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27|回复: 0

郑和朋:北大教授举报“长江学者”论文造假谁来评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30 16: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要想成为闻名中外的学者,并非是容易的一件事情,而放眼中国,闻名中外的学者也不过是屈指可数。可见学者的珍贵,在我看来,一个出色的学者,必定会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他们不慕名,不慕利,只为改良社会向文明进步;但在现今中国,被称之为“学者”的人越来越,但真才实学的没几个,大多数是滥宇充数在社会骗饭吃而已。

  而学术造假,近几年来比较突出,在各个领域上都会有人去造假;这些人造假的目的是利用“学者”的头衔到社会上坑蒙拐骗,行为实属恶劣。但在他们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我常见某些著名学者,不扎实研究学术,老是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忽悠众人;外行人看不懂就被忽悠了,但内行人一看,便知其人不学无术,不管是论文造假,还是学历造假,其目的都是为了骗取最大的利益!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大教授饶毅实名举报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裴钢等人学术造假一事引发网络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了解到,目前该委已介入调查。记者注意到,被举报者之一武汉大学医学院院长李红良此前曾遭举报,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调查后表示,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相关内容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但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个别疏漏。

  对于北大教授“千人计划”举报武大“长江学者”是不是妒忌我们善且不说,单说其举报是值得肯定的,至少能反映出一些问题来,如这位学者自认为不存在学术造假,但的确存在个别疏漏。显然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因为一个人是否造假,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需要同行的其他人来评判!

  事实上,在我们当前社会为何会出现这么多“学术造假”,那是因为肯为学术埋头付出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眼里只看到的利益,为了利益不惜造假来蒙骗,因为对多数民众来讲,根本就不清楚,这些学者在钻研什么。只认为他们是学者,在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但殊不知,有些学者早已经变味,在他们的眼里,民众是用来忽悠,学术是可以造假,只要有利益,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做呢?

  拿内行人举报人对李红良的论文主要提出两点质疑:一是肝脏门静脉注射的猴子数量不足,举报人根据其掌握的李红良实验室的注射记录表,认为论文投出前仅做了4只猴子的注射,而论文描述注射的猴子数量是26只。第二实验时长不足,实验周期远没有达到论文中声称的30周和32周。

  自然,实践才能得出真理,一个医学者做实验需要反复的研究才能出结果,从举报人的两点质疑来看,这位李红良的“长江学者”存有夸大实验的时效和次数,显然是不诚实的表现,不管是实验结果。如果,一个搞科研研究的医学者如此不负责任地做实验,如若将来用在患者身上,岂不是要遭殃。为此,对于北大教授的举报应该要给予支持,因为这关系到学术界诚信的问题,如若一个科研学者不能如实的反应科研成果和实验的真实性,那么又何颜面对民众说:“我是学者”呢?

  世人都有私心,北大教授举报者可能是存有私心的,但这种揭露学术造假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因为在任何时代我们都要记住这样一句话“良心不可抹灭,真理不可践踏”若一个人连良心都抹灭了,真理都忽悠了,那么戴再高的帽子,挂再大的头衔有何用呢?自然,社会上学者想出名,就老老实实钻研,如实的出成绩,而不是夸大成就,忽悠民众,辜负“学者”的头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6:35 , Processed in 0.5003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