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02|回复: 0

吴鹏飞:如果歧视穷孩子,国家会出大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4 11: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我写了一个帖子,读者争论不小。我的主要观点是:1)一线老师不能动辄得咎,过于苛责一线老师,会让他们畏手畏脚不敢管理学生,最终会损害学生的根本利益;2)对老师进行处分,不能仅仅依据她激愤时候的不当言论,而应该根据她一贯的言行和表现。

  3)老师要有师德,学生也要有生德,学生上课偷录老师的讲话私自传到网上,是不可接受的;4)教育主管部门不能为了平息舆论,转移视线,对一线老师下过分处罚。这些观点,赞成的读者,多数是广义的和教育相关的比较理性公允的人群。

  我今天要说的是:在处理教学双方的矛盾和问题时,切忌偏向一方。只有从来没有体会或了解教师工作的人,才会简单的以为,学生都是善的,好的,弱的,纯的,应该爱护、说服、引导,只要耐心就一定可以改变孩子。真实的情况是,有些孩子确实冥顽不化。

  我想说几句让一些读者听起来很不舒服的真话:第一,所有那些厉声谴责肖老师的人,如果去当老师,未必能像肖老师那样当选最美教师,他们并不一定内心比吴老师甚至肖老师更不嫌贫爱富。第二,这些谴责派人士,在工作中不经意的或生气时的说话,未必更经得起千万人鉴定。

  肖老师训斥学生的讲话是不妥,但是也不是不可饶恕,更不能上纲到师德完全沦丧的评价。其实,我国古代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等,就是劝导学子们好好学习,长大了去当官、发财、娶漂亮媳妇。这是尽人皆知的传统劝学思想。

  实际上这些痛骂肖老师的人,可能就是这样私下教育子女的,只不过在人前,个个都成了正人君子而已。实际上,改革开放,就是一场提倡挖断穷根,致富光荣的伟大人民运动。肖老师的言语不妥就在于太直白,太不策略,而且拿孩子的家长挣钱多寡进行了比较。

  而这样的比较,人人心中都有,只不过不能不分场合说出来而已。肖老师在激愤之间,说了出来,虽然不妥,但这算不得什么严重违犯教师准则。那些义愤填膺的人,实际上,是把老师激将家境不好的孩子的刻薄话,等同于对于穷孩子的歧视了,这是不对的。

  没当过老师的人,不懂教育的人,会简单地把老师痛斥、痛贬、痛恨、甚至痛骂学生不上进的言语,当成对孩子的歧视,低看,侮辱,而实际情况可能是,这是有责任心的,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对学生真正的爱。这就像很多家庭扮演棍棒师的父亲,早期在孩子心目中就是凶神恶煞。

  就像我的儿子,直到30岁以后,他才慢慢意识到,实际上,父亲对他的爱一点不弱于母亲,甚至更为深沉。我想以一个当过老师的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大家,一个老师真正歧视穷孩子,表现不是肖老师这样的,而是冷漠,就是不理、不睬、不管、不问、不教,但态度可能好的可拍,根本不会像肖老师这样怒斥他。

  作为一个曾经的中学副校长,我是坚决反对歧视穷孩子的,但是,我坚决支持对穷孩子、调皮的孩子同样严格管理,对一些脸比城墙还厚的孩子,我赞成用较为激烈的言辞进行斥责。我认为,我们可以同情贫弱的人,但不赞赏贫弱。我们可以赞美富裕,但不必赞美富翁。

  这其中的道理,大家应该想一想。所以说,在没有对肖老师的一贯表现进行认真调查考评之前,仅仅凭这一段过头话,就断定她不是一个好老师,并将她开除教职,这实在是太武断、太不负责任,太哗众取宠了。仅仅就这段话而言,肖老师的错误只需要做口头批评即可。

  我和这位肖老师素味平生,前后五百年都不会有交集。我也无法知道她的真实表现到底如何。在这里,在为她进行辩护的时候,我也想跟她谈谈心,跟所有的中小学老师谈谈心,我想告诉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在具体教学中,要大胆管理,但是千万不能歧视穷孩子。

  我要告诉那些义正辞严谴责肖老师,指责吴老师,也包括支持公正对待一线教师的读者朋友们,歧视穷孩子不仅是不道德的,也是非常危险的。我相信,很多批评挖苦吴老师的人,并没有想清楚这其中的道理。我想用一个非常真实的故事,来讲清这个道理。

  在任何时代,相对而言的穷孩子总是大多数,从基因的多样性而言,这是最大的人才库。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只是在富贵人群中培养人才,这个国家和民族就可能衰败和灭亡。隋朝之前就是这样,后来的大规模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伟大进步。

  对在教育上歧视穷孩子,必须站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的歧视可能导致国家的危亡,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1910年秋,湖南湘乡县由富人出资创办的专收富家子弟的东山小学堂,来了一位年已17岁的农家穷孩子。面对这位一身泥土气息的求学少年,学堂堂长的李元甫曾经十分犯难。

  且不说这个学生已经超龄,而且堂规规定是不收外县学生的,再者入学考试时间已过。拒收吧,阅人无数的李元甫,只一眼就被面前这位学生外拙内秀的气质深深吸引。收下吧,又犯了招生堂规。怎么办?李元甫很快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命题作文:“言志”。

  这穷孩子接过试题,千言《言志》,一气呵成,很快就交到了李元甫先生手里。李元甫先生接过试卷一看,字字激昂,句句铿锵。李元甫先生顿感此子有才,立即叫来国文老师谭咏春先生等学堂教学支柱一同赏阅试卷,一致同意破格录取这名来自湘潭乡下的穷学生。

  李元甫等先生慧眼识才,这一破格录取,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脍炙人口的招生佳话。也为我们这个国家储备了一个改天换地的人才。李元甫多次制止了一些老师捉弄、嘲笑、歧视这位少年的种种行为,痛斥过故意给这个少年压低分数的老师。

  三年后,这个穷学生在李元甫先生及几位老师的推荐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成了大教育家杨昌济先生的得意门生。“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杨昌济先生,对这个得意门生倍加喜爱,倾囊相授,期望这位穷书生成为国之栋梁。

  后来在中国革命遇到严重挫折时,正是当年这个穷学生起义登上井冈山,缔造了一支人民军队。长征路上,在革命陷入绝境的时候,又是他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最终也拯救了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他,中国人民还会在黑暗中摸索多久,没人能回答上来。

  他是中华复兴第一人。是他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了全面工业化,创建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为中华复兴开创了道路,奠定了制度的、精神的、物质的基础。他的历史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如果没有他,长夜难明赤县天,人民数亿不团圆。

  如果当初李元甫是一个嫌贫爱富的校长,如果当初他拒绝这一位农村少年,如果他的同事歧视这位穷学生得不到及时制止,如果他们不肯倾力教导培养这个农家的穷孩子,中国的命运就将改写,中国的崛起可能化为泡影,中国是不是还是现在的大中国都很难确定。

  这个农家少年叫毛润之,后来成为了东方巨人,成了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希望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记住这个小故事包含的大道理。有教无类,不歧视出身寒微,家境贫穷的每一个学生,你就可能给我们民族和国家,留下了一枚火种,一个希望,一个机会。

  直到今天,只要想到当年如果东山学堂拒绝了这个求学的少年,我还会惊出一身冷汗。在这里,我想向李元甫先生及其后人,表示最诚挚的崇敬之意。是这位真正的教师,为中国的复兴作出了最奇特的贡献。希望湖南湘乡意识到这个老师巨大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4:18 , Processed in 0.1250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