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59|回复: 0

枫叶君:咸丰指定的顾命八大臣,最后成了送命八大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3 16: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咸丰帝命短,驾崩时年仅30岁,按现在说法,叫英年早逝。和咸丰驾崩紧密关联的是顾命八大臣,这是咸丰死前指定的八位大臣,任务是辅佐新君载淳。

  顾命,其本意是临终遗命,而且是重大之事。可是,后来八大臣的命运表明,这个“顾命”更像是顾他们自己的命。实际上,咸丰交给八人的是一件要命的活计,为此,他们中有人丢了性命,有人则断送了政治生命。

  顾命八大臣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额驸景寿,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

  载垣是怡亲王胤祥的五世孙,而胤祥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可以说根红苗正。载垣也敢扛事儿,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他作为钦差大臣与英法在通州谈判,谈判破裂后,僧格林沁扣押了英国谈判代表巴夏礼。

  景寿的父亲是工部尚书,所以他也是高干子弟。更主要的是他还是驸马,娶的是道光帝的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所以,他是咸丰帝的大舅哥。

  端华和肃顺是同父异母的哥儿俩,姓爱新觉罗,他们的祖先往前可以倒至努尔哈赤的弟弟那里,也属皇族。

  匡源和杜翰虽是汉人,与皇族无关,但却都和皇帝沾边,匡源担任过咸丰的经学老师,而杜翰的父亲杜守田则是咸丰的帝师。

  另外有种说法,即当初道光帝曾想立六子奕訢为太子,而杜守田却说,立四子奕詝为太子为佳,说他更“仁孝”。如此以来,杜家对咸丰帝是有恩的,杜翰的地位也就自然不一般。

  焦祐瀛也不含糊,和肃顺关系好,文笔也佳,咸丰的很多诏书都出自他手,可谓当时的朝廷大秘。

  出身正白旗的穆荫倒没看出有多大背景,但是能从管学生一步步做到兵部尚书,也属有能力之人,可归为彼时的凤凰男。

  这个阵容可谓强大,满汉领导都在,无论是血统、背景、威望、权力、脾气,都是杠杠的。可是,这就够了吗?载淳当时才5岁,这八大臣辅弼新君,不明摆着让身为皇帝老妈的西太后慈禧靠边站吗?

  因此,从一开始,所谓“顾命八大臣”就是个雷,关键是这雷会炸了谁?

  东太后慈安较为老实,可慈禧不白给,再加上有恭亲王奕訢撺掇,矛盾从咸丰帝病死避暑山庄后就变得日趋激烈。

  慈禧并不孤单,除了奕訢,僧格林沁、军机大臣文祥等人也都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感到不满。八大臣会同军机处公布“祺祥”年号,这更让慈禧有一种“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的感觉。

  奕訢也坐不住了。据溥仪后来讲,奕訢化妆成跳大神的,秘密前往热河,与慈安、慈禧定好计后,旋即返回京城部署。

  可是,卖鞋有鞋托,卖袜子有袜托,夺权也得有权托。脸皮再厚的野心家,也需要有个打前站的,这个打前站的人选定了御史董元醇。于是老董上书,说皇上年幼,得由皇太后帮着把关,也就是垂帘听政。大学士桂良、贾桢、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等人附和,说老董说得在理。

  有了托儿,慈禧也就不客气了,召见了八大臣,把董元醇的意思讲了。肃顺当时就火了,咆啸于朝堂之上,说大清“向来无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其他七位大臣也对此坚决抵制。肃顺又喊又叫,把5岁的载淳都吓尿了。

  尽管肃顺脾气大,可是慈禧、奕訢这边心里有底,他们不仅得到了洋人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在京畿握有重兵的僧格林沁和兵部侍郎胜保的支持。

  在护送咸丰灵柩回京时,慈禧耍了心眼,让肃顺护送,自己和载淳先期到京,目的是和奕訢等人安排具体政变计划。随后突然动手,下诏逮捕了载垣、端华,接着又在密云将肃顺拿下。肃顺又使出暴脾气,大骂“悔不早治此贱婢!”,可是毛用没有。

