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24|回复: 0

盛唐如松:那一点浅浅的恶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4 17: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其一

  到了

  很多星球

  有土星

  有月球

  他们说

  好多星球啊

  他们

  非常开心

  诗:其二

  晚上

  有两个小朋友

  在彩虹上滑滑梯

  玩得很开心

  男孩要到白云上面

  女孩在小男孩后面

  也要到

  白云上面

  这是不是诗?其实不是,这是我朋友老李六岁的儿子写的小短文,我略微把它们断了一下句子,改成了诗歌的模样。他的两位孪生子,类似于这样的短文有很多,四五岁时候就开始写,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什么艰深的哲理,却童趣盎然,直白而质朴。撷取这两篇短文改而为诗,也并没有经过朋友或者他孩子们的同意。而且他们父子也从未觉得自己写的是诗。我也就是从他的日常记录中拣选了最近的两篇。

  他忽然清清嗓子对我说

  嗨,我叫迈克,

  是来西安的留学生

  你看的什么书

  《废都》。

  我答道

  并且努力把窝着的书角展了展

  废都?那是什么意思呢

  那个老外耸耸肩

  这是不是诗?据说是,而且还是名家所作,但我认为不是,因为这就是一篇小短文,文字上比朋友六岁儿子用得要好一点,或者也在字里行间中隐含着那么一点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情绪。但这绝对算不上一首诗。

  这首诗的作者出了一本诗集,我是千挑万选总算捡出一篇还算可以展现的东西。其他包含屎尿和下半身的文字我不是不屑于通过键盘敲出来,而是不敢通过键盘敲出来,因为我的键盘比那些文字要干净很多,敲出那些东西污染键盘不值当。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我在说谁了。号称西北文坛泰斗贾平凹先生的女儿,贾浅浅。这位浅浅其实也已经四十二岁了,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系,研究生是在陕西师范大学读的,中文系文艺学,然后又回到了西北大学中文系读博士。其后任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当现当代文学老师,十五年后兜兜转转又回到自己的母校西北大学文学院,此时她成了副教授。除了这种工作上的经历,她还是鲁迅文学院的高级学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获得过陕西青年文学奖等等……

  稍有分析能力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位‘才女’似乎离不开陕西,就读在陕西,工作也在陕西,就连获奖啥的也在陕西。当然,她爹也在陕西。作为西北文坛的泰斗,贾平凹可以说是陕西省的一个金字招牌,他的女儿混在陕西且混的不错倒也是情理之中,不出意外。

  离不开陕西,证明其人独立能力还是比较匮乏的。我一同学的儿子,本科考在长安大学,研究生学校保送也不愿意留,而是选择考了中南大学。从西北到南方,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相信很多朋友身边都会有。且不论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就读于不同大学,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单凭他们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有能力实现自己的选择我们就知道这是他们对自己实力的肯定,对自己未来的追求。这一点,在浅浅才女身上似乎并没有体现出来,她一直生活在父亲的力量范围内,是一个标准的乖宝宝,按照父辈的安排一路走下来,风平浪静,一世无忧。这就是典型的二代模式,有人说这叫文二代。

  有别于富二代和权二代,文二代其实并不好当,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文二代,历史上并不多,因为文之所以为文,不但需要深厚的文学沉淀,还需要相当的文学天赋,二者缺其一,都难以担纲文二代之名,比如曹植,曹丕,比如苏轼,苏辙等,那个才叫文二代,如果不能实现对父辈的超越,或者说如果不能让自己在文学上有所成就,那么那些所谓的文二代,其实只是权二代的一种变体,富二代承接的财富的炫目,权二代享受的特权的便利,文二代却必须要有自己的成名作品,所以,通观浅浅的人生,她只能算是一个权二代,没有父亲的影响力,她又怎能混在西北文学圈?如果她真是一个自身实力强大的人,她应该早就走出西北,看一看那多姿多彩的世界了吧?然而她,并没有。

  当然,浅浅肯定不是这么想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自己的老爹称霸西北文坛,自己既然也走了他的路,就一定不能落有人后,于是就有了浅浅诗集,或者说浅浅体诗歌。但是这种诗歌却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侮辱,即便是普通的文学青年也可以随手拿出比她更为优秀的作品。诗歌不行,就只能靠解读了。于是就有那么一帮捧臭脚的无良文人对于这位文坛霸主女儿的所谓诗歌进行了全方位,颠覆性的解读,什么人性本真的回归,什么诗歌本质的体现,不一而足。看得我是面红耳赤,不过就连贾先生本人都在夸赞自己家的千金,说她超越了自己。当然,贾先生通透历史,深知社会关节,所以也早早就预言如果贾浅浅也走文学之路,必然会遭人非议乃至恶言相向。所以,今天的我们,就是贾先生嘴里的那群恶人,但是为了文学的美好,为了自身不被这屎尿所拖累,就做一回恶人吧。

  贾先生的高妙之处不仅在于培养出一个‘优秀如斯’的女儿,还早早就把日后女儿有可能被攻击的道路给堵死了,斯人也,不愧为文坛之英杰。

  如果非要说浅浅的诗对这个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我认为,那就是她激发了很大一批文学青年的创作热情以及对未来的信心,既然这种狗屁东西都能获奖,写出这些狗屁东西的人都能当作协副主席,那么有才华如我辈,岂不是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绝不会是蓬蒿人?

