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65|回复: 0

牲产队:我们为什么要受这样的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 07: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和夫人探讨了关于孩子培养的问题。

  孩子酷爱跳舞,夫人的意思是,让孩子走一条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心跳舞的学习道路。

  我一开始惊讶与夫人的观点,但是思考了一分钟后,我表示了赞同。

  队长我从小擅长考试,所以在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学校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中班上的模范生。

  今天探讨的孩子培养问题,让我去思考了另外一件事:

  我为什么要受这种教育,除了做好学生之外,我有其他选择吗?

  我们小时候到学校读书,有父母的要求,老师的要求,也有社会给我们年龄的规定。

  我们在学校里,需要满足父母的期待、老师的期待、同学的期待、以及未来走向社会后,社会的期待。

  可是很少人会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在被其他人期待、其他人要求下受教育呢?

  (大家注意我的问题,谈的不是我们要不要受教育,而是我们要受怎样的教育)

  一

  教育改革问题,在我国已经探讨了几十年了。

  从当初的没有读大学的机会,到如今人人有大学读,我们已经从一个教育资源匮乏的国家走了出来,现在已经到了需要对教育改革的方向做一些思考的时机。

  咱们的教育,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教育,它包含了家庭教育以及道德的内容,尤其是道德。

  比如你听说谁家小孩不好好学习,很多人第一反应,这个小孩是个坏孩子,不读书,会让自家小孩不跟这个孩子玩。

  我们每次在新闻上听到有什么犯罪分子被抓到,请父母出来说话的时候,父母的答案永远是“小的时候很乖,后来交了坏朋友,然后就变坏了。”

  这种以道德为导向式的教育,是我们教育改革问题要面对的最核心部位。

  小孩子在产生自主意识的时候,充满了好奇心,对世间的一些都保持着探索欲。

  在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他们会按照当前的社会规则,把这条路上遇到的诱惑统统隔离。

  但是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非常难过的结果。

  第一,这个学习过程是痛苦的,因为我们要把所有老师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灌输在自己的脑袋里。

  第二,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抵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并且要在压力之下学到能够让自己吃饭的一技之长。

  这条路会出现很多负面的问题,解决的方向在哪里?

  二

  按照经验主义的观点,教育改革应该有创新。

  咱们目前的教育制度,依旧包含着几百年前科举制度的基因。

  教育的好坏,评价标准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习过程的满足感;

  二,培养道德情操;

  三,不对人对事有偏见;

  四,模仿学习的效果。

  可是在这四个方面的理解上,很多人出现了偏差。

  先来说学习过程的满足感。

  学习过程的满足感不是说先决定好学习的内容再去学习,而是说找到一条能让自己快乐学习的特色道路。

  比如学英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国际化,有些人普通话都还没说得很好,没必要学英文。

  学习过程不是强迫的,探寻什么东西是最适合自己的,追求快乐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是一生的事情。

  至于说学习能力的强弱,这是没有办法预料的结果。

  再说培养道德情操。

  我们不是说要去学习他人的道德情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可能出错,老师也可能出错。

  子女道德性格的教育,是要能够明辨真假、善恶、美丑、是非。

  道德性格的培育是个人肯定跟否定的过程,我们要不断的肯定东西,如果后来发觉情况不对,再去做修改。

  在人生的历程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害怕出错,千万不要裹足不前,一定要大步向前。

  因为不遇到挫折,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困难,不遇到困难,就不知道下一步应该修改哪个部分。

  这些能力才是重要的能力。

  再说不对人对事有偏见,检讨世俗价值,不以世俗的标准从表面对人做判断。

  我们通常习惯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是我坦白跟大家讲,小时候被认为是坏小孩的孩子,长大以后取得的成就可能更大。

  因为好坏的标准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清楚。

  但是我们太习惯说,读书好就是好小孩,读书坏就坏小孩,读书和品性没啥直接联系,读书好品行差的人比比皆是。

  你看完了我上面的文字,在心里还是会觉得还是应试教育的读书好。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灵状态已经被灌输了一个极为强大的思想,我们的思维模式当中已经有固定的道德导向式的教育,科举制度的思维。

  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来说,我们太习惯从世俗的价值相信应试读书的价值,变成了我们DNA的一部分。

  可是对于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掌握所有的机会,不欲作立场,不做世俗价值的判断,对什么事情都是充满了好奇心,不要害怕出错。

  最后,真正的教育学习是来自于模仿学习的效果。

  所有学习来自于模仿,模仿谁呢?

  通常模仿人家长、老师。

  很多年轻的老师刚工作的时候会觉得,很挫折,很灰心,很气馁。

  但如果老师挫折、灰心、气馁,表现出来是一种负面的态度,那这个老师教的学生会更挫折,更气馁,更灰心。

  三

  我的孩子想去跳舞,我是不会去反对的。

  学校只是我们人生中非常小的一步,更何况现在教育改革改到学校,未来会有怎样的演变我们都不知道。

  但是下一代的教育决不能拖延。

  如果不能够去除思维中应试教育的障碍,那么我们心里都非常明白,教育体制改革不管再怎么改,我想得出来的结果永远是比高低,评好坏的结果,而与教育相关联的那些所谓的天价学区房,永远都是社会问题。

  每个人受教育的过程,是大家一生的事业,也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标,祝愿都能有一个美满的前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4:05 , Processed in 0.2345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