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70|回复: 0

苗泽泽:从四大名著看文化演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9 14: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浒传》成书最早,约14世纪中叶,之所以有小说这一文字形式,是因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喜欢戏剧,这也是元曲的成因。戏剧的发展需要剧本,小说就是剧本的衍生品。水浒传就是元朝末年,施耐庵在民间戏剧基础上收集整理编写的一部小说。借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诠释的是元末的农民起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施耐庵属下,学生,山西人,与施耐庵同为义军帐下幕僚,本就是军事参谋一类的人。三国演义也是通道之人所做,其中军事谋略的描写,都是其次。三国演义最主要阐释了有经天纬地道术的英雄与纷繁乱世的艰难博弈,在小说作品里,好多人物身上都蕴含着极深的英武心性,这些心性就是华夏道统在人心的体现。这个必须了解中华道术才能看的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国写的是最高水准的平天下,平天下的宏伟意志也最难完成。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也是元朝,推翻元廷也依然是难上加难,我想罗贯中应该体会很深,特别是众多义军之间的相互争斗,必然有损统一大业的完成,也正是三国演义中各派势力相互倾轧的现实写照。施耐庵和罗贯中效力的张士诚最后还是败给了刘伯温效力的朱元璋。

  《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这个时代不仅有吴承恩还有李时珍、徐霞客、《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16世纪中后期,是明代历史的分水岭,过了50多年清军就入主统治中原改朝换代了。西游记就成书于最辉煌的明中期。又有一说西游作者是丘处机,这个就不好说了。西游记,非有易经,道德经及深厚的中华文化难以看懂,其隐晦之高深郁于故事内,远不是一般的儿童读物。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里拍成电视剧拍的最偏离小说主旨的一部。这也难怪,它太难拍了,根本无法表达书中的原意。电视剧拍的那是动画片版的西游,给儿童或大人娱乐的。其实西游记是一本通道成圣的修真之书。也是四大名著里,造诣最高的作品(个人看法)。

  笔者有一个发现,孙悟空是唐僧在大唐的境内拯救的一只犯了天条的灵猴,也就是孙猴子被压的五指山在中华境内。师徒西行,最初遇见的是强盗(是人),等他们走出大唐境内,继续西行的时候遇到都是千奇百怪、魑魅魍魉的妖魔鬼怪,这无形中影射了西方多是没有开化的妖魔鬼怪之地。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康乾盛世期间,也是文字狱最为猖獗的时代。个人认为红楼梦用隐晦的笔法写尽人生百态,读后令人倍感人生凄凉。表面的公子王孙也逃不过天道的浮浮沉沉,宝玉常感慨说“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能活出庄子境界的人世间又有多少?作者借宝玉之口道出:庄子才是他最希望成为的人。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我这样排序它们的位次。西游写修身,红楼写齐家,水浒写治国,三国写平天下。

  下面从水浒传为切入,聊聊小说这一文化载体呈现出的中华文化历史脉络。

  山东郓城县出了个孝义黑三郎宋江,领导了一场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起义时间是1119年,不久即被宋军赶出梁山泊,流窜至山东胶东一带,最后被消灭于今江苏连云港一带。6年后即公元1125年,宋人计议未定,金兵已渡黄河,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这是真实的历史。

  施耐庵出生在元朝,元末有多支农民起义队伍。治理黄河劳工15万人,首领韩山童利用白莲教组织民众,扛起红巾军起义的大旗,韩山童死后,他儿子韩林儿,刘福通领导起义队伍。主要活动区域位于中原地区。江苏人张士诚领导另一只起义队伍。另外一支红巾军是郭子兴领导,郭死后,朱元璋接替领导。另外还有陈友谅领导的另一只起义队伍。在这场浩大的农民起义中,施耐庵是张士诚的军事幕僚,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事幕僚。施耐庵和刘伯温是元朝同科进京考试的学子,可以说是同学好友。刘伯温考上了,施耐庵落榜了。后来施耐庵,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而刘伯温在元廷做了官,专门剿灭起义军。可是后来施耐庵离开起义队伍,隐居乡间教书写小说去了。因为,张士诚经常投降元庭,也就是被招安,招安后又叛变。这就是水浒里招安故事的背景隐喻。水浒传就是他根据自己的一段经历借助宋江起义写就的。施耐庵本人作为张士诚的军事幕僚,水浒中的军师吴用岂不像施耐庵先生本人在元末义军的角色嘛?谦虚自称无用。他的徒弟罗贯中也是张士诚的军事幕僚即军师,《三国演义》为什么把诸葛亮着笔那么多,也就找到线索了。张士诚投降元廷,水浒中宋江也被招安,施耐庵就愤愤然离开了义军队伍。在教书的间隙,施耐庵写就了《水浒传》一书。

