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98|回复: 0

沙漠野草:先秦,中国文化的源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7 19: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野草有幸,生长在三秦大地,渭水之滨,而中国的远祖炎黄二帝,就曾生活在这块神奇地方的姬水(陕西武功)和姜水(陕西宝鸡)之畔。《史记》就是以炎黄二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始来记载的。可见,公元前2700多年前,中国历史已经进入到相当成熟的传说时代,而黄帝之所以被多个民族认为成自己的祖先,则应当推测到他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深孚众望的部落联盟首领,此后出土的许多文物特别是殷墟甲骨文,更证明了夏商周的确切存在和具备了相当的文明程度,到了公元前841年的周召共和,中国便有了连续的确切的文字记录,周政府设有政府文献管理机构,据说老子李聃就是周政府的文史室管理人员。商王朝建立于公元前十八世纪,那时候,已经有了成熟完善的文字,所以,中国的文明是绝不仅仅只有易中天说的3700年,我们一般说,五千年文明史,应该是有道理的,因为五千年前正是黄帝时代。

  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次伟大的爆发,就象当初宇宙的大爆炸一样,瞬间放射出漫天璀璨夺目的群星。而先秦,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文化的大爆发、总源头。文史哲都集中在这一时期爆发了。

  因为这一时期的思想成就太辉煌了,所以看这一时期的文学,如果仅仅阅读中国文学史,就觉得占的比重太小了。这不是因为文学本身太弱小,而是因为思想硕果太巨大。

  其实,正像中国的书画同源一样,中国的文史哲是不分家的。如同《史记》、《左传》,是历史,也是文学,鲁迅先生就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清初吴楚材和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选出历代文章222篇,先秦文章就有73篇,占了三分之一,除了屈原、宋玉、李斯各一篇外,其余七十篇全部来自历史类著作《左传》、《国策》、《国语》、《礼记.檀弓》、《公羊传》、《谷梁传》,这说明文史本一家。虽然《古文观止》没有选择一篇先秦诸子文章,(这一点我非常奇怪),但作为思想著作的《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老子》、《庄子》、《吕氏春秋》、《墨子》等,任何人读了,都会发现他们的确是难得的好散文。这又可以看出,中国的哲学,和文学其实是一家的。中国没有抽象的哲学。

  读《中国哲学史》,先秦占了约四分之一篇幅,《中国通史》,先秦也占了约四分之一,而《中国文学史》,先秦部分仅仅占到约十分之一。虽然《古文观止》中先秦部分占到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但却没有选择一篇诸子散文,反倒把比较枯燥而缺乏文学价值的《谷梁传》和《公羊传》选出来了五篇。

  徐调孚先生解放前编写的《中国文学名著讲话》,先秦部分,只讲了《诗经》和《离骚》,对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一篇没讲,原因正如他所说,这一时期,散文的思想学术成就,超过文学成就十倍。其实,诸子散文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成就是相辉映的。

  中国的文学,大的可以分为散文和韵文,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可以寄托中国人几乎全部的喜怒哀乐,如果说,儒家的孝道和“礼”,带有某种宗教性质,那么,诗歌,则是带着深刻的情感和生活性质。

  先秦的诗歌,就有南北两部诗歌总集,一部是孔子删定的北部诗歌《诗经》,包括民间的和贵族的,也包括生活的和祭祀的;一部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南方诗歌《楚辞》,里面包含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也包括了汉代贾谊、刘向等。而《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其题材和内容,似乎比《离骚》等单纯的抒情显得更为广阔,而《离骚》却开了抒情以及叙事类长诗的先河。

  正像长江黄河一样,中国文化,真是源远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22:55 , Processed in 0.1251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