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951|回复: 0

蓝星土豆: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 18: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逢志愿军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作为后辈,向那些七十年前走上战场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无论你们是健在还是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因你们而改写的历史是我们精神上的永远丰碑。而你们用信仰和生命塑造的一个个光辉形象也成了我们不会也不能忘的记忆。

  这一仗打破了世人对我们这个积贫积弱国家的认知,也同样打破了傻鸟不可战胜的神话。携带着二战胜利余威的傻鸟,怎么也想不到在朝鲜这个巴掌大的地方,竟然被他们眼中的一帮农夫揍的满地找牙。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满以为当时只要毛熊不为北棒出头这事就平了,怎么也想不到在最后胜利的边缘被我们兜头来了一闷棍。

  傻鸟们生气、郁闷、不解,当然,也没办法。傻鸟不是没有试图去证明他们才是最强大的。可怕的是,在他们后面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发现,最后证明的不是自己的强大,而是完完整整证明了我们的崛起。所以时至今日,傻鸟拍了一堆纪念历次战争的大片,唯独在北棒这少之又少。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如果说当年那支队伍有什么鲜明的特点,就是年轻。绝大多数一线指战员在三十五岁之下。到了营以下,大多是二十多岁十几岁的年轻人。不过别被他们的年龄欺骗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百战余生,对战争的理解可以说都是在一场场战斗中总结而来,不但深刻而且务实。他们在战场上高度的敏感性,让他们在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时候打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神仙仗。

  无论几个人就能放翻一堆坦克,还是几个人就能牢牢守住一个山头,甚至一个人能够咔嚓对方上百人。诸如此类的战例一抓一大把。小鸟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他们自己更清楚,虽然战争的场景换了,但是仗还是要打的,战斗中的经验还是能用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信念是坚定的。

  就是成千上万这样的年轻人,带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敌人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战斗。很多人觉得“大无畏”是一个虚词,但是翻看战史我们就会发现这一点也不虚,真实到沉重。堵枪眼的绝对不是一个两个,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场景几乎发生在每一次激烈的战况中。当手中的弹药打完、铁锹、十字镐,甚至石头都能成为武器。

  其实小鸟们也挺能打,在冲绳和本子死磕的时候,他们也能在承受巨大伤亡的情况下持续战斗。但是这次他们碰上更能打的,只要还剩一个人就不会后退。甚至连队打残未经修整直接补充就能瞬间满血复活。这种情况在小鸟的眼中叫打不死,打不完。

  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了个人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不是一个人的状态,而是一个群体的状态。一群这样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士无论出现在任何战场上,即便是玉石俱焚也会给对手带来重重一击。

  有些人说这是洗脑,是精神战法。这种说法骗骗小白就好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会知道,这洗脑一洗能洗三年,而且越洗越强?我还真没见过哪种洗脑的法子能洗到把傻鸟揍的签字认输。如果这个法子真的存在,任何人只要学会这个法术,无论傻鸟多强最后都是个输。那傻鸟早拜拜了,这世界也早就变样了。

  更客观地讲,用得着洗脑吗?能说这种话的人压根就没去想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所有人都出生在动荡的年代,屈辱、战火、侵略,家破人亡是常态。从他们认识这个世界开始,所有糟糕的不能再糟糕场景都在这个国家上演过。就像和平久的人不知道和平可贵一样,局外人是很难理解他们对和平的渴望,更难理解他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好不容易不打仗,好不容易能过上安稳日子,怎么就又有人开始砸门?一想到以前历次城门被攻破的各种悲惨,这不需要人鼓动什么,他们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让进。

  很多老兵的回忆都讲述过这样的场景。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疮痍,战争留下的痕迹比比皆是。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绝对不能让这样的场景再次发生在自己的国土,同时也都明白为啥要来朝鲜。