  《水浒传》以宋徽宗一朝为时代背景。可是,这直接造就了后世读者对于北宋末年历史的误读。宋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首次完善的朝代,平民读书人真正可以通过科举为官做宰,这也符合小说里宋江作为没落士子在落草为寇上的扭扭捏捏描写。北宋的官方意识形态和社会现实背景,不可能会有读书人起义反抗朝廷。北宋一朝起义众多,为历朝历代之最,无论是方腊起义还是宋江起义都是因为商业利益引起的民变,不能归于农民起义范畴。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神宗之子宋哲宗继位,哲宗驾崩后其弟弟宋徽宗继位,朝中以蔡京为首的六乱臣贼子把持朝政,其党羽对北宋商业巧立名目乱课杂税。这也是直接导致水泊梁山渔民起义造反的直接原因。君主无治国之能,喜好诗书字画,一朝臣子也尽是文艺官员,《清明上河图》里繁花锦簇的东京汴梁城也就在无能君主和奸臣的贪图享受梦靥中被金兵的铁骑金锤击碎。元朝的宰相脱脱帖木儿在编写宋史的时候,就说:徽宗万事可为,独不可为君耳!

  1125年,金人灭北宋后,统治淮河以北中原地区达105年,戏曲这种文艺形式在金朝形成。1234年蒙古灭金,后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中国全境。元代,戏曲继续发展,元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后来元曲又发展成小说,施耐庵就是元末的小说大家。

  元帝国之所以形成元曲,而不是所谓的唐诗宋词这样的文学形式,就是因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喜好这种娱乐形式,到了元朝后期就从戏曲发展成了小说。元朝几度废止科举,读书人博取功名无望,只能被迫写小说谋生了。科举落榜的施耐庵就是这样一位落魄的读书人。

  明朝也有小说,但是作为汉族正统王朝,明代小说可以说都是小说界的非主流。戏曲小说一般都是历史故事,民间流传的逸闻鄙事,比如《三国》《水浒》,但是明小说如《金瓶梅》《西游记》在当时算做异类了。也可以说明代的小说家都是“不务正业”的,他们本可以通过科举博取功名,他们却选择创作违背社会共识的异类小说,应该是有原因的。迫不得已不会选择这种创作路子,其中的缘由可能也只能推断臆测了。明朝还有另一个鼎盛的文学形式,那就是对联,明朝的对联是中华对联的顶峰。同时期还有《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这些都是有很高社会价值的书籍,可以说比小说的品味要高。

  在明灭亡的时候,中华有骨气的士人,不愿意对满清屈膝求荣,涌现出一批王夫之这样的大儒开始研究历史,写出了《读通鉴论》《宋论》这样的辉煌巨作。晚明宋应星任凤阳亳州府知州,明亡后隐居乡里,拒绝出仕清廷直至离世。其恢宏巨著《天工开物》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哲学、农业、科技,兵器制造等多个科学门类,宋应星本人也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宋应星曾祖父为明朝工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祖父青年夭亡,父亲一生为秀才。宋本人明朝为正五品官员,清代拒绝出仕,其子孙都做起了农民。

  在满清一朝,也没有拿的出手的书了。只有一本小说还是当时的禁书,就是《红楼梦》。曹雪芹做为落魄的公子王孙,在文字狱的风口浪尖上,通过该书道破了一个家族、一个王朝的覆灭宿命。家国天下,家和国都在内耗,这便是满清的政治现实,天下岂能承平日久。红楼梦里展现的家族文化就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整体文化。

  近一千年的历史,就是正统王朝被异族颠覆又重新归正的历史。只要被颠覆,中华文化就会有一场浩劫。而1949年以前,特别是日本对中华的侵略如果得逞,那么中华就又一次沦为外族统治了,就又是一场浩劫。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建立了一个传承中华正朔的新中国。

  在传统文化继承上,新中国经过了批林批孔,毁坏宗祠和古代建筑等事件,再加上经济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有些人就真的以为中国大陆丢失了传统文化的根本。但是近些年来,我们猛然发现,台湾的那些遗存的所谓传统文化,有很多是明清腐朽糟粕文化的嫡传,只是用新瓶装了旧酒。大陆在经济水平提升之后陆续兴起文化热。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在广泛被诠释、解读,文化大家不断涌现,当然文化骗子也有一些。

  四大名著中前两部《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带有明显的抗争意味,以印证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西游记》和《红楼梦》无不体现了对明清时代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暗讽。至圣至纯的中华道统,怎么可以被神鬼乱魔所左右。西游记和红楼梦中都有对佛、道两门的恶心。三教合一本来就是文化的笑谈,儒本为儒学,道本为道统,何来教一说。自宋以降,中华文化坏就坏在三教合一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被三教合一扭曲了。四大名著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华文化的演变,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有所启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9:26 , Processed in 0.3126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