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92|回复: 0

青衫老祖:中国传统哲学架构完善且深邃西方难忘其项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6 15: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听一些专家说中国历史无哲学,我很不服气。说中国历史无哲学,完全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哲学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辩证法、方法论。纵观中华5000年(一说7000年)文明史,中国历史不仅有哲学,而且框架很完善,思想很深邃,不是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的。人们推崇的黑格尔,就学了不少老子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所有能够扎根中华大地并成为指导思想,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感觉马老先生的思想很亲切,其哲学思想与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必如老子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与中国拥有马克思主义适生的土壤密不可分。比如物质决定论、“一分为二”、革故鼎新、新陈代谢这些东西,从老子的思想中都可以找到源头。

  我经常想,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老子的道、孔子的儒、孙子的兵、韩非子的法、墨子的工、鬼谷子的术、公孙龙的名,多么丰富多采,哪一个不是哲学思想的产物?其后,佛教东传,一花六叶,不着文字,到了惠能时期,禅宗发扬光大,不也是中华传统哲学的产物?所有这些哲学思想之间,有没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统一的哲学体系呢?我感觉是有的,而且的确是有的。因为,所有这些思想,不管是杨还是墨,孔还是孙,都可以归入一个思想体系,就是“道”。诸子百家,莫非道。

  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也是根本。对于“道”,老子最有发言权,一部《道德经》,既讲道,也讲德,既讲体,也讲用,虽然只有5000余字,但把什么是道,道的运行规律、道的表现形式以及道的本体性、主宰性、不灭性等等都讲清楚了。

  德,中国哲学的第二级概念。德是道的存在形式。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道是普遍性,德是特殊性。特殊性中具有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比如花、草、树、虅,各有科属,各有特点,但无不属于道的产物。它们得道而生,致一而亡。禅宗讲,万物皆佛性具足者何?德也。

  易,中国哲学的第三阶概念。易者,变也。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玄”。玄即易,易即玄。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万物有生有死、有强有弱、有老有少、有康有病,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就是易。而易是有规律可循的,研究这个规律的学问就是《易经》。

  《易》,就有了多种表现形式。儒家、兵家、法家、墨家、名家、纵横家、杂家、阴阳家等等,实际都是研究“易”的,人生之易、战争之易、造作之易、治理之易、抵塞之易、工匠之易、星象之易等等。因此,不管孔子、墨子、孙子、韩非子还是列子、庄子,鬼谷子,最终都离不开一个“道”字。他们都清楚,他们的本根是“道”,也都抓住并研究了道的某个方面的学问,即某个方面的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

  在诸子百家之外,还有两个学问,一个是道教,一个是佛教。这两大学问也是研究道的,只是门径不同,目标不同。道教贵生,追求的是与天同寿,长生不老;佛教务本,追求的是回归本来。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从“易”入手,而后看见德,然后洞见道。仙家有言:顺为凡、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就是这个意思。

  研究道、德、易,中国人还有个好方法,叫格物致知。其实就是从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从纷繁复杂的事物演变中寻找规律性。这与实事求是完全是一个意思。至于正心诚意,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认真负责、客观公正。这是格物致知的前提,也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综上,中国的哲学是有体系的。万变不离“道、德、易”三个字。把握住这三个字,中国的所有学问,都可以窥其堂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4:00 , Processed in 0.2032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