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44|回复: 0

西西弗:“英式躺倒”也许是一个无奈而苦涩的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6 15: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今天舆论场上仍然在讨论英国的按流感应对的“英式躺倒”策略。和所有的热点话题一样,中国的舆论场上永远不乏为西方世界辩护的人。这些人中,分为两类:

  第一类:就是觉得这个思路没什么错,是一个可能残酷但是合理,影响较小的解决办法。英国采用会辩护,中国如果采用也会为之辩护。

  第二类:认为大英帝国,前世界霸主,怎么可能犯错呢。英国的思路一定是对的。如果你觉得不对,一定是你自己是错的。大英帝国是不可能有错的。

  英国的思路,本质上是把Covid-19这次疫情,当成流感来处理,那张网上流传的曲线图,本来就是用来说明流感防治策略的。

  2

  批评别人前,首先要自我批评,自我挖坟。

  我在今年1月底到2月初的时间,看法和目前的英国政府是一样的。当时我看到的是什么:

  1)这个病毒存在大量的无症状和轻症状,同时还有传染性的感染者。

  2)感染者的死亡率并不高,特别是年轻人死亡率不高。

  当时我的感觉是,这个病毒太可怕了,没有任何外在症状,还有传染能力,这个怎么防?SARS一定会发烧,没发烧就没有传染力。这个很多人不发烧,机场交通工具测体温,没用呀。

  这个病毒比SARS厉害太多,要是用举国之力抗疫,最后防不住怎么办?

  于是我的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本性就发作了。

  当时我1月底的微博是这样的:

  1月24日:

  “我觉得该做什么?

  1.公安或武警军队进驻医院维持秩序

  2.不是全收治而是明确收治标准。把医疗资源集中到重症病人,首先保医院保医生,保了医院医生才能保住重症

  3.轻症病人全都居家自行隔离,不允许去医院。去了也没特效药,反而交叉感染,还不容易自己在家修养靠自愈

  现在就是发热的,感冒的,流感的都去医院把医院彻底挤爆了,一方面让重症病人反而得不到治疗;另一方面交叉感染。医生疲于奔命增加被感染风险。

  现在不是要全收治,是要说服轻症患者别去医院,把医疗资源留给有生命危险的重症患者。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医生的精力和能力也有限,必须集中到关键地方。”

  1月29日:

  “对普通老百姓,坚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于一切,讲政治的无限责任政府更好。当然有些疫情不严重的地方政府的政策确实有点过度,可以调整。

  我不特别担心经济不好,钱没了可以再挣。中国人民勤劳努力经济会好的。

  我也不特别担心疫情蔓延,就算控制不住,我觉得也比美国那次流感要死人少。

  我担心什么?人类和传染病的斗争一直是胜负参半,没有必胜把握。我们政府在民意压力下,把国运和政府威信都赌在了这次与传染病的战役中。我相信这次新冠我们能赢,但与传染病斗争无人有必胜把握。话说的太满,一旦没控制住,患者和死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会让民众对体制的信心遭受重大打击,影响政治和社会稳定。

  老实说有时候也羡慕美国的有限责任体制,不管出啥事整个体制不受影响,换个总统就完了。

  希望我只是杞人忧天。一个月后疫情就能消停下去。”

  2月6日:

  “这几天越发焦虑。事情越来越向我不想看到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反复拿流感举例。

  不是新冠肺炎真的就是流感,是我担心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把新冠肺炎当成流感。

  为什么我说省外防控措施太过度,是用力过猛的防控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

  只能说到这里了。有读者批评我不重视疫情,过于乐观。恰恰相反,我上面的观点正是因为我非常担心疫情,非常担忧才反复说的。”

  大家看看,我的观点是不是和英国政府现在的观点很相似。

  我当时就觉得很可能控制不住了,控制不住怎么办,就得强迫大家相信,这玩意儿就是流感呀。否则社会秩序彻底崩溃就全完蛋了。

  于是我就写文章,告诉大家流感也很可怕,美国流感每年死几万人。就算控制不住也别担心。这个病毒太厉害了,控制不住也不是我们政府能力不行,是敌人太狡猾太阴险,大家别丧失信心等等。

  当时我对政府把话说得太满,很担心。传染病这东西可不是你全力以赴就能打赢的。

  3

  然后,我的脸被打的啪啪啪啪啪啪。

  过了一个月多一点,居然奇迹般的把病毒蔓延控制住了。我现在回想,就觉得完全不可思议。要知道,我们和新加坡日本香港是完全不同。他们从武汉来的流动人口是百人千人的规模,我们是几百万人。

  我们武汉去外省是100多万人,武汉去湖北其他地方是300多万人。他们只需要控制住机场,我们要控制上千公里的陆地边界。香港可以把所有从武汉来的人,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列成疑似,一共就是100多人,我们怎么可能把100多万人全部列成疑似。

  一旦漏网,引发大规模社区传播,就很难遏制了。

  新加坡、日本和香港,和我们的防控难度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不得不说,中国比我想象的厉害很多,不惜代价抗疫的决策也比我想象的高明很多。居然在全国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真的控制住了。

