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89|回复: 0

吴鹏飞:中考定终身,家长好忧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9 09: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很多读者问我,对我国中考改革的看法。我在阅读了相关报道后,颇多感慨。我再次发现,我们国家的立法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是处在下一梯次的国家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制度的拟定,还处在一个非常初级、非常粗糙、非常马虎的水平。

  比如今年的中考改革,与以往不同的是两点:第一,中考后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招录比例是1:1,也就是説,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的比例只有50%。第二,全面取消初中毕业生复读考高中的制度,考生一旦没有考取普通高中,他就只能选择职高,没有机会再考普高。

  看到这样的制度设计,我的感觉是非常痛苦。这再次证明我前两天的呼吁没有错。我们国家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能够透过调查研究和深入群众,科学、合理、严谨、务实、可行地制定出受人尊敬的、不让人愤怒的制度的人才。以上中考新规,我认为,这是外行搞的制度。

  制定相关领域制度的人,第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第二要有精深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第三要具有严整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新订的制度,与此前的、前后左右的制度相衔接、相匹配,第四新订制度在调整利益关系时,要循序渐进,要兼顾长中短三个利益。

  不具有这样综合素质的人,虽然也在教育系统工作,也懂一点教育,但是从制度设计角度来看,仍然是天大的外行。以上中考改革措施,我一看,就知道这是外行制定的。这个改革的本意,是为了强化中职教育的分量、地位和发展。但是严重顾此失彼,严重自以为是。

  表面看,高调发展中职教育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我国沿海等发达地区近年出现了招工荒,而中等技术工人的数量和质量,严重制约和影响我国能否长期占据世界头号制造大国的地位,能否在精密制造、高科技制造领域齐头并进,赶上德国、日本、美国等技术强国。

  由于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出现高级人才的断档问题,全国掀起来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高考热潮,考大学成为千万年轻人,千万学生家长、千万普通家庭倾全力追求的目标,这就导致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然也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超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却客观上带来了对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某种轻视。好在这个时期有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填补空白,他们大批大批通过培训成长为熟练技术工人,支撑了我国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但是,急剧的城镇化和农民工二代三代市民化,是中职教育生源不继。

  一方面是大批年轻人进入高校学习;另一方面是众多落榜学生选择自主择业,中职的招生确实是长期吃不饱,尽管国家对读中职给予数额可观的人头补贴,但是,中职招生形势仍然不太乐观。这个问题确实需要重视,但这需要耐心,需要政策引导,尤其是需要长远规划。

  比如,第一,要在全社会恢复建国初期那种对于劳动者十分尊重和推崇的社会风尚;第二,对劳动者要有劳模的不同等级的褒奖、表彰制度;第三,要在技术岗位上设立从初级工到大国工匠这样的技术阶梯,使顶级技术工人可以享受专家教授一样的工资待遇和社会荣誉。

  一种社会风尚、社会思潮、社会倾向,要加以改变,一需要舆论引导,二需要政策配套,三需要持之以恒,四需要循序渐进。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千万不能急剧改变政策,急功近利,总想毕其功于一隅,这样的改革,往往顾此失彼,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

  中考改革的第一个不合理:中职教育固然重要,但比较而言,为国家培养战略人才、领袖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的高等教育,显然更为重要,高考录取率已达90%,中考录取率反而是50%,在中游如此截留高等教育后备生源,显然极为不妥。

  中考改革的第二个不合理:中考一锤定音,将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孩子过早摒弃在高考之外,是严重不懂教育规律的错误之举。事实上,很多高中的优等生、尖子生都是初中的平庸生,很多孩子在高中阶段的潜力是惊人的。这样的政策会造成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中考改革的第三个不合理:职高可以招应届、往届初中生和高中生,可谓门槛放到了最低。但却要求普高只能找应届初中毕业生中的50%,而且不允许应届生复读再考高中,这个要求比大学还严格,我国高考是不限制年龄,不限制学历的。这样的中考政策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中考改革的第四个不合理:在这样的政策下,中考失利的孩子,要想上大学,几乎就剩下了在家自学这一条几乎不可能的道路。用这种很不科学,很不人性的措施,逼迫孩子们进职高,造成职高的虚假繁荣,让众多的孩子失去梦想没精打采在职高学习,这绝对不是国家的福气。

  中考改革的第五个不合理:由于我们强行堵死很多孩子升高中的通道,这会给许多家长造成心理恐慌和精神压力。这会使成千上万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到国外买户籍,以防万一落选可以走华侨学生的通道进入普通高中,这会导致巨额学费流入外国人腰包。

  读者朋友们,并不是只要改革就是好的对的,衡量一项改革是否正确,还是小平先生提出的三条,一看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二看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三看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这三条来看,这次的中考改革并不同时符合这三个要求。

  一年强行让800万初中生失去高考机会,失去读高中机会,让众多发育尚不成熟、心智尚不成熟;完全有可能在高中阶段成为翘楚,完全有可能是未来国家栋梁之才的孩子,去职业高中学习(我并没有看低职业教育的意思),这可能是最大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这对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显然是不利的。而且,让千万家庭把辛辛苦苦攒的钱,平白无故交给外国人购买外国户籍,这也不利于提高这些家庭的生活水平。谁会对这样的改革拍手叫好呢,我说了教育部门的人可能不相信,我认为应该是特朗普和蓬佩奥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2:12 , Processed in 0.2658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