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77|回复: 0

张是之:民办100%摇号,我家孩子上学靠运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9 19: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以来,教育问题都是热点话题,牵动着无数父母的心。

  而谈起教育,必谈公平,“教育不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这句话深入人心。

  甚至可以说,某种意义上,教育公平问题是人们唯一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同样深入人心。

  然而,这两句话都是错的,错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好的教育需要成本,教育公平同样需要成本。

  为什么放着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不去?在私立学校收费昂贵的情况之下,还有那么多家长挤破头送孩子去私立学校?

  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有支付能力的家长也不糊涂,私立学校贵自然有贵的道理。

  更好的教学环境、更好的师资力量、更精细的交际圈子,都是吸引学生家长的原因所在。

  当然,好的公立学校在很多城市其实也有着绝对的碾压优势。但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学位不够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

  于是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施行“双轨制”。

  要进公立学校,主要是看户口、看学区、看房子。进私立学校则相对简单一些,主要是看人民币。

  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在看家长的综合实力,还是一个拼爹的游戏。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这还是不够公平,不是他们认为的那种公平。

  摇号录取真的公平吗?

  今年6月份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摇号录取”这个概念。

  《意见》第17条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这个《意见》出台之后,很多城市都宣布,民办学校将实行100%摇号。

  看房子不公平,看人民币不公平,那么电脑随机录取就是公平了吗?

  我们看到的是部分家长们追求公平的良好愿望,却忽视了学校同样有追求公平的权利。

  学校当然希望通过自己的筛选方式,找到更合适的、更优质的生源,一刀切的方式剥夺了学校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本身就不公平。

  与此同时,家长们追求的公平甚至也不能实现,因为很多家长希望自己孩子的同学也能够是经过严格筛选才进入学校的。

  毕竟同样优秀的孩子和家长聚在一起,更容易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但简单粗暴的要求电脑随机录取,显然也剥夺了部分家长们的选择机会。这也不够公平。

  而另一方面,当我们一味追求看上去的、浮于表面的教育公平的时候,却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产业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等等,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

  而从《意见》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全国各地的落实情况来看,政策制定者看到的都是教育资源的存量,想的办法、给的指导都是在如何分配这些存量。

  其实更重要的是,如何刺激供给侧改革,如何吸引和鼓励教育增量的产生。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曾经指出:“今天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国民教育里最好的资源都退出了教育,每个家庭因此而为市场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和代价。”

  资本对教育的投入

  事实上,与渠敬东所言恰好相反,最近这些年教育行业发展迅猛,无论是线下教育、还是线上教育都在朝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而且,有不少教育集团纷纷选择了上市,以谋求更大的市场资本从而取得更快的发展。

  2006年,新东方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教育企业,开启了教育机构赴美上市的热潮。

  2007年,诺亚舟、弘成教育、双威教育,都先后登陆美国。

  2008年,ATA和正保远程在美成功上市。

  2009年,中国教育集团借壳上市。

  2010年,更形成了教育培训机构上市的小高峰,登陆美股的分别有安博教育、环球天下、好未来(原名学而思)以及学大教育。

  2014年,达内科技也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主营IT职业教育,是该细分领域的首家上市企业。

  2015年,海亮教育也成功登陆,是美股的第一支学历教育机构。

  2016年,51talk成为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个K12领域的互联网教育企业。

  2017年,先后有博实乐、红黄蓝、瑞思英语、四季教育四家机构分别上市。

  2018年,包括流利说、21世纪教育集团、精锐教育等14家公司上市(包括美股、港股和A股)。

  这些资本市场的投入都是真金白银,一方面他们逐利而来,看到了父母为孩子投入教育的巨大商机。

  另外一方面,他们获得了以父母为主要消费者的认可,所以他们才能够成功上市,继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看到,实际上并不缺教育资源的投入,但为什么北京大学的教授会说,“国民教育里最好的资源都退出了教育”呢?

  教育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漏掉了两个关键字,那就是最好的资源都退出了“义务”教育,而并非退出整个教育领域。

  我们看一下这些上市的中国公司,业务领域有K12领域的也有但不多,即便是在K12这个阶段的公司,也并没有私立的中小学机构上市。

  以新东方、好未来等这些公司的实力,组建有竞争力的学校团队,理论上没有问题,优势也很明显。

  有管制的地方就没有市场。而正是管制的存在,使得敏锐的资本市场不会,或者无法将资源投入到这个阶段的教育中去。

  我们当前只看到教育资源稀缺的后果,而背后的本质原因却没有看到。

  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年代过去了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已经吹了四十年,我们终于吃饱了肚子,而平均主义的思维却还刻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远远没有甩掉。

  吃饭,我们要平均、要大锅饭,那就一定会饿肚子。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向教育要公平的时候,势必会集体面对教育资源的不断短缺。

  我们需要做的,是去掉平均主义思维的桎梏,来一场教育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这才是更大维度的教育公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0:12 , Processed in 0.1094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