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45|回复: 0

云石: 美国横插一杠子,被冻结的《中欧投资协定》还有戏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3 20: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地时间5月20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的议案。消息传来,很多人认为《中欧投资协》很可能就此要黄。不过接下来半个月里,匈牙利、波兰、塞尔维亚、爱尔兰四国外长先后访华,释放缓和消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更是直接公开警告欧盟,不要处处对华设限,要公平对待最好的伙伴;而且有消息称,意大利已有条件批准沃达丰在5G无线介入网络中使用华为设备,再加上丹麦监听事件的爆出,美欧关系,尤其是美国与德法关系又生波澜,根据这一系列动向,很多人觉得,《中欧投资协定》很可能会峰回路转。

  那么,《中欧投资协定》到底会不会黄?

  要解读这个问题,我们首相要再回顾一下,欧洲当初为什么要顶着美国压力,想跟谈这个《中欧投资协定》?

  其实说白了就两个字——利益。欧洲经济长期颓靡,又遭疫情冲击,现在债务高企,社会矛盾激烈,未来即便经济复苏,但恐也只是昙花一现,后面很可能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和债务危机的加重,而再次陷入经济危机——总而言之从长远趋势来看,欧洲经济前景黯淡,甚至有可能面临被美国再次收割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欧洲必须自救。但欧洲现在这个状况,想靠自家内部发力,推动经济重回良性轨道,其实还是很困难的,所以必须从外部寻找助力——而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消费市场,而且未来还有极大的增长潜力,如果能在这里有更多的作为,对于欧洲摆脱危机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当然,欧洲跟中国也存在不对付的地方——意识形态和文化冲突,中国成功崛起对欧洲体制的间接冲击;以及中国产业升级对欧洲高科技企业的威胁,以及最后来自美国的坚决反对,等等,都是制约欧洲跟中国走近的阻碍。

  不过这些,前三者都是中长期的风险,短期内对欧洲影响并不大——而欧洲现在面临的危机很多都是迫在眉睫的,对中国的需求其实很高。所以再重大经济利益面前,这些并不是大问题。

  至于美国的反对,这个确实是个极大的阻碍。但中国这边也对此也拿出了相应的诚意——《中欧投资协定》中,中国实际上是对欧洲作出了相当让步和优惠的。而这部分经济层面的让步,实际上就是中国为了欧洲不在中美间站队而支付的政治溢价。

  用经济换政治,用利益换立场,这时中国在这一轮中美博弈中,对美系盟友的一贯做法。

  而这份政治溢价,确实对深陷经济泥潭的欧洲资本构成了极大诱惑,这种诱惑,促使欧洲顶住了美国的压力,实现了《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完成。

  但为什么现在欧洲又“反悔”,或者说“犹疑”了呢?原因很简单——美国加码了。

  所谓美国加码,首先当然是美国加大了欧洲的政治压力。

  但这个其实不是主要原因。毕竟美国对中欧关系的态度一直摆在那里,欧洲在谈这份协议时,就知道美国肯定会施压——如果连这点抗压的能力和心理准备都没有,它也犯不着跟中国搅合这么久。

  不过第二个加码,意识形态煽动。这个就比较狠了。欧洲大家都知道的,白左横行,全民沉醉在民主灯塔情结里不能自拔,政府对社会控制力也相对较弱,会受到各种势力裹挟。拜登这几个月大肆煽动反华意识形态,对欧洲确实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使得社会层面反华情绪有抬头之势,一些政治势力见状,也通过迎合这种反华情绪,反对中欧投资协定,来谋取私利。所以我们看到欧洲议会前段时间对中国反制裁极为恼火——政府当家知道柴米贵,所以考虑经济发展,于是支持协定;议会务虚,议员要考虑金主、民意、社会舆论风向,所以更在乎反华意识形态。

  这基本上是《中欧投资协定》搁浅的主要原因。而最后临门一脚,应该来自于美国的重大实质性让步,松口同意欧俄“北溪二号”油气管道项目。

  众所周知,“北溪二号”是近年来欧美,尤其是德美矛盾的关节所在。一旦北溪二号建成,欧洲能源安全将获得极大的保障;美国不仅打开欧洲天然气供应市场的希望破灭,从长远看,对欧洲的影响力也会受到削弱。同时,一直深受美国制裁,苦不堪言的俄罗斯,也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摆脱现在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困境,

  也正因为如此,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对北溪二号一直是坚决反对的,甚至不惜挥舞大棒,对参与其中的欧洲公司予以制裁;政治上,也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施加了极大压力。当然,鉴于北溪二号的战略意义,德国的表现也一直很顽强,坚决不从,所以两边闹得很僵。

  不过,虽然欧洲态度很强硬,但毕竟美国的影响力摆在那里,前两个月,随着管道工程进入尾声,美欧还因此又狠狠互怼了一顿。所以这事儿也让欧洲深感头疼。

  但现在,拜登居然松口了!

