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80|回复: 0

吴鹏飞:有人非议张桂梅,叫人莫名惊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8 09: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的文章谈到,张桂梅校长创办免费女子高中12年,含辛茹苦将1804名穷困山区的女孩子送进了大学,她既是当今的圣人,也是大写的母亲,故称圣母。对于这样的人物,居然还有人非议她,诽谤她,这些网络喷子,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有公知说,张桂梅将贫穷女孩送出山外上大学,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谈不上很高尚,所谓的教育应该是对人的全面提升。我对这样的无耻谰言懒得一驳,今天我想加重谈一谈,让穷孩子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为什么对于我们的国家民族,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曾经呼吁打破多年未改的地区差别和招生特权;改革高校的不合理招生制度,要尽量照顾更多不发达地区的、比较贫穷的孩子,能够有更多机会受到优质教育,改变命运。大家可以想一想,张桂梅的学生和大城市的孩子,考同样的分数,付出却是完全不同的。

  我建议,把高校招生的指标,作为一种全民的、全国的教育资源,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到各省,各省再按照预定规则,网上全透明录取,我相信这可以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赞成。当然,这只是相对公平,但是,它比现在的状况,前进了一大步。

  这样虽然难以保证绝对的公平,但至少可以避免复旦大学充满上海人,清华北大多是北京人的现状长期不变。 在同一个国度,有的孩子400多分可以上清华北大,有的孩子600多分却只能读一般大学,更多的400多分的孩子只能挥泪出去打工,这说不过去。

  追求教育公平的道路虽然会很长很长,但是,这其中,让落后地区的穷孩子上大学、上好大学,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这件事情一定要放在教育改革议事日程的最前面。一任部长就算只完成这一项改革,也是功德无量,永垂青史的。

  这其中的道理我愿意在此再次与大家分享:第一,穷孩子,只是人类社会不合理经济制度或不均衡发展造成的不幸者,但是上天对他们的眷顾一点也不少。从基因意义上讲,一个人无论贫富,上天给他设计的基因密码,总有百分之一的天赋,与全世界的人都不同。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样本,是上天送给人类的珍贵礼物,过去没有,今后不再。让穷孩子读大学读好大学,就可能让穷孩子中间一笔笔人类的基因财富,得到实现和增值。如果没有对穷孩子的教育,穷到凿壁借光的匡衡就不会成为大学问家。

  同样,断齑划粥的范仲淹,画沙习字的欧阳修就不会成为大文豪。我们可以问一问,如果都让富人和富裕地区的孩子受到最好教育,没有范仲淹和欧阳修,是不是天大的遗憾?那样的话,我们就永远别想读到《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样的千古名篇。

  第二,穷孩子,因为教育,可以从底层上升到社会上层。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在国家管理精英中,始终保持一部分对下层人民体恤的官员,如果都是“何不吃肉糜”人执政,则天下必乱。同时,穷孩子经过教育登堂入室,出将入相,给了数量庞大的穷孩子一种安慰。

  如果他们确信,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得到教育救助,那么他们的怨愤就会得到释放。穷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也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穷孩子相对而言总是更多,蕴含的基因财富也会更多,出天才奇才大才的机会也会更多。

  第三,所以说,穷孩子中间,更容易出现杰出人物。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概率问题,因为多数时代,相对比较穷的穷孩子和非富家孩子的数量总是占据绝大多数,因此这里面的基因样本,天才的数量肯定更多一些。自古以来就说英雄不论出生,是很有深意的。

  我们很难想象,历史永远在富家子弟手中兜圈子是什么模样。如果没有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非富弟子和穷家弟子,大汉与强明就不会存在,中华民族还有没有,还在不在,都是一个疑问。

  我在两天前谈到,难以想象,如果非富家子弟也可以说是穷家子弟的毛润之,如果没有受到较为良好的教育,中华民族的独立会在猴年马月实现很难预料。这就是说,让穷孩子受到好的教育,还可以为民族的繁衍兴盛,保留一些机会,不至于像历史上很多朝代的末年,国难到来的时候,全是酒囊饭袋无可凭依。

  第四,让穷孩子享受到一样的教育,这思想来自孔夫子。他的伦理思想是孝亲爱人,他的政治思想是克己复礼,他的社会思想是君臣父子,总之是维护等级和秩序的。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是人人平等的。

  我原本很惊奇,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怎么会有这样的平等教育观念呢?仔细研读孔子的贫富观,我们才发现,在孔子那里,贫富原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加以转换的人生状态,并不是我们今天相比较固化的、悬殊极大的个人很难改变的贫与富。

  比如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比如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原来在孔子心目中,贫富之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成为他心目中的君子。难怪在孔子那里,要提倡有教无类了。不过,我们还是要感谢他留下了这一宝贵的教育思想。说了这么多,读者要问,在今天,如何保证穷孩子的读大学,读好大学的权利呢?我多次谈到如下的设想:

  其一,各县市都要由财政出资创办公立的公益的重点高中,通过考试选拔穷孩子(只面向各地城乡设定标准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给他们提供优质、全免费的就读机会。其二,对考上大学的穷孩子,建立国家助学基金,以全程支助这些孩子读完大学,甚至研究生。

  不要让他们去招惹校园贷,不要听马爸爸的忽悠去花呗借呗。党和政府就像这些穷孩子的亲爹娘一样,按月把费用打到他们的卡上。不让低收入家庭的女大学生天天到酒吧去,不让男大学生天天盐水就馒头,不让感冒发烧浑身发抖的穷大学生,舍不得去药店买几粒退烧药。

  读者朋友们,我们的国家今天应该有能力来做这件事情,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千年大计的教育举措,也是最重要的扶贫措施。伟大、圣洁、无私的张桂梅校长,已经证明这是行之有效完全可行的办法。希望这个中国梦,能早日化为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2:06 , Processed in 0.2814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