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79|回复: 0

踏雪放歌:社会形态的演变(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2 19: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周时期的封建制,与十七世纪以前的欧洲非常相似——神圣罗马帝国更似周王朝,而非秦王朝。也就是说,如果以封建社会作为坐标,中国比西方足足领先了2000多年。正如独立后的欧洲各国立即萌发了资本主义并迅速发展,我们一直以为应该在明朝中叶发展的资本主义,其实早在秦朝就该萌芽了。果真如此,中国将继续比西方领先1800年左右。但是,由秦始皇统一的中国,却诞生了“君主集权制”这样一个怪胎,并且延续两千年而无大的变化,其因何在?我想不外乎三点:

  其一,长期凌驾于世俗政府之上的罗马教廷,直接或间接引发了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西方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大运动,每一次都与百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此相对应的是,儒家思想在强大且无任何制约的天子维护下,彻底遏杀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二,除教皇外,西方封建社会时期君主权力,还受到代表社会力量的议会(法国的三级会议、英国的国会等)的制约,其结果是“社会强于政府”。中国则反之,在君权神授的专制体制下,政府始终强于社会。前者的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后者的经济则完全按照统治者的意图前进或后退。

  其三,重农轻商思想对中国经济的抑制。早在商鞅变法时期,就提出了“强本抑末”的口号,本即农业,末即商业;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继续轻商政策,并把天下富户尽迁咸阳而加以管制;汉承秦制,不仅实行“盐铁管营”制度,更将商贾列为四民之末(士农工商)。如前所述,在政府强于社会的情况下,无论重商还是重农,社会都毫无反抗之力。于是,两千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农业社会,资本主义虽有种子却始终缺少可以萌芽的土壤。

  我们以宗教改革为例,略述三大运动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十六世纪中期至十七世纪中期因宗教改革引发的百年纷扰,使欧洲人口大量减少、经济陷入衰退。各国终于认识到久战俱伤的教训,开始逐步采取宗教宽容的政策,并成为十八、十九世纪自由主义的源泉。这一宽容政策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意义,从仅仅因为对“地球是宇宙中心”有所怀疑,就被送上火刑柱的布鲁诺,就可以清晰了解。

  第二,战乱使具有先知先觉的学者们,认识到新旧教徒没有哪方可以完全获胜,“统一教义”已经成为奢望,于是将研究方向从神学转向了自然科学,首选的则是与上帝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宇宙——天文学。天文研究促进了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发展,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发现,温度计、压力计、望远镜的发明,莫不与天文学有关密切的关系。而上述种种,正是洋务运动时中国人所谓的“西学”。

  第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席卷欧洲、历经三十年的宗教战争,使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正是在这些民族国家中,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霸主相继崛起。民族国家取代神圣罗马帝国,类似于秦王国取代周王朝,前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取代封建社会的历史依据,但这种“必然”却因前文所述种种原因,而没能在中国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统一”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无疑是弊大于利。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基督教教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那就是一个被绳子捆绑的人,通过反抗挣脱了束缚,从此一路向前。而当时的中国,则如一个安坐太师椅的老者,感觉不到束缚,也就没有反抗和挣扎。正如胡适所言:不觉不自由,也就自由了。当然,这种比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无论罗马教皇还是欧洲世俗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力都远不及中国的朝廷。以明清为例,如果某个学者如马丁·路德一般,公然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就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展开公开辩论,其下场恐怕不难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0:54 , Processed in 0.2189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