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12|回复: 1

如松:释义——道德经(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3 09: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看到罗杰斯说了一句话:学金融是没用的,只有历史和哲学才有用。看到这一句,深以为然。

  也有朋友说,松哥做空头好多年了,该做多头了;我却不以为然,因为这需要确定周期,就像股市,是以一周为周期,还是以一个季度为周期?明显不同,每个人看问题的周期不同,泛泛的谈论没有意义。

  历史和哲学,才是指导社会活动的指南针,既可以理解过去,也可以洞察未来,无论一个人学习的是哪一门学科,如果不懂得哲学和历史,那么这个人注定难有大的作为。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繁荣和萧条互相转换的历史;中国的繁荣和萧条的转换,一般不超过三十年,内在的原因我在前面讲过了,我相信大部分人早忘掉了,其实那些才是精华;为什么会这样?不能形成更长的繁荣周期?如果你仅仅是经济学家而不熟悉历史,没有深究哲学,对这个问题一定是茫然无知。

  前几天,河南一位运输的农妇喝了农药,那就是中国的繁荣周期很难超过三十年的原因;注意几个关键的地方:第一,农妇,过去的传统,搞运输的很少农妇,大部分是青壮男劳动力,说明适龄劳动力开始短缺,也说明一个家庭仅仅靠男劳力难以维持生存;第二,交了罚款的月票,这个票已经很稀奇了,可路上还要罚款,内在的原因是什么?地主已经多如牛毛!中国几千年的体制决定,随着一个繁荣周期的进程,地主阶层会越来越庞大,对这个社会的掠夺越来越严重,当长工们被压榨的只剩下骨头没有油水的时候,要么一起变成贫穷,要么长工起而反之,这个社会的稳定性就垮塌了;繁荣也就结束了。只这两点就说明了今日的社会现实。

  上等人去国考,中等人去国企,百姓炒房,都想占有财富,没人想创造财富,当刚需被逼疯了的时候,说明购买力被耗尽,游戏就结束了!

  我看了很多的历史书籍,所以,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对未来时刻恐惧,不做幻想;如果真的出现了新气象,我也会第一个欢呼,中国的关键在政改和货币改革,政改的目标是消灭地主,也或者说没有地主与长工之分,货币改革的目标是货币不再是盘剥大众的工具而是百姓储存财富的手段,做到这两点,中国的历史必定从此改变,一个人将成为历史巨人。

  -----------------------

  原文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脩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精神专注于形体,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吗?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每个读懂了或者部分读懂了《道德经》的人,其心中必有一部独一无二的《道德经》。《道德经》只属于个人而非大众,因为其中的哲理(亦或“道”)只能靠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来参透,而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对《道德经》的理解也必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一段,准备换个方式解读。

  首先,这个“戴”字一般是作为鸡肋来处理的,应该是不准确的,前面的章节讲的是“道”的内涵,讲的是天地人,需要注意的是,道德经的原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这个“戴”字不是鸡肋,而是“综上所述”的意思。然后,老子用不断的提问方式,实际是自问自答

  ——身心合一,能不使其分离吗?圣人可以做到身心合一,其它的人可以做到吗?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情,能做到完全专注吗?实际上这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忘我的状态,这是一种境界。

  ——我们修炼到很高境界,但能回复到像婴儿那样的先天状态,并保持住吗?人体能量开发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归到母体婴儿的先天状态,圣人是可以做到并能保持的(传说),那种洁白无瑕的状态,现代的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实现,无私无暇是一种境界,达到了那样的境界才能产生万物并抚育万物。

  ----脩是修的意思,脩除玄鉴就是用水来清洗铜镜。我们能像水一样,可以清除镜子上的污点,但我们能像水那样,不但能为了清除污点而变成污水,而且能通过自身的净化功能,重新变为净水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说谁谁如何说,谁谁如何做,绝大多数人都受到别人的影响,唯独忽视自己的思想是如何!更达不到自己的思想影响到别人的境界,自己的思想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独立性,吸收社会的营养而摈弃糟粕,这些都是境界;我知道每个人每天都看很多文章,但需要保持思维的独立性,对于看到的东西,要做到去粗取精,很艰难。

  ——栝,指箭尾扣弦处的小豁口,是“适合”的意思,我们能像水滋养万物一样,对人民和国家作出贡献,但我们能像水那样,就算人们对它的功德一无所知,也不影响它的作为和付出吗?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努力去做,那些虚名,没有丝毫意义,如果为了虚名,那所作所为就都是虚伪的,是一种欺骗。我看到,对于慈善事业,有些人匿名默默去做,是慈善,是善心,这些人净化的是自己的心灵和社会的心灵;可有些人为了广告为了名声去做,本质是欺骗,目的当然是为了实现自己更大的利益,这样做虽然无可厚非,但不是慈善。

  ——“天门启阖”,说的是人的脑顶处可以打开和闭合,打开后能通鬼神,上天入地,能人之所不能。是否能修行到这一点,我们不知道,但是老子的思想中应该是指努力向“道”并达到最高境界之人,能做到隐忍而不张扬,示弱而不持强吗?这忠实符合老子的思想,水至柔,却滋养万物,养育万物,最终实现至强。有些人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如沐春风,比如李嘉诚被员工认为三十年来总是笑眯眯的,春风是至柔之物,最终只有至柔之物才可以成就至强,李嘉诚成为了华人首富。洞悉过去与未来上通神仙大帝下通鬼神,而永远保持像春风和水一样至柔,才是至强。能做到这点的人比大熊猫还稀少。

  ——“明白四达”,就是无所不知。一个“无所不知”的人,能做到不以“己智”为智、不以“自知”为知吗?有个俗语叫大智若愚,就是这个含义,这里有两个意思,具有大智慧之人,永远是善于吸收知识的人,永远会认为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就会认为显示自己的知识只是一种无知和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吸收知识,也是成就大智慧的唯一途径;大智慧之人,一定是认为智慧永远没有尽头;其次,大智慧之所以是大智慧,必定脱离了普罗大众的思想可接受的范畴,所以,成就大事业之人注定是可以忍受孤独之人。

  人,只有做到“不若”,无所不能而“为雌”——内敛才是真功夫,才可以修行得道;无所不知而“毋以智”——不知才有大学问,不以自己有深邃的知识而显示智巧,才可以成就自己。

  六问代表的是圣人之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3 11: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解说10”在哪里啊,这个11是标错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22:47 , Processed in 0.1251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