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57|回复: 0

华新语:论谢枋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5 16: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 谢 枋 得

  谨以此文 纪念谢枋得

  逝世 七百三十二周年

  —— 华新语

  翻开史记,卷六十一,列传第一,为伯夷列传。太史公为什么将伯夷,放到了列传第一。

  第一说明最重要。管子和晏子,管晏是列传第二。老子韩非子是列传第三。为什么司马迁将伯夷放到了老子、韩非子、管子、晏子、孙子、孔子、庄子等之前。

  我们来看,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两人都不愿做王,前往归附周文王。周文王已去世了,周武王正要伐纣。两人劝谏武王不要兴兵讨伐,而是好好为文王守孝。

  周武王欲杀此二人,被太公姜子牙劝住了,说这是有气节的人。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伯夷和叔齐羞于做周臣民,为了不吃周粮,隐居于首阳山,河南洛阳附近,只以野菜充饥,最后饿死了。

  以现代人的标准衡量,伯夷和叔齐是二人:第一,放着王不做,去流浪。第二,愣头青去劝周武王,简直不想活了。第三,自己给自己过不去,不好好吃饭,偏要去找野菜吃,还把自己给活活地饿死了。

  以中华高人姜子牙的眼光来看,伯夷和叔齐是有气节的人,是不可以杀戮的。孔子和司马迁等人,也给予二人非常高的评价。可以说中华近几千年历史,如果没有以伯夷和叔齐之类有气节的人为道德典范,中华历史会如何书写,是难以想象的。

  悯忠寺
  宗教从南亚传布到中原,提倡的不是伯夷和叔齐之类的气节,而是恰恰相反。面对强权压迫,印度甘地的非暴力运动,就是最好的说明。

  北京有座宗教场所,如今叫做法源寺。历史来看,唐朝太宗皇帝贞观十九年,也就是645年,李世民为牺牲的征讨辽东的将士,诏令立寺纪念,一直到了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

  后来寺院名字几经改换,到了清朝雍正十二年,也就是1734年,被改名为法源寺。到了2004年,台湾作者李敖,写了本小说书,名叫北京法源寺,以北京宣武区法源寺为背景,描述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谭嗣同、梁启超、康有为、大刀王五等爱国志士,为中华振兴所做出的努力活动。

  如果不是古往今来无数有气节的,为国捐躯中华儿女的英勇奋斗,就不可能有夏商,有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新中国,不可能有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李敖写了北京法源寺小说,但并没有写透北京悯忠寺的历史。

  再后来,2010年代,有部电影,名叫无问东西。而这时候,北京已经没有崇文区和宣武区概念了,改成叫东城区和西城区。崇文,宣武,非常有历史的厚重感。对于北京宣武区的那座宗教场所,华新语还是喜欢最早的称呼悯忠寺。

  曹娥碑
  曹娥碑,起于东汉年间,为歌颂曹娥,纪念其孝行,所立的石碑。曹娥生于130年,逝世于143年,浙江上虞人,今浙江绍兴人。

  曹娥的父亲曹盱,其先祖与周朝姬姓同血统,曹盱负责祭祀活动。汉安二年,也就是143年,端午节当天,曹盱指挥祭祀船队,遭遇不测恶浪,主祭船被打翻,曹盱落水身亡。

  曹盱的身体,一直没有被打捞到。其女曹娥,不过十三四岁,沿江悲哭寻父,苦寻了十七天,仍不见父亲身体,便投入江中。几天之后,曹娥抱父,浮出水面。历史记载:遂自投于江而死,三日后抱父尸出。

  后世人为纪念孝烈女子曹娥,改舜江为曹娥江。到了元嘉元年,也就是151年,改葬曹娥于江南道旁,邯郸淳写下祭文,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再后来,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前往参访,当时正当暮夜,在石碑背面,题下了八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蔡邕为当时才子名臣,为曹娥碑所题八字,更引来无数人凭吊曹娥。后来曹操和杨修,解开了蔡邕的字谜。据称曹操出兵潼关,经过好友蔡邕的府上,前往拜会,蔡邕女蔡文姬接待客人,曹操见壁上所悬碑文,问所题八字为何意。

