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20|回复: 0

云石:不是文科生没用,而是社会已不需要这么多文科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4 10: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我来写这个话题,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生——毕业于一所文科更加闻名的综合性名牌大学,读也是王牌人文类专业,毕业后这么多年,不管是写书、写剧本还是做自媒体,其实也都是靠文科手艺混饭吃,而且混的也不算太差。这样的履历,说文科生没用,多少有点自抽自脸的意思。

  不过抛开立场,从理性角度出发,我觉得现在的文科生,确实太多了,社会真的不需要这么多文科生。

  文科的用处到底在是什么?这个每个文科专业,都可以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一大段解释。但我觉得综合来说,一言可以概之——就是建设和维护社会秩序。不像理工科,文科专业是不直接创造财富的,它的作用,说白了就是打造一个良好的秩序,并维持其健康运转,让那些直接创造财富的人,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专长,给人类文明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

  这也符合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基本原则。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具体来说就是古代,文科的地位和作用,其实是远高于理工科的。在古代、或者说是农耕时代,文人绝对比匠人要有价值的多,而且越发达的农耕文明,文人的地位越高,而在人类农耕文明的集大成者——中国的传统华夏文明体系里,文科与理科的地位之悬殊更是判若云泥。

  为什么古代文科地位如此之高,乃至于专业上有时候甚至将农耕时代直接称之为人文时代?

  这其实是跟文科的作用,以及农耕时代的文明发展阶段特质息息相关的。

  文科的作用,我们之前说了,是建设和维护社会秩序。这其中又分为建设和维护两个环节。

  其实建设环节是高端的,它的作用是构建一整套哲学或者神学范畴的理论体系,为社会运行打造好基本框架——这基本上是孔子、穆罕默德、耶稣这种级别的人(或者掌握释经权的顶级门徒——比如董仲舒、朱熹、基督教的教皇、伊斯兰的顶级回教士)。

  这样的人,确实地位崇高,价值巨大,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完全不逊于牛顿、爱因斯坦这些顶级科学家。但问题是,能够构建这种文明体系的这种人是很少的——这种少不仅是本身不世出,社会对他们的需求量也很少——虽然他们很关键,但一般情况下确实不需要太多,只要有那么顶级的一小波存在,就足够了。

  真正古代文科人才的作用,大都是在维护社会秩序这一块,也就是文官、士绅、僧侣系统。由文官、士绅、僧侣,根据宗教或哲学精神,来解决一块地方,或者一个领域的问题。

  维护社会秩序,吸纳了绝大部分文科人才。而且这些领域,当时也是真的需要有大量文科人才支撑。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古代的交通和信息传播非常的不方便,所以整个文明被分割为一个个小的区域,每个区域内,包括地方与上级乃至中央,联系非常的不方便,成本也很高。

  这种情况如何管理?要么就像西方那样,搞封建制,国王直接把土地分给大大小小的领主,领主再往下分,一直分到骑士。要么就像中国一样,派遣流官到地方,和当地士绅豪族一起治理基层。

  如果是西方那样搞封建制,那文人确实也没什么用。但这种封建制下,必然就是诸侯割据、互相攻伐,社会秩序极端混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所以西方一直称中世纪为黑暗的中世纪。

  而中国的流官制就要好的多。文官只负责民政,没有军权,所以不可能造反。社会秩序就有了基本保障。而既然不能直接用武力,还有上级直接约束(封建制下国王和大领主,对下级领主的封地是没有直接管理权的),所以文官主要凭律法和道德纲纪来治理百姓,这就让文人的知识积累有了用武之地——而这种温和治理,明显比封建制下靠武力强迫百姓和对外烧杀抢掠要科学的多,更有利于社会健康运行。所以古代华夏文明远比西方文明发达,也就顺理成章。

  当然,这只是解释了古代“文科生”为什么重要,没解释理科生为什么不重要。其实古代理科生混不开的原因也很简单:古代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社会,社会结构简单,发展非常缓慢——以中国为例,秦朝到清朝,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就没有什么本质上的进步,西方的话,中世纪相对于古罗马,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倒退的。

  这种静态社会下,社会财富总量是大致恒定的——至少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大致恒定。而且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下, 科技进步不仅很少,而且要是靠经验积累而自然形成,而且所谓的技术进步成果,也都比较初级,不需要什么复杂的专业知识培训,往往多练习练习,就能熟能生巧的胜任。