  拜登在这个注定会削弱美国对欧控制力,削弱美国对俄压制力的重大项目上松口,无疑是让欧洲大大松了一口气。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平白无故的爱。拜登之所以松口,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中国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拜登以放松对欧控制为代价,换取欧洲支持其反华。

  拜登在政治上的开价如此之高,欧洲当然不能无动于衷。

  不过,尽管如此,欧洲在政府层面,应该还是倾向于通过中欧投资协定的——默克尔最后关头的表态也能证明这一点。但欧洲情况太复杂,在美国意识形态煽动下,社会层面反华倾向也很有抬头,许多政治势力也借着炒作反华谋利,所以政府层面也在相当程度上被掣肘。这一次拜登再松口北溪二号,在一定程度上,撬动了欧洲内部的权力天平,所以虽然主流政府层面依然倾向于签署,但在欧洲议会层面,《中欧投资协定》惨遭冻结。

  那么,是否据此就可以认为,《中欧投资协定》就彻底黄了吗?

  其实也不是。首先,我们看一下,美欧不同的决定,就可以窥见一丝端倪:美国这边是直接松口,不再阻拦北溪二号——这是一种永久性的让步;至于欧洲,对《中欧投资协定》只是暂时冻结——现在暂时不签,以后看情况再说。

  看到这样的交换,我们首先不得不感叹,美国真的是今非昔比了——作出了这么大的永久性让步,承担了这么大的战略性损失,最后却只是换来个暂时性的中止。即便我们知道笼络欧洲反华只是美国在北溪二号上让步的原因之一,但这样的投资回报比,搁在10年前,甚至5年前,依然是很难想象的。

  而欧洲作出决定后,欧洲内部的反应其实也很有意思——文章开头我们就列举了,四国外长(除塞尔维亚,其他三国都是欧盟国家)访华;西班牙首相甚至直接开怼;而意大利也传出有条件使用华为5G。

  这背后其实是有逻辑的——北溪二号建成,受益最大的其实是德国,其次是法国——毕竟美国对欧洲的战略影响力削弱,这两位欧洲领袖肯定是受益最多的。

  但《中欧投资协定》就不同。虽然欧洲也是整体受益,其实相对而言,更加受益的是德法以外的国家。毕竟德法是大国,本身跟中国就有很深的合作基础,而且德法两国经济基本面相对较好,所以《中欧投资协定》对他们来说,相对而言锦上添花的成分更多一些;反倒是其他一些东欧、南欧国家,本来经济就比较差,以前在中国市场的根基也不深,现在欧洲深陷泥潭,未来更有可能大难临头,所以对中国的需求更为迫切,《中欧投资协定》之于它们,雪中送炭的成分更多。

  为了一个无可无不可,甚至持反对态度的北溪二号,居然放弃了《中欧投资协定》,这是让一些国家不满,甚至恼火的。

  这里面一个典型就是波兰。大家都知道波兰跟俄罗斯不对付,所以极力反对北溪二号。而《中欧投资协定》,因为中国支付了政治溢价,所以原先一些只有德法能享受,那些亲美欧洲国家却享受不到的待遇,这次中国也一并给了——波兰就属于蹭到这股东风的。现在北溪二号成了,中欧投资协定却冻结,波兰的不爽可想而知。所以我们也看到波兰外长跑来了中国。

  这就折射出欧盟冻结背后的分裂和犹疑——政府精英其实已经意识到经济会有大麻烦,所以更希望靠《中欧投资协定》来缓解危机。但社会层面,却有大把庸众对自己身处的险境一无所知,反而被美国的反华煽动蛊惑,依然意识形态挂帅,间接导致欧洲议会的议员,拿《中欧投资协定》作为讨好美国,迎合民意和舆论风向的筹码。

  那么,《中欧投资协定》还有希望吗?在什么调解下可以解冻?