  蔡文姬自己,也不清楚父亲所题八字有何深意。于是曹操和群臣猜字谜,聪明过人的杨修,猜出了谜底为:绝妙好辞。有了蔡邕,蔡文姬,曹操,杨修,无数历史名人的因素,曹娥碑更加名振天下。

  到了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书法家蔡卞,也就是王安石女婿,都临写了曹娥碑,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堪称书法作品一绝。到了唐代,李白到曹娥庙,读碑并作诗: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谢枋得
  到了宋朝,南宋灭亡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也就是1288年,那年的冬天,北京的悯忠寺,拘留了一个人。

  这个人,名叫谢枋得。在拘留期间,他在悯忠寺,见到了墙壁上,有曹娥碑。这个人天资过人,宋史列传之中,历史记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

  我们普通人读书,是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地读。谢枋得从小读书,就是五行五行地读,而且读了一遍,终身不忘。可见这个人有多么聪明,记忆力超群。

  谢枋得生于1226年3月23日,江西上饶市人。从小嫉恶如仇,历史记载:为人豪爽,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他非常耿直,待人豪爽,谈论国家大事,兴奋异常,以忠义激励自我。到了1256年,他与文天祥同科,都中了进士。也就是考公务员,他和文天祥都考得很好。

  到了考完后的面试阶段,谢枋得对策时,他对当朝丞相董槐,还有权势宦官董宋臣,进行了抨击,本来是可以中进士甲科的,到公布榜文之时,只中了乙科。

  1258年,蒙古大举进攻南宋,谢枋得被任为礼兵部官职,负责募兵筹饷,他以身作则,变卖家产,四处奔走运作,招募民兵一万多人,助力抵抗运动。

  1264年,谢枋得任职建康,也就是江苏南京,当朝奸相贾似道,向蒙古求和,贾似道还对抵抗者下手,谢枋得极愤慨,便以贾似道政事为题,指其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谢枋得于是被贬斥,1267年被放回家乡,他于是在家乡,组织民兵抗元。

  奋勇抗敌

  1275年,谢枋得任信州知州,也就是在老家江西上饶当地方官。当时蒙古大举南下,当此存亡关头,他再次组织抗战。

  1276年,蒙古进攻江东,谢枋得亲率军队,与敌方展开血战,因孤军无援,被敌军战败。蒙古攻占南宋临安,俘虏了宋恭宗等人,解往元朝上都。

  被蒙古俘虏后,南宋统治者还下书,命令南宋臣民,投降蒙古。谢枋得拒绝投降,当时还有文天祥等人,都是誓不投降。南宋景炎帝即位,谢枋得被任为江东制置使。

  谢枋得重组军民,继续抗击蒙古,因寡不敌众,再次失败。蒙古展开追捕,他流亡于福建,躲藏在唐石山,南宋灭亡。他依靠教书,占卜,卖草鞋,勉强度日。

  谢枋得之妻李氏,其女,以及婢女,被押解往建康,也就是关在南京监牢里。李氏没有辜负丈夫的忠义爱国节操,在监牢中宁死不屈,与其女和婢女自尽。

  李氏之所以带领女儿和婢女英勇就义,据宋史列传第二百十九记载:李氏通晓东汉蔡邕女训诸书。也就是谢枋得之妻李氏,对于蔡邕和蔡文姬时代的忠孝节烈典故,对于类似曹娥碑等烈女历史,是了如指掌的。

  谢枋得之家堪称满门忠烈,其弟谢君烈,谢君泽,皆死于国事。比如谢君烈,1274年在九江转运司,跟随文天祥起兵勤王。除了妻女,谢枋得两个兄弟,三个侄子,皆死于奋勇抗敌。