  这就决定了理科知识在古代是没啥实际用处的——你丫琢磨一辈子,甚至祖孙琢磨几辈子,也琢磨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技术突破。就算你琢磨出个什么新鲜玩意,反正以当时的生产力,这种结构和工艺也都很简单,随便找个人,让他练习练习也就会了——经验的作用,远大于专业技术本身。所以无论从创新还是应用,理科都没太大价值可言。

  综上所述,在静态的文明发展阶段,社会秩序的稳健运行,比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要更重要——所以主攻社会治理的文科,比主攻技术的理工科要吃香。

  但工业文明到来后,形势逐渐改变。工业革命后,人类从传统的静态社会,一跃进入突飞猛进的动态社会。源于技术的突破,大量的新增财富,被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来。这种情况下,决定文明发展水平的,更多的是财富增量的创造,而非现有财富存量的管理。而且,工业革命后,技术的复杂程度大大提升,这意味着即便在应用层面,光凭感性层面的经验累积,已经不足以胜任对技术设备的掌握和使用;要想利用这些现代科技成果,需要大量理性层面的知识训练。

  生产力落后的古代静态社会,技术比较初级、发展的也很慢,所以文明的繁荣主要依赖于社会的有效治理,技术的掌握和进步也主要依赖于经验累积;而在生产力发达的现代动态社会;文明繁荣主要取决于技术的复杂程度;而对复杂技术的掌握则主要依赖于知识的掌控和训练。两种文明阶段的不同利益要求,导致了文科和理科的重要性出现根本逆转。

  所以,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的进化,也可以视为人文时代的结束和科技时代的来临!

  而且,即便是社会治理这个传统文科领域,也就是公务员职业,文科生的价值也在下降。原因依然很简单:社会治理的重心,已经从农耕时代单纯的维持社会稳定,越来越多向保障经济发展方向转移,所以理科生在社会治理这个传统文科领域的施展空间,其实也越来越大了——毕竟,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依靠系统的训练,而单纯的社会秩序维护,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实践经验累积的,所以即便是当公务员,文科生擅长的协调、沟通、演讲、写作,理科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掌握,而理科生专长的那些技术,文科生确实干不了。

  这就是文科生越来越不好混的逻辑。这不是说文科在现代社会就不重要了。在高端领域——也就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建构方面,尖端文科人才的价值不在理工科人才之下。但在一般的应用领域,也就是社会治理方面,文科生的价值,相较于理科生,确实是相对下降的——而这才是文科岗位的主体。

  那么,是不是未来,文科生都永远都不如理科生吃香了呢?其实也不是,未来,如果科技陷于停滞,科技创新长期无法突破,那么尖端理科人才的地位也会下降;而大众应用层面,随着人工智能的突破,大量需要理科生来参与的日常技术操作,被人工智能取代,那普通理科生也不会再像现在这么吃香。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那意味着人类将重新进入相对静态社会——也就是更高级的静态社会。而在这种静态社会中,社会秩序的建设和维护,将重新超越技术的增长和维持。到那时,文科生确实有可能重新超过理科。

  不过这对人类文明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这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上限天花板被锁死。以此为代价,换取文科的复兴,这个绝对不是大家所以乐见的。何况就算未来真有这么一天,那也不是现在。至少在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类还是有希望打破科技结界,进入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而人工智能在大众应用层面对人类技术人才的取代,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所以现在的文科生,大家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受文科没落的现实吧——实际上,国家已经开始进行调整,现在炒的沸沸扬扬的中考分流、大力振兴职业教育背后,其实也暗示着下一步大学文科专业肯定会大幅衰减——都没有那么多大学生了,还要那么多本就无用的文科专业干嘛?

  所以,如果你家的文科方向孩子,他的成绩还算优秀,能考进名牌大学,或者至少是211级别学校中的师范、法学等体制内需求比较高的专业,那还可以在文科行当里有碗饭吃;但如果你家孩子就是个文科(以及学科鄙视链中最底端的艺术类)双非水平,那还坚持下去,问题就会越来越大——未来你面对的,都不是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大学文科专业招生!所以,如果水平一般般,要么趁早转学理科,要么攒够钱去国外混水货文科文凭——比如著名的英联邦水硕——虽然这类洋文凭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职场已经臭了大街,但至少比二本还是要强点。如果你既玩不转理科,家里又没银子,那未来就只有走国家给这类孩子规划的出路——初中毕业后,去读职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11:24 , Processed in 0.1875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