  事实胜于任何说教。这样的场景他们不是不熟悉。也就在短短的几年前,自己的国土也是一模一样的悲惨。数年之后再次亲历,想想身后刚刚安静的家园,怎么可能让战火再次烧过去。那一刻,为什么到这来,来这干什么,在他们的心中是无比清楚的。

  在三年激烈的战斗中,他们越打越勇,直到最后的胜利。打败傻鸟重要吗?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个好不容易有点样子的家保住了,这才是重点。这需要啥鼓动?这需要啥精神战法?所以想要理解他们那一刻是到底怎么想的,不去深刻理解他们身处的背景,基本上是胡说。

  由此引出了一个很大的话题,国家认同感。在那个年代,这确实是一个不需要问的问题。和平是用生命换来的,如此沉重的代价让所有亲历者都明白一个完整国家的重要性。

  自大清拜拜以后,统一和稳定就成了最大的奢望。同时国人的自信心也彻底被击垮了。从原来的泱泱大国藐视一切,弄到最后连比利时都能通过辛丑条约敲诈一笔。这种脊梁被打折的感觉如果不身处其中是很难理解的。用现在的一个说法,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嘛?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此后的百余年被抢,被侵略就成了常态。那个时候不是大家不想站起来,而是不知道该怎样站起来。因为没人知道怎么样才能让一个穷到掉渣的农业国和那些工业强国平起平坐。

  这个问题在49年得到了第一次解决。我们不承认任何不平等条约,骑在老子头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用老百姓的话讲,我的地盘我说了算,别想再伸伸手就能讹诈我。

  说这话是要有勇气的,选择了这样的结果就要面对列强的挑战。于内我们欢欣鼓舞建设新家园。可于外呢?这些狠角色是否真的认可我们是个大问题。很快50年这个挑战就来了。因此,抗美援朝被称为立国之战是有逻辑的。这一战,于内打的是保家卫国,对外打的是站起来的勇气。这个世界是不相信眼泪的,只有实力才能让对手相信你是真强。

  三年下来,我们用生命和勇气证明,我们是有能力站起来,而且能站得稳。不管傻鸟他们愿意不愿意,我们就这么戳在这他还毫无办法。这就是现实。试想,如果大家身处其中,一年立国,三年打败十几个列强,谁会对这个国家有质疑?即便是毛熊终其一生也不过和傻鸟威胁来威胁去一辈子。像我们这样和傻鸟撕破脸大打出手的……除了我们,都上墙了。而且到了今天,我们是越活越强,反倒是傻鸟有点扶墙的症状。

  客观地讲,由于我们当时正在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型,所以很多战士都是农民。用李云龙的话讲,我要是不当兵就是个篾匠。哦,这是小手工从业人员。对家国的认知说不出什么华丽的语句,更写不出什么绚烂的文章。在他们心目中,所做的一切总结起来就四个字,保家卫国。这个非常精炼的用词,把个人的小家和国家很强的联系在一起。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家国情怀是刻在我们骨子里面的东西,想改太难了。可能在别的事情上有待商榷,但是这件事情,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人心怀家国而奋斗。所谓传承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来,但是到做的时候,价值观取向决定了前进的方向。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就是这简单的四个字。不需要更多的解释,做就是了。

  有些事不能忘,忘了就会产生思想的断层。

  如果人从第一眼看到这个世界就身处长期和平舒适安逸的环境,未曾经历炼狱般的战场和国破家亡,一旦忘却这段历史,忘记这些大多已然故去的英雄,就很难设身处地的去理解英雄们的行为。

  如果没人给他们讲现在享受的生活从何而来,他们自然会觉得世界本该就是这样子。

  如果没人给他们讲我们这个国家一百多年的苦难和挣扎,他们自然不会理解十几万人去牺牲到底为何。

  面对这个英雄群体,如果不曾理解他们舍生忘死究竟为何,那么对他们英勇行为的质疑也就有了滋生的土壤。这才是最需要警惕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8:39 , Processed in 0.1250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