  文节忠烈

  节烈,是历史大词。

  中华民族历史上,堪称节烈的人物,十有八九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但凡历史人物和节烈相关联,总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洪武八年,也就是1375年,刘伯温奉朱元璋之命,前往曹娥庙,祭奠孝女。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其老家距离曹娥庙,距离绍兴不远。

  到了明景泰七年,也就是1456年,明朝赐谥了南宋两名历史英雄人物,一位被赐文节称号,为谢枋得,一位被赐忠烈称号,为文天祥。文节,忠烈,代表中华精神。

  文天祥留下了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谢枋得留下了: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谢枋得流亡于小孤山,写下了以上铮铮铁骨的词句:坚如猛士敌场立。许多年过去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许多人传颂。

  而记得谢枋得其人的却并不多,记得坚如猛士敌场立的人,就更少了。这不是说谢枋得相比文天祥在文节忠烈方面,有多么大的区别,有什么天壤之别。

  同为1256年的进士,谢枋得和文天祥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英雄。中华英雄的成长土壤,总是相同的。谢枋得之父谢应诱,曾任浔州签判,为人正直,其母桂氏,深明大义。

  谢枋得非常推崇中华英雄辛弃疾,1271年他与志士们祭奠辛弃疾。流亡福建期间,他极度穷困,以织卖草鞋为生。蒙古基本统一中原后,迫于谢枋得的威望,先后五次派人诱降,每次都被他严词拒绝。

  为了明志,谢枋得写下了却聘书: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决不失志。这样的英雄篇章,这样的以泰山和鸿毛作比喻的句法,我们并不陌生。

  1944年,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叠山先生

  如果一个人的历史影响,与文天祥齐名,以文节称号,与文天祥的忠烈,同时彪炳春秋,那么这样的人堪称中华民族英雄中的顶天立地者。

  南宋时期,谢枋得被贬期间,居处在兴国军的叠山,他便以此为号。以往在兴国军地区,苏轼曾经写下了名句: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谢枋得推崇同样被贬斥到兴国军地区的苏轼名句:溪上青山三百叠,因而为自己的书舍,写了块叠山的二字匾额,从此自号叠山,人们尊称他为叠山先生。

  蒙古灭南宋之后,谢枋得也家破人亡。1288年冬,福建行省官员强迫谢枋得北上大都,也就是强行把他解往当时的北京城,元朝皇帝的统治中心。

  与几千年前伯夷和叔齐的命运不同,伯夷和叔齐是自己不吃周粮,活活饿死在隐居的首阳山之中,而谢枋得是被人从隐居之处强迫押解到北京的,但他选择的同样是伯夷和叔齐式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

  被押解往大都,也就是北京城,谢枋得非常清楚自己的命运。他被拘留在北京悯忠寺,见到了墙壁上的曹娥碑,对于曹娥的节烈典故,谢枋得是了如指掌的。从小一目五行,过目不忘的谢枋得,对着曹娥碑泣道: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

  意思就是说,曹娥十三四岁的女流之辈,尚且如此节烈,我谢枋得岂能不如曹娥。此后他继续绝食,几天之后,1289年4月25日,农历四月初五,慷慨而亡。他的遗书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岁之母在堂耳,先妣以二月,考终于正寝,某自今无意人间事矣。

  因为谢枋得的母亲高寿,九十三岁依然健在,他没有先于母亲而赴死。但被押解拘留于北京,要么选择归降元朝,要么宁死不屈,谢枋得理所当然选择了后者。生于1226年3月23日,逝世于1289年4月25日,谢枋得享年64岁。

  谢枋得留下的绝命诗:西汉有臣龚胜卒,闭口不食十四日。我今半月忍渴饥,求死不死更无术。精神常与天往来,不知饮食为何物。若非功行积未成,便是业债偿未毕。太清群仙宴会多,凤箫龙笛鸣瑶瑟。岂无道兄相提携,骑龙直上寥天一。