  最直接的手段,中国极大筹码,再次让渡更多利益,让欧洲从中国得到的经济好处,大到他们愿意“见利忘义”——看在钱的份上,去罔顾美国压力和反华舆论导向。

  但这是不可能的。这份协定,中国已经给了欧盟足够的溢价,再继续让利,岂不是搞成了中美大竞拍?中国又不是棒槌,不可能无底线的让利。真要这么做,那搞不好中欧关系会变成杀猪盘,美欧合伙做套,专割咱们韭菜。

  既然中国不可能再更多让利,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增加《中欧投资协定》之于欧洲的重要性。

  这话怎么理解?说白了,欧盟跟中国本来就没什么交情可言。之所以愿意跟中国打交道,无非就是为钱而已。而当初欧洲之所以愿意忤逆美国,也要谈这份《中欧投资协定》,一方面固然是能从中得到足够的好处;还有一点,也是因为欧洲现在太缺钱,太缺能让自己持续赚钱的市场,中欧经贸之利才压过了与美欧盟友以及意识形态、政治正确之“义”。

  现在,中国肯定不会再增加筹码了。但如果欧洲经济继续恶化下去,那同样的利,世易时移,对欧洲的重要性也会大大增加。到那时,欧洲民众受迫于现实的窘境,政府再一引导,让舆论环境扭转,他们就会逐渐重新认识到跟中国合作对自己摆脱困境的好处。

  只要民众从美国营造的反华信息茧房中摆脱出来,再加上政府层面的推动,欧洲议会的那帮议员,自然也就知道该怎么做。

  而要实现这一点,其实非常简单。甚至都不需要中国专门针对欧洲做什么。现在美国面临的麻烦——什么通货膨胀、股市泡沫、债务压顶等等,欧洲其实一样不少,但欧洲的家底却远没有美国厚实,欧元也远没有美元能打。所以只要经济结构恶化,通货膨胀增加,欧洲的局面比美国要艰难的多。

  而这一切正在发生——美国放水引发了全球通货膨胀,而中国作为反制祭出的输出通胀——虽然这主要是针对美国,但欧洲作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大消费市场,同样逃不掉。

  面对通胀,欧洲肯定是没有美国能扛的。一旦撑不住先崩掉,接下来肯定被美国收割——毕竟美国现在的天量债务,只有收割中国或者欧洲才能抹平——而收割欧洲,明显比收割中国要容易的多,也现实的多。

  所以,中国完全可以拖,拖到欧洲被通胀逼的受不了,自然就会重新想起《中欧投资协定》。到时候欧洲不仅会需要《中欧投资协定》来续命,甚至也需要通过中欧更深层次合作,挽救岌岌可危的经济危机。

  这在逻辑上是可以成立的。毕竟中国不是美国,没有强行收割的本钱,但一定愿意通过互惠合作的方式获利。届时欧洲就可以获得中国的资本和市场续命。至于欧洲需要付出的,无非也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某些制裁解除而已——这对欧洲而言,也不过就是把之前美国的影响力转移给中国,并不会有什么实际损失。

  总而言之,嘴巴上全是主义,背地里全是生意。现在的欧洲,说白了就是中美博弈大格局下,最大的一颗的墙头草。对它来说,谁带它的好处多,谁能解它的燃眉之急,更能满足它的核心利益,它就跟谁亲近。这次《中欧投资协定》的冻结,是拜登下了重注;但拜登的筹码有限,虽能起效一时,却不能保证持续有效。

  未来中欧关系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全球经济形势,取决于欧洲自己的危机程度——而两者一旦继续恶化,如果美国又不能拿出新的筹码,《中欧投资协定》自然又可以解冻。而拜登如果还拿出新的筹码——这北溪二号都已经松口,乌克兰也卖了个干净。拜登还想拿出新筹码,那恐怕就只有把波兰、捷克这帮东欧的内鬼小弟卖还给德法了。如果真这样,欧洲对美国的离心力将大大增加,美国的最大盟友,恐怕就真不受美国使唤了。

  很明显,这样的筹码,拜登是不敢卖,也卖不得的——何况欧洲真到火烧眉毛的地步,拜登就是卖掉这些小虾米,也未必能挽回他们的心。既然如此,中国也不必为《中欧投资协定》的暂时冻结而过度忧心。既然要冻,那就冻呗。过个一年半载,最多两年,面对新的糟糕透顶的经济形势,欧洲那些亲美的、或者意识形态主导的势力,自然就会幡然醒悟——就算执迷不悟,也势必被边缘化。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有着悠久重利轻义传统的欧洲,绝无可能像台湾绿蛙那样脑残;所以只要时机成熟,近现代资本主义发源地,自然会遵循他们历史经验,做出聪明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12:38 , Processed in 0.1094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