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97|回复: 0

邱林:中铝巨亏预示央企垄断走入死胡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0 07: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亏损达82.3亿元的中国铝业公司再次受到外界关注。在资本市场上,为了规避被戴上“ST”的帽子,今年以来中铝大规模剥离资产。数据显示,今年中铝通过抛售资产,获得240亿元。尽管如此,今年前三季度,中铝仍亏损18.5亿元。

  然而,在中铝的年报里,高管们把亏损的原因,推给了外部环境——经济放缓、消费不振、铝价下降等。但这些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中铝巨亏的原因主要在于内部的管理体制依然是半官僚化的,过去在经济形势较好时,它轻易靠政策和资源赚到了钱,但是,这种内部管理体制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显然极度不适应。

  这些年来,中铝种种主动与被动的折腾,导致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还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与中铝巨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几大民营铝企的报表,在过去几年间却“形势大好”。据了解,山东是大型民营铝企最为集中的区域,如魏桥、信发等民营铝业巨头均“驻扎”于此。他们依靠灵活的决策、有效的管理等内在条件,企业规模、产能壮大的同时,每年获得15%甚至30%以上的利润率。

  由于中铝与民营企业魏桥铝电等在体制、人员结构的差异,其竞争力已大打折扣。中铝现有在职员工9.8万人,其中生产人员7.94万人,行政人员1万人,分别占比81%和10.2%;而魏桥铝电公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该公司共有员工2.1万名,结构是生产人员1.67万人,技术人员3950人,管理人员334人,分别占比79.65%、18.76%和1.59%。

  巨亏之下,“央企工人”也不再是“铁饭碗”。2011年时,中铝有职工10.1万人,2012年,职工人数为9.8万人——照此计算,一年下来,大约有3000名员工离职。接下来,中铝的裁员或会更加激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铝外,在“央企亏损榜”位居前列还有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国二重、中海发展、招商轮船、华电能源等上市公司。为了挽救自己的败局,他们唯有将资产处置掉,才能摆脱困境。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7家公司已经处置和正在处置的资产逼近300亿元。其中,中铝近期的一单资产处置可能是单笔资产处置中规模最大的,其现金对价20.6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20亿元。

  在经济学界,央企为王的发展模式依然存在争议。不过,即使是中石油,也在为垄断付出代价:至今内部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家子公司的高管称,一份文件从子公司上报到母公司,需要多级领导的审批,有时可能爬行十几天。有人做了一个比较,尽管中石油在全球500强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其净利润率仅是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五分之一,而中石油的员工总数却是美孚石油的16倍。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央企靠垄断为主的管理模式?究其原因,一是央企居高不下的经营成本加重了自身负担。二是垄断必定会导致腐败,加剧社会不公。11月19日,中国铝业公告称,副总裁李东光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有媒体报道称,李东光被调查前,曾被举报“公款购买茅台、五粮液”。领导的职务腐败属非法,而一些中铝高管的高额薪酬福利,也是种变相、合法的集体腐败。

  时至今日,像中铝这样的央企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防止国有资产落入少数寡头手中,政府方面通过提供廉价的贷款、土地和能源扶植了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以便将资产控制在政府的手中,其中的佼佼者发展成为全球领先企业。但是,这样的努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其实,我们不怕央企亏损,就怕他们争当“亏损王”。由于央企出现巨亏的代价太高,不管是这些企业辩解也好,还是国资委背书也好,任何解释与背书都显得一钱不值。说白了,中铝、中远、中海等出现的巨亏,不仅是这些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而更重要的是预示着央企垄断体制将走入死胡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5:39 , Processed in 0.1251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