  叠山精神

  谢枋得的老家江西南昌市老城区有叠山路。此外位于南昌的叠山书院,为谢枋得弟子虞舜臣纪念恩师所建谢文节公祠,始建于1313年,后改为叠山书院。

  史料称,叠山书院产生过广泛影响,以谢叠山的文章和气节,典雅的治学环境,吸引着历代政要、名流,拜谒和长居,治学与论道,留下许多历史佳话。

  江西叠山书院,被历代有气节的中华儿女所推崇。到了清朝道光年间,中华英雄林则徐参观书院时,亲手书写了叠山书院四个大字,至今高悬于院门。

  北京的宣武区,悯忠寺附近,也有谢枋得的祠堂。谢叠山祠,位于北京法源寺后街3号和5号。明景泰七年,与文天祥同赐谥,天祥赐忠烈,谢枋得赐文节。

  明朝在悯忠寺附近的江西会馆谢枋得殉难处建祠,现院内还有小楼一座,原供奉着谢枋得文节像和文天祥忠烈像,谢叠山祠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台湾省学者李敖写了北京法源寺小说,但并没有写透北京悯忠寺的历史,至少不应该只讲谭嗣同、梁启超、康有为、大刀王五等爱国志士的历史,而应该从唐朝悯忠寺讲起,讲到谢枋得在悯忠寺壁上的曹娥碑下选择了慷慨赴死。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谢枋得曾经写下了却聘书: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决不失志。

  谢枋得在悯忠寺的曹娥碑前,与曹娥的节烈之气相通,最终也实践了他对自己的承诺,绝食以死明志,慷慨就义。虽然谢枋得之死,不像曾经的伯夷和叔齐那样的有气节到了近乎迂腐的地步,但谢枋得宁死不投降的文节气节,实属难能可贵。

  就像谢枋得引用苏轼的名句叠山,谢叠山的确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上,与伯夷和叔齐,与曹娥,与文天祥,与后来者林则徐,与无数中华英雄一样,具有一股子浩然正气。这种充斥于中华历史空间的浩然正气,乃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正义凛然地走到了今天的道义之气、节烈之气和胜利之气。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正是有无数道义、节烈、充满中华气节的中华历史英雄人物,才使得我们一路走到了今天,依然蒸蒸日上。溪上青山三百叠,谢叠山顶天立地。骑龙直上寥天一,坚如猛士敌场立。南宋末年,谢枋得和文天祥,以坚如猛士敌场立,以留取丹心照汗青,共同诠释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历史涵意。

  无论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是谢叠山的骑龙直上寥天一、以坚如猛士敌场立,以及谢叠山就义之地北京宣武区悯忠寺的悯忠精神,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奋发图强和忠义爱国精神,还有曹娥的节烈,伯夷和叔齐的气节,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空间里的浩然正气与伟大爱国精神。

  谢枋得留下的叠山路、叠山祠、叠山书院,以及忠义爱国和宁死不屈的叠山精神,代表着不为许多人熟知的,但是却对于中华民族过去现在未来至关重要的中华民族历史空间里不可或缺的浩然正气与伟大爱国精神。

  让我们记住无数值得铭记的名字,伯夷,叔齐,曹娥,谢枋得,文天祥,林则徐 …… 张思德,毛泽东。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就应该被更多中华儿女所铭记。有了浩然正气与伟大爱国精神,我中华必将永固。

  注释:谢枋得,生于1226年3月23日,逝世于1289年4月25日(农历四月初五)。今天是2021年4月30日,农历三月十九,732年前,谢叠山先生选择了慷慨就义,将浩然正气永远留存于中华历史长空。

  谨以此文 纪念谢枋得

  逝世 七百三十二周年

  —— 华新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2:40 , Processed in 0.1250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