  我相信,任何一个外国人,只要对病毒的特性有所了解,都很难相信这个病毒能被完全控制住。英国人得到不可控的结论,是很正常的。英国人不相信中国目前的数字,也是正常的。

  这件事情真的是太了不起了。我自己的感受就是三个字,我服了。

  这是真心话,有人骂我无耻跪舔我也认。

  4

  这次关于英式躺倒的文章,有几篇文章引起争议,其中一篇是在三联上土摩托(袁越)的文章。

  土摩托从一开始就是认为这个病毒没什么大不了的,没必要过于紧张,没必要一直戴口罩,这就是特大号流感。

  我是认为如果控制不住,就只能闭着眼睛把这个当成流感。土摩托可能认为本来就是大号流感,没啥严重的。

  他自己也身体力行,把这个当流感对待,没有太因为疫情过多的改变自己的生活。

  三联那篇文章,最后一句话原文如下:

  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的传染病,也许我们不必急着做出结论,而是应该鼓励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出不同的应对。这么做起码可以为科学家们多提供几个对照组,好让未来的人类找到效率更高的应对方式。

  而这,才是更高级的人道主义。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英国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用自己国家和国民去做赌注,来试验是否这条不同的路能走通。英国如同实验疫苗的小白鼠,对英国国民风险巨大,但是对世界其他国家算是件好事。

  这句话表面上也没错呀。英国愿意做小白鼠,就做呗。

  所以我觉得土摩托是性情中人,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英国这么做没什么太大错误。我觉得这是观点之争,没啥需要过多指责的。

  但我现在和他的观点是不同的。如果是2月初,我可能会认可英式躺倒思路。但现在,我不认可。

  第一,我们各国其实都是一个笼子里的小白鼠。我们没法隔岸观火,看英国自己作死或者找到新路。如果英国真群体感染,世界各国的利益都会受损的……

  第二,现在中国已经证明了这个病毒是可以成功控制的。而且意大利和武汉的例子也证明了,如果大规模感染,医疗系统过载,死亡率绝对不止1%这个理想状态的数字。

  在现在的情况下,还抱着病毒不可控,死亡率不高的观点,就有点不妥当了。

  第三,如果没有中国成功控制的例子,英国政府告诉国民,控制是不可能的,大家必须听天由命。这个还有可能一直坚持按流感应对的“躺倒”政策。但有了中国的成功例子,一旦感染人数过万,死亡人数几百,英国政府也扛不住的,还会回归到意大利的思路。与其那样,还不如现在就严格一点。

  美国就是一个例子,本来也是流感式“躺倒”政策,现在在压力之下也被迫转向主动应对的政策了。

  4

  土摩托的例子说完了,他是第一类人。但另外一些人,性质就不一样,属于第二类了。

  财新上发文的某位德国华人教授,就完全不同是第二类人。

  第二类:认为大英帝国,前世界霸主,怎么可能犯错呢。英国的思路一定是对的。如果你觉得不对,一定是你自己是错的。大英帝国是不可能有错的。

  第二类人,在武汉疫情的艰难阶段,强调个案的悲剧,认为政府抗疫不力。而在英国的“躺倒策略”上却千方百计的大唱赞歌。

  这样的人为数不少,老实说,这类人我现在确实有点鄙视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观点,观点不同没啥可鄙视的,

  而是:

  如果你是个小政府不干涉主义,甚至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你会认为英国的防疫措施是正确的道路,我能理解。但同一个人之前天天纠结武汉的个案悲剧,天天批评中国救灾不力?到底你的观点是什么?

  如果你很感性,为每个人的悲剧落泪。因此对政府身怀怨气。我也能理解,确实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体上就是一座山。但同时称赞英国的做法又是怎么一回儿事,那个做法才是真正的人间悲剧。

  如果你反对发言人赵立坚的推,认为没有足够证据不能指责,你就更应该反对和批驳美国之前那些媒体和政治家信口雌黄的偏见言论。

  如果你不批评那些言论,觉得互相骂骂无所谓,外交就是互骂,你也不应该批评赵立坚的推。

  观点不同没啥。有些人入了外籍,自居世界公民,不愿站在中国立场,要理性客观中立,也无所谓。

  最起码,也不能西方任何事都是对的,中国任何事都是错的吧。

  就算真的两个凡是。认为凡是西方做的都是对的,中国做的都是错的。也请您把这个立场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别遮遮掩掩的,好不好?

  后面闲聊两句:

  本来打算写一篇长一点文章,比较一下中国与西方的制度的历史。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国家的制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如果不研究历史,直接强行换轨道,就很容易翻车。中国的未来,一定不是照搬西方的制度,而是在自己的制度基础上修修补补。中国和西方的制度已经分道扬镳2000年了。不是简单的说换轨就能换。

  毛泽东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理论,特别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耕者有其田等传统思想。所以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

  而改开之后,实际上是把马克思主义中过于超前的部分暂时缓行,把资本主义的一些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内容结合到中国传统的体制中,产生了一套崭新的潜力极大的机制。

  而近十年技术的发展,对这套机制起到了很正面的作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对西方政治体系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而对我们政治体系的作用却是正面远大于负面。未来大数据和AI技术,很可能也是这样,对我们的制度有利,对西方的制度不利。

  制度没有绝对的好坏。每种制度都有优缺点。最适合广大人民的制度,最适合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的制度,就是好制度。

  这个主题周末攒了超过一万字,但感觉很难写。这种题目很大,涉及历史很长的文章很容易陷入史料的堆砌中,所以要多花一点时间重新构思,分成几个短一点的文章来写。

  另外,昨天发文的留言,大家写的质量很高,但被微信封了,不是我主动关闭。之前,我一直希望把不同观点的留言都放出来,但看起来留言也是有监管的。规则还是必须遵守,所以后面如果有点太敏感的留言,我就不会放出来了。谢谢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2:16 , Processed in 0.1563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