  当肃顺被押至宗人府时,见载垣和端华已在,又是一通火大,斥道:“若早从吾言,何至有今日?”意思是,早就告诉过你们,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非阶级斗争,你们手软,让贱婢得逞。

  1861年11月8日,诏载垣、端华赐死,将肃顺于菜市口斩首,其余五人撤职,穆荫发配军台。这其中,对景寿的处理最轻,保留公爵及额驸品级。内外有别,怎么说人家也是慈禧大姑姐的老公。

  肃顺就惨不忍睹了。因为铁腕治吏,并曾上书咸丰帝减免八旗子弟俸禄,把朝廷内外的人得罪了很多。被斩首时,京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瓦砾烂菜帮臭鸡蛋都往他身上扔,让他预演了37年后谭嗣同的下场。

  我们现在总说伟大的人民,其实,大清年间的百姓也就这点起子,就这点观察力,就这点爱朝廷的草民之心。

  肃顺狗怂脾气难改,砍头前懊悔地说“让小娘们儿算计了!”。《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这样写道:“将行刑,肃顺肆口大骂,其悖逆之声,皆为人臣子所不忍闻。又不肯跪,刽子手以大铁柄敲之,乃跪下,盖两胫已折矣。遂斩之。”

  11月11日,载淳正式登基。至此,慈安、慈禧和奕?实质掌握了大清中央统治权,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两宫听政。废除八大臣原拟年号“祺祥”,改1862年为“同治”元年。1881年慈安过世后,慈禧开始独揽大权,一直祸害到1908年。从“祺祥政变”算起,慈禧前后掌握中央大权长达47年。

  顾命八大臣中,肃顺是个悲剧性人物。他对满族慵懒奢华的做派非常不满,甚至说出“旗人混蛋多”、“糊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耳!”这样的话。身为旗人皇族,他却最早提出停止对旗人的供养。此外,肃顺还有很强的民族融合心理,重用有才能的汉人,后来的汉人重臣,如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都曾得到过肃顺的提拔。

  人无完人,肃顺的暴脾气也让他得罪了很多人。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慈禧朝群臣哭诉,说肃顺骄横跋扈,欺负她们孤儿寡母时,很多人都支持拿掉这位顾命大臣中的主心骨。

  八个大男人,被一个阴女人和一个“鬼子六”搞掉了,有哪些主要教训?

  首先,实力和手腕决定一切。咸丰帝临死前那句托孤的话屁用没有,奕訢就相信,有僧格林沁、胜保的兵权保证,有他和慈禧的精心策划,就可以拿下顾命八大臣。

  其次,不能小瞧女人。在护送咸丰灵柩从热河回京时,慈禧巧妙地将载垣、端华和肃顺分开,最后分兵抓捕,这颇有点游击队的打法。等哥儿仨“会师”于宗人府后,一切晚矣。

  第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夺权也要自家人。咸丰指定八大臣,等于是把自家人晾一边了,慈禧算一个,另外咸丰的六弟奕訢和七弟、醇亲王奕譞,也都对此不满。所以,计策定好后,嫂子和小叔子一起上,慈禧和奕訢定计,动手时,奕譞带人连夜在行馆将肃顺拿下。

  最后,自己提拔的爱将,到了关键时刻也未必给力。曾国藩等汉人大臣当时已是封疆大吏,实权在握,但是在八大臣和两宫太后夺权时,他们并没有站队支持肃顺等人。这倒不是说他们不义,一来远水未必解得了近渴,二来他们觉得权斗是人家满人的家事,还有就是,当时太平军正闹妖得厉害,在曾国藩等人看来,清剿这帮跳大神的所谓义军,比去插手朝廷权斗更为重要。

  肃顺在菜市口被砍头时,他只觉得自己败给了小娘儿们,至于后来的戊戌变法、庚子事变和义和团那些糟心事,他不可能预料。不过,平心而论,近代中国的悲剧却正是从八大臣败北那一刻开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20:54 , Processed in 0.3284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