  但是绝不是,正如一个朋友说的好“如果你爸爸不是贾先生的话,你写的就不是诗。”所以,只要有诸如贾先生和他的好友同道者在位们,众多的文学青年们就只能做一个蓬蒿人,仰天大笑没机会,仰天长叹是常态。

  浅浅真的是不学无术之辈?恐不尽然,毕竟本科,硕士,博士读的都是文学,自己任职的也是文学副教授,即便没有才情,在文学这个大染缸里熏也能熏出几分才气,摘也能摘出几朵佳句,但是她偏偏不走寻常路,非要弄出这个自出一体的浅浅体,可见她还是有文学理想的,当不成鸿篇巨将,也要做个先锋诗人,不能给自己的老子丢脸不是?当然,在她这样做了以后,她老子丢不丢脸就是不是她能决定的了。

  正因为她是科班出身,所以她在解读自己床作初衷时也能说得头头是道,说自己的诗力求精粹清丽,哎呀,我要捂一下自己的老脸,她的清丽竟然让我有作呕的冲动。可见,这位东施并不效颦,而是真的在展现自己的本质的容貌,美不美,不在于他人怎么看,而在于她自己怎么想而已。

  既然我们明白这样的作品并非出于她的无知和无能,而是出于她的本意与故意,而且还获了奖,并受到众多‘文坛前辈’的肯定,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向深处想一点,那就是中国的文坛究竟怎么了?中国的文学究竟怎么了?中国的文化究竟怎么了?

  无论是权二代,还是‘文二代’【其实她不配文二代这个词】,这种诗词的获奖都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垄断,一种资源的垄断。前面说过,广大的文学青年们,真才实学,且天赋异能者不少,但并不能因为自身的才华获得社会的认可,更难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何?就是因为这种文化资源垄断的存在。你没有文坛领袖做爸爸,你没有文艺界的大佬帮你捧场,你就只能在自己的三尺书桌上对着自己的才华喟然。

  或者有人说,如今网络平台众多,只要你有本事,有才华,就不会被湮没。可事实并非如此,如今的确比以往更能让一个个体展现自身的才华,但文学需要主流文化的引导却并不可缺。中华的传统文学中,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有楚辞,有汉赋,有唐诗,有宋词,哪一个文学格式不是优美而深邃?有屈原,有司马相如,有李白韩愈,有欧阳修有三苏,有辛弃疾有陆游,有罗贯中有曹雪芹,有鲁迅有毛泽东……这么多文学巨匠里,哪一个又是靠写屎尿上位的?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历史上有着如此多的文学巨星,才可以引导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向着精美文学的方向前行。但是,如果文坛被垄断,文学成了某些人的私有特权,文化也就可能就此转向,就此衰败,中华文化,难道就不怕由此变成屎尿文化?想一想真的很可怕,真的很心惊。

  浅浅想要别出心裁,却又缺少文学的才情,于是不惜把屎尿端上文学的餐桌,并洋洋自得谓之曰出于本真,回归本质。更可怕的是个还有那么多无良文人为此捧臭脚,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对于文学的理念发生变化,发生逆转。当整个文坛都陷入屎尿之中,即便其中还有珍珠,明玉,那也很难改变这熏天的臭气了,如果中国文坛最终成为这样一个状态,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还会有怎样的未来?

  曾经有侵略者说“欲要使其民族灭亡,必先使其文化灭亡”,如今倒好,异族没有办成的事情,我们自己却开始行动了,玷污自己的文化,愚弄自己的民族,所得不过是一己之私,一己之利。这种人已经不是文化流氓,而是文化的敌人。为了浅浅的一点私利,从而给国家和民族造成深沉的伤害。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不会容忍这种文化敌人的存在。我若以笔为刀,必诛之而后快。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异族从来不能使我们屈服,但来自我们内部的毒素却足以致命。而文化的毒素危害最大,致命性最强,一旦我们忘却那些看历史上灿若星河的优秀章句,美丽诗词,那么我们又拿什么来传承,来证明我们文化的优秀?难道是端着一盆屎尿来证明?

  其实我心里很明白,浅浅这样的人最终会被历史的巨轮所碾碎,被历史的年轮所忘记,因为在浩瀚如海的中华文化里,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有一席之地,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绝不是一群小丑就可以颠覆的,在我们这些当代人中,在那些未来担当文化传承的孩子们中,秉承传统文化,具备优越才情的大有人在。他们才是我们未来的担当。只是,如果都像目前的西北文坛,都去捧那些屎尿文字,无论是当代人还是未来人,其上升的通道必然会被堵塞,中华文化再现灿烂的时间必然会被拉长,阻力正是来自目前霸居文化评判领地的吃屎喝尿者们。

  对此,带给我们这些传统文化弘扬者的责任,愈加大了。本以为我们的民族文化会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而有一个新的飞跃。没想到经济腾飞之下,文化阵地却在不断的拉稀。我辈虽然力薄,但也当努力奋进,竭尽所能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虽然得不到‘主流’的承认,但我们却要有成为主流的决心和勇气。如此,方不辜负这数千年滋养我们的华章美句,妙品佳文,方能对得起这数千年来激励我们的慷慨之士,妙笔君子们。方能不愧对后来者的孜孜求学,仰慕之情。为文者,当须有风骨,有才情,有担当,我辈不才,然担当之责不敢忘。

  其实我已经很惭愧,惭愧用这样的文字来捍卫我所爱的文学,我所钟爱的文化。而不是一声断喝,对那些文化的流氓,文化的敌人说“放下你们的笔,你们不配!”

  我真的很害怕,我们的文化终成废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4:13 , Processed in 0.1094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