍受这些耻辱时,当事者心里都会有个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志向在激励自己,韩信知道,如果不忍胯下之辱,自己的有用之身就跟着这个市井之徒同归于尽了。司马懿知道,如果不忍女装之辱,就得跟诸葛亮交战,而他对攻是打不过诸葛亮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当自己处在困境中,为了保全自己而忍辱包羞。可急于成功则不然,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后,只要忍住一时,不要那么急着打过长江,不要志得意满地给孙权写恐吓信,则天下迟早都是他的,刘备和孙权不但无法结成同盟,没准还会互相火并,又哪里还会有后来的赤壁之战呢?同样的剧本在两百年后再次上演,苻坚统一中国北方后,如果不是那么急于统一天下,而是先处理好北方的鲜卑和羌族,又何至于以投鞭断流之势南征,却搞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以至于在淝水之战惨败?盖急于成功之所以难忍,往往都是人在事业顺利之时,信心爆棚之际,总想着一战而彻底解决所有问题,结果却常常导致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甚至完全失控。

  老人家有一首著名的《满江红》,全词是这样写的: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这首词,从艺术的角度而言当然是无可指摘,我自己也非常喜欢。可是我总在想,文字中流露出的情绪是否合适?这首词写于1963年初,公开发表于1963年底。彼时的苏联还非常强大,中国才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在这种国力悬殊之际,将敌人比喻成“苍蝇”、“蚂蚁”、“蚍蜉”是否合适?即便老人家是要表达自己蔑视强敌的豪情,可这是否会让身边的人也跟着内心里过度乐观而缺乏冷静,行为上过度强硬而不够灵活?

  更加值得商榷的,是这首词的下半阙:“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一直在想,1962年至1963年之际的中国,真的有到“多少事,从来急”的程度吗?58年已经是全民过急,所以59年才在庐山开会解决这个问题,所谓三年困难时期,和当年的过急也有一定的关系(且不论谁的责任更多一些)。现在既然刚度过困难时期,为什么对内对外的“多少事”都要急着做呢?为什么就不能将大多数急事缓办,而只集中精力处理一件急事呢?做事情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话也是他自己说的。如果当时能急事缓办,可能就不必要在三年后来那场大运动。即便要搞运动,也不至于越来越失控。或许,这和老人家的年龄有关,那时候他已经七十岁了,到了所谓的古稀之年,觉得不趁现在赶紧解决,可能以后就更难解决,所以才会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急迫感。但至少从事后的眼光来看,如果不是他当年太急于成功,事情不会发展到后来越来越难以收拾的程度。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最终的胜利者把自己的罪责全部洗白,把所有的污水全部都泼在老人家身上。但一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老人家,何至于会在最后一战失败?曾国藩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老人家到头来不得已只能交班给那位无德无才无名望的阿斗,以致身后备受污名,终究是有其值得检讨的地方的。我以为,最初的败因就是在1962年至1963年的那种急于成功的情绪种下的,之后事情发展越来越脱离既定的轨道,老人家竭尽全力也只能是尽量修补,再也无法按照最初的理想推行下去了。

  今天的文章不知不觉就写长了,本来是没打算说这些的。那个年代的历史,已经被后来的教科书篡改地乱七八糟,远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说得清楚。我最初想表达的意思,只是说希望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在行情向好、操作顺利时就对未来怀抱太多的憧憬,就想着要赶紧满仓、加杠杆,否则就错失了致富自由的机会。人的一生要建立大功业,要取得大成就,会经历各种考验,有些考验是针对庸才的,譬如能不能坚持学习?譬如能不能甘于清贫?譬如能不能积极乐观?譬如能不能承担压力?而有些考验是针对天才的,譬如得意时会不会忘形?譬如胜利后会不会轻敌?尤其当你连续取得胜利,以为成功就在眼前时,往往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又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最后十里,最后一篑,永远都是最难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0:22 , Processed in